杨浦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带着我们所有的情怀
作者: 姜浩峰
杨,或者YOUNG:一个是中文,一个是英文,发音何其相似,单单读来,又都是开口且声调昂扬——没错,杨树之向阳生长,本身就是青春(YOUNG)昂扬的样子,哪怕其历经风霜,仍可感觉内心的激情澎湃与外表的靓丽色彩。大上海的杨浦区,在2024年给人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
2019年11月2日下午,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沿滨江栈桥察看黄浦江两岸风貌。“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如今再漫步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想起总书记的谆谆嘱咐。同样金秋温煦的阳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红色字模不仅安放在滨江步道边,更深深印入杨浦区乃至上海全市人民的心里。
杨浦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15.5公里长的滨江岸线,造就了杨浦60.61平方公里的一方水土。“我对杨浦区最深的感情,就是懂得‘人民’二字!”
近日,习近平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对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收到回信后,杨浦区委第一时间向“老杨树宣讲汇”团队传达总书记回信精神。“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模黄宝妹回应说:“我一辈子都在为纺织事业、为党和人民奉献,虽然现在上年纪了,但我感到自己的奋斗之心依然年轻。“黄宝妹是2020年加入由300多名老同志组成的“老杨树宣讲汇”的,“黄奶奶”又受邀入驻B站,第一次直播宣讲就吸引了5000多人“围观”。“人民教育家”于漪亦回应,将会尽己所能,用自己的教育经验为宣讲工作添砖加瓦,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党的伟大思想传递给更多年轻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不久之前,9月19日,当“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杨浦区各界人士“文明行走”专题活动于杨浦滨江的郎朗音乐世界展开的时候,95岁的于漪老师出现在大屏幕上,精神矍铄地道出了她对学习、工作、生活70余年的杨浦之爱。活动现场,7岁多的小学二年级学生钱思文说:“从两岁半到现在,我发现杨浦滨江岸边的饮水机总有一个合适我的高度。我觉得,这里已经真正成为大家的滨江,人民的城市。”回想五年前的11月2日下午,就是在杨树浦水厂滨江段,看到总书记来了,现场一名两岁半的小朋友兴奋地脱口而出:“爷爷好呀!”习近平高兴地抱起的那个小朋友,就是钱思文。钱思文和上海的青少年们共同在茁壮成长,而杨浦区也与上海各区共同奋进,以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提及“人民”二字,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如此说:“杨浦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全力打造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人民之城。”

对于“城市”,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则感悟道:“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幸福杨浦。”周海鹰还称,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年之际,杨浦区将更加立足街道实际和民生需求,把各项民生工作做细做实,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
满眼风光在滨江
今年上海书展,《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新书发布会上,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大屏上曾播出一段视频:于漪老师在故乡镇江北固楼前朗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而今,在杨浦区各界人士“文明行走”专题活动现场,一生在杨浦投入教育工作的于漪,与同为杨浦人的全国劳动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今年93岁的黄宝妹,皆通过视频方式,精神矍铄地诉说着杨浦之美。在两位老人眼里,“工业锈带”已变成可阅读可漫步的“生活秀带”,同样无限风光,令人胸中豪情涌动。
对上海城市发展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一般都知道,杨树浦地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这片土地诞生了无数个“全国之最”:中国第一家现代化水厂、中国第一家发电厂、远东最大煤气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这些厂房多集中于杨树浦一带,绵延十余公里,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也亲历了时代变迁、产业调整后的“散场”与“退潮”。
黄宝妹堪称这一辉煌历史后半程的亲历者。1944年,尚未满14岁的她就进入日资裕丰纱厂当童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黄宝妹也因工作勤奋、业绩突出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世纪50年代,黄宝妹从上海数十万名纺纱工人里脱颖而出,成为纺织工业部劳模,进而成为全国劳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黄宝妹退休,杨浦区的纺织工业仍在高速运转。而当2019年11月2日,黄宝妹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全上海的产业布局已经经历了多轮调整。杨浦的发展则螺旋上升,开始成为互联网“大厂”聚集之区。近年来杨浦的数字经济发展尤其迅猛,“智能+”“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头、新方向!
曾经的“工业锈带”可阅读、可漫步,在科技“狠活”的加持下,杨浦滨江“古早”的工业遗存变得高级感满满。2024年1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获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
而《新民周刊》记者在过去五年,曾多次走访杨浦区,发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曾经的“工业锈带”已“绣”成一条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秀带”。钱亮是杨浦滨江建设者,从2013年以新上海人的身份初来乍到,这些年来,他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这些工业遗存的来龙去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作为市民,他则和他的家人也感受到了滨江变化令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我们无数次地来过,眼看着我们滨江一天天见好。”这是2019年11月钱亮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所言。当时直至如今,这五年光景,钱亮的微信头像换过不少,主要原因在于滨江美景收不尽,且常会更新。这些美景,钱亮一个个都想拿出来给朋友们看,也就时常以换头像的方式来进行。家在浦东的钱亮,每逢周末多会开着车带着家人到杨浦滨江。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亦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当车一开上杨浦大桥,他的儿子钱思文就会说:“快到了快到了。”到了滨江,钱思文会更为活跃。“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我统统知道。” 钱思文说。
即使几乎每天都在与杨浦滨江打交道的钱亮,如今也不禁感慨,自2019年至今的五年,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位于杨树浦路1500号的绿之丘,远眺似一件后工业时代的大型装置艺术——钢筋混凝土层叠的架构上多是绿植。实际上,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烟草机修仓库,再往前追溯的话,其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怡和冷库。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板楼,原本看来不仅缺乏工艺价值,也不具备明显的建筑特征。在滨江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它?原计划是拆除。钱亮说:“本来规划烟草机修仓库这段,是有道路穿越的,因此仓库就得拆除。可在盘活工业建筑和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就该有新的判断与取舍。”最终,新的方案确定——在不影响道路走线的情况下,烟草仓库得以保留。近日,记者走近绿之丘所见,则是这栋被绿植覆盖的建筑,悬挑的楼梯,适量的坡地与黄浦江堤岸连接,不仅有艺术范儿,从便利性上考量,亦犹如一座绿色的桥。市民、游客走进、穿越这栋全时段开放的公共建筑,犹如梦幻般的时空转换,或者都市节奏转换器——在不知不觉中从城市走到江畔,从快节奏的职场等等现实场景,突然变成江风吹拂江涛拍岸的诗意……
从烟草机修仓库案例,不难看出杨浦区的城市界面在变得更新,然而也仍富有相当多的历史的肌理与层次。杨浦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服务供给服务人民。其具体体现就在于如何将沿江密布的逐步“退休”的码头、厂房、仓库,从居民亲水的障碍,变为居民可以触摸、阅读、感知之地。
既延续了文脉,也激发出更多新的动能,这是10月25日记者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所感受到的。此地是黄宝妹曾经工作、奋斗过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如今则成了时尚汇聚之地。在当天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宠物时装周上,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欣说道:“上海宠物时装周三年来快速发展,得益于杨浦这片风水宝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开放滨水空间,引得我们有种种破圈的念头。我们做宠物时装周的出发点就是想要破圈,即打破宠物圈和时尚圈,今年还想打破科技圈。”
机器狗方阵走秀、户外广场xr数字全景体验项目,外加人与宠物数字化专题秀——所有的宠物服饰,都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建模来设计完成。附近居民卢女士对此赞不绝口。“去年,我就曾带着自家三只‘毛孩子’前来这个大派对玩耍。”卢女士说,“它们玩得很开心,和其它小伙伴一起‘走秀’,在‘大秀’开始前,已经自己跑上台蹦跶了——也就是参加海选。今年,我再次带它们来,已经是‘老演员’了,一点儿也不怯场了。”尽管狗狗走秀与专业的模特姑娘、小伙不同,但它们的“另类风格”——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与小伙伴打招呼,或者突然赖着不走,都令人忍俊不禁。

除了猫粮狗粮、窝笼等宠物传统行业参与以外,张欣称,上海宠物时装周在滨江秀出的新活力主要在于——吸引了不少新兴行业的参与,如智能穿戴、宠物保险等。
类似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变身时尚中心的案例,在杨浦还有不少。
百年的明华糖仓,变身集休闲服务和会议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曾经的祥泰木行,成为了如今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这是首家人民城市理念的宣传平台和教育培训基地;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变身“皂梦空间”白七咖啡馆;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成为遗迹公园。漫步这一公园的木制栈桥,原来是将拦污网和防撞桩利用起来而架设,实用且美观。
放眼15.5公里杨浦滨江,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足有87处之多,杨浦区根据工业遗存的现状和历史,实施分类保护,曾经的“工业锈带”可阅读、可漫步,在科技“狠活”的加持下,杨浦滨江“古早”的工业遗存变得高级感满满。2024年1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获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

杨浦区表示,除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外,杨浦滨江还正积极推进“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无障碍创新示范区。这5个示范区建设,都旨在服务从幼到老全人群,增加全人群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