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路径创新
作者: 薛俊梅 王彤光
摘要 基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聚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境,分析了高职农林类专业课的育人价值,提出从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发掘思政育人资源等7个环节实施,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并针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and Path Inno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XUE Jun-mei1, WANG Tong-guang2
(1.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hanghai 201699;2.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Shanghai 201415)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ilot wor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n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dilemm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by the teachers, analyzed the education valu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 forward seven links such as setting up the teaching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m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We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cours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Implementation path
基金项目 2019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JY2-0000-19-03)。
作者简介 薛俊梅(1983—),女,河南杞县人,讲师,硕士,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15;修回日期 2021-06-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1]。上海市教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2]。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在于强调高校各类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课程思政是实践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未能从根本上改变[3]。如何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协同效应”。笔者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基础,探索高职农林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 农林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价值和实施现状
1.1 农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育人价值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4]。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因其职业性特征,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强化立德树人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和教师的事,专业课程也担负着重要职责。高职农林类专业课蕴含职业素养、个人品行修养、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一致,具备育人的基础和价值。专业课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价值引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5]。
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摇篮,也是培养农业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6]。首先,可以助推培养“三农”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等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着农耕文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群体等思政内容,课程中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民族梦想等不仅可使学生认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理解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方针战略等,而且将进一步激发农林学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情怀。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扎根农业的职业精神。做好农业,不仅“心要红”,而且“技要专、腿要勤”。专业技能学习需要长期实践、反复提高。在课程中融入职业精神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培养学生戒骄戒躁、踏实肯干、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品质,培育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农业职业精神,助推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
1.2 农林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以来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基本树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普遍认为专业课具有育人价值、富含课程思政元素,有必要在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并在教学中努力探索适合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困惑,主要集中在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及如何融入课教程学,并希望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中得到指导,同时学校建立相应机制,创造积极氛围,加强集中研讨、学习和培训,依托建设项目,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2 高职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发掘专业课中具有价值引领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中。结合教学过程,笔者尝试从7个环节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分别为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发掘思政育人资源、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蕴含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调整并优化教学策略。7个环节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形成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图1)。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优化各环节,完善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2.1 设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置要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和专业目标开展[8],根据课程定位、性质和内容特点,结合学情分析,从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生个人素质和品行等方面制订符合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目标。然后,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分解,设计课程中每个单元及每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完成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2.2 发掘和梳理思政育人资源
首先,梳理相关的背景知识[9]。背景知识是指人们关于知识形成、发展和存在的自然及社会的历史场景知识。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感受蕴含的文化内涵,受到文化熏陶,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品格。其次,选取符合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内容和学情等,并与之有着内在关联的信息。最后,与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相匹配,对具有价值引领和育人作用的相关材料进行筛选,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分类整理。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积累、更新育人材料,形成该课程的思政育人素材库。
2.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融入思政素材
专业课中思政育人资源以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为载体,依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或技能教授的相应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适当的思政育人素材[10]。设计时要注重对思政素材的呈现方式、时机以及侧重点的设计,更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课内和课外教学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恰当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2.4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蕴含思政教育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要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应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师生互动,采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和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关注师生的情感互动,营造出相应的情境和氛围,将进一步增强思政育人效果。比如,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普通高校相比实践环节较多、技能操作要求较高,项目复杂、执行辛苦,但是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乐于动手,因此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好时机,适时融入规范、合作、安全、求真、诚信等教育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5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目标很难像知识、技能一样量化评价,可以从教师自评、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学监测数据等方面展开,关注学生在教学各环节的过程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反馈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此次调查中,教师认为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对学生参与讨论、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方面的评价。
2.6 课后反思并总结课程思政教学
教师及时总结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反应和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思政素材呈现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2.7 调整并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教师和课程团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讨,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思政素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 高职农林类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
3.1 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全面修订教学文件和标准
要组织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中明确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工匠精神等要求。组织系部、教研室的学习和教研活动,充分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提高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修订课程标准,构建各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明确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制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框架,将课程思政要求体现在教案中、落实到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