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 李好娜 舒伟 郝学政 李可彬 陈彦亮 章亚东
摘要 嵩县为华北道地药材种植大县,中药材产业逐渐发展为地方特色,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嵩县中药材产业现状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机遇与挑战进行态势剖析,并提出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道地中药材;SWOT分析;嵩县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18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4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WOT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ongxian County
LI Hao-na1,SHU Wei1,HAO Xue-zheng2 et al
(1.Zhengzhou University-Jiyuan Research Institute,Jiyuan,Henan 459000;2.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Zhengzhou,Henan,450002;3.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
Abstract Songxian County is a big coun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nt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nting in Songxian County,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ongxian County,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Songxian Coun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WOT analysis;Songxian County
基金项目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项目(2020HENZT04)。
作者简介 李好娜(1987—),女,河南长垣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中医药精细加工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信作者,陈彦亮,高级讲师,从事中药材栽培及产业化经营工作;章亚东,教授,博士,从事药物制剂、精细有机合成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8;修回日期 2021-06-03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古以来为造福人民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药彰显出特色优势。中药材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人工种植,占70%以上。河南省是全国道地药材基地的华中道地药材产区大省,嵩县被命名为河南省中药材十大强县(市)之一。嵩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高,特别是柴胡被誉为“嵩胡”,是中国原产地保护品种。嵩县为河南省面积第四大县,其中深山区占95%,可耕种面积仅3.18万hm2,且大多为不便灌溉地[1]。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区,该区森林覆盖率高,蕴藏了丰富野生药材资源[2]。
嵩县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嵩县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目前当地种植方式传统、粗放,易对中药材品质造成威胁,品种培育方面不够重视,不利于道地药材品种权合法保护[3],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更不利于有些中药文化的发扬。如何高效利用中药材资源,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当地产业发展一大难题,也是拓宽乡村振兴之路的重大举措。因此该研究探讨如何将中药材资源、人才技术有机联合起来,特别是把握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打造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1 嵩县概况
1.1 区域概况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西部毗邻栾川,南与南阳西峡县相依,距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南向60 km。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北纬33°35′~34°21′N、111°24′~112°22′E,属于半湿润易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 ℃,年降雨量800~1 200 mm,光照充足。嵩县耕地面积3.18万hm2,山地占地面积大[4],机械化规模种植难度大,适合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嵩县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小气候类型多,土壤多为棕壤土、潮土,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多达 1 310 种[5],其中颇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如嵩县柴胡、银杏、山茱萸、丹参、金银花、杜仲等享誉国内外。
1.2 产业现状
1.2.1 种植现状。
近年来,嵩县依托自然条件的优势,嵩县中药材种植已成为一个致富的阳光产业,更是带动当地步入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0年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调研统计,2017—2019年嵩县中药材种植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2017—2019年嵩县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呈现稳步提升。2017—2019年嵩县中药材年均种植面积1.91万hm2,年均产量10.9万t,年均产值达8.7亿元。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比2017年增加23%,总产量增加85%,生产总值增加140%。
从图1可以看出,2017—2019年嵩县中药材单位面积产值呈上升趋势,2019与2017年相比单位面积产值翻了一番,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28.57%,调查数据表明中药材种植及产值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1.2.2 市级以上科研平台现状。截至2019年,嵩县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表1),涉及中药材仓储、研发、制剂领域。
1.2.3 代表性的中药材加工利用企业发展现状。
据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2020年调研统计,2017—2019年嵩县代表性加工企业经营现状见表2。
由表2可知,2017—2019年嵩县代表性加工企业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3年生产总值均名列前茅,和其他两家企业河南豫博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嵩县和顺药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3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民生药业集团珍医堂制药有限公司2019年生产总值比上一年有所提升,但2019年生产总值与2017年相比下降19.2百分点。
调查数据显示,嵩县代表性企业年生产总值均未超过1亿元,年利润率均在10%左右,4家代表性中药材加工企业,在加工中药材产品方面发展亟待加强技术研发、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
该研究采用SWOT方法,针对嵩县的中药材资源及地理资源的优势,分析现有中药材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弊端,以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中医药政策红利为导向,旨在促进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为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2.1 优势分析
2.1.1 自然优势。
嵩县境内有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经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嵩县气候兼有亚热带和温带两地特点,适宜气候,充足光照,雨量适中,加之其深山区占全县面积的95%以上[6],“好药出深山”正是嵩县中药材种植情况的真实写照。嵩县土壤类型较多,且大多介于微酸性和中性之间,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5]。独特的地域、气候和土壤构造,具有中药材良好生长的地理条件,南北中药材种类均适宜种植。
水及土壤中重金属和砷盐、黄曲霉素等物质含量均低于国家GAP认证标准[5],所种植的中药材污染少,内含有效成分高,嵩县适宜多种道地材生产种植。
2.1.2 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高。
嵩县中药材种类繁多,中药材品种多达1 310种,药材质量优,被冠以“中药宝库”之称。进入市场的有358种,道地药材代表性种类如丹参、柴胡、皂角刺、连翘等品质上乘,有市场竞争优势,柴胡中有效成分“总皂甙”为国家药典近2倍、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丹酚酸类有效成分为国家药典近3倍[1],其中柴胡被誉为“嵩胡”,为中国原产地保护品种。2004年,嵩县柴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嵩县皂角刺、银杏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1.3 地域优势。
嵩县距洛阳市60 km,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贯穿南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优势,洛嵩高速公路的建成,嵩县到洛阳只有半小时车程,便利交通成为拉动嵩县的高速经济通道。
省道S248、S247、S96、S249、S88贯穿于嵩县境内,国道G344、G208、G311纵横南北,国道、省道交织成网,县域四周高速铁路环绕。便利的交通为嵩县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传输动力。
嵩县方圆200 km以内,有多处河南省中药材种植要地,西部毗邻中药材种植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业发达的洛阳栾川,西有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三门峡卢氏,南有首批国家GAP认证的地道药材基地之一南阳西峡县,东有国家四大药都之一禹州市。周边众多具有发展强势的中药材产业合作伙伴,地处河南道地药材种植大环境,使得嵩县有开展中药材广泛合作、产业深度联合的优势。
2.1.4 旅游资源丰富。
嵩县地处伏牛山生态旅游核心区,依托资源优势已发展为中国旅游强县,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拥有国家5A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4A景区天池山、木札岭,3A景区白云小镇和石头部落,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如嵩县大坪中原花乡、旧县仙女潭、田湖嵩湖生态园、大章太极山、木植街杨山、白河千年银杏林等,已成为当地生态旅游中的亮点。
2.1.5 历史人文厚重。
嵩县地处河洛文化圈,历史悠久。华夏第一名相伊尹出生于此,宋代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在这里著述讲学,历史典故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程门立雪、源头活水、问鼎中原等均发生于此。境内分布着伊尹祠、两程故里、云岩寺等众多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观。
2.2 劣势分析
2.2.1 嵩县地理条件限制,规模种植难度大。
嵩县为河南省面积第四大县,其中深山区占95%,全县耕地面积仅3.18万hm2[5],大部分为不具备灌溉条件的瘠薄地。加上嵩县可种植地块分散,嵩县域经济不够发达,2020年初全县才实现脱贫摘帽,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高,导致土地流转不通畅,企业、基地、大户集中土地方面难度大,导致中药材种植规模小,大规模高效益难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