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地区县域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作者: 赵瑞
摘要 以西咸地区2008—2017年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DEA软件分析近10年来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运用Tobit模型对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效率值由0.707提升为0.764,变化幅度较大;年均值0.722,属于中高水平。各市(县、区)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整体效率差异程度有所收敛,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空间集聚态势不断增强,“核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越发明显。经济、人口、用地结构、产业结构、交通区位、政策支持均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背景下,加快西咸地区城市建设,严格把控用地尺度,促进产业形态和资源配置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中心区域优势作用,以点带面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DEA;Tobit模型;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 F 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06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Efficiency at County Level in Xixian Area
ZHAO Rui (Land Survey,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haanxi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uion Group Co.,Ltd.,Xi’an,Shaanxi 710075)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evant socio-economic statistics and land use data in Xixian area from 2008 to 2017, the DEA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efficiency in Xixian area in the past 10 years;the Tobit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efficiency change in Xixian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in Xixian area had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2008 to 2017, which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in the efficiency value from 0.707 to 0.764, which was a large change;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was 0.722, which was a medium-to-high level.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of each city (county, district) had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difference had been converged, showing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situation had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core-peripheral”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Economy, population, land use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lo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ll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we will speed up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Xixian region, strictly control the scale of land use,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pattern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urther exert the advantageous role of the central region, develop from point to point,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use efficiency while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Xixian area;Land use efficiency;Spatio-temporal pattern;DEA;Tobit model;Driving factors
作者简介 赵瑞(1989—),女,陕西咸阳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土地规划、土地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10
城市经济发展目前已经由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用地面积呈现指数型增长[1],随之出现用地无序扩张、用地内部结构失调等问题。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土地作为投入结构的一大主要要素,土地投入产出及土地利用效率高低关乎城市土地的内部空间结构、土地扩张方向、城市发展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
当前在新增城市用地空间十分有限的约束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区域、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内部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者们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2]、工业用地[3]、农业用地[4]、物流用地[5]利用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6],以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相协调性[7]、基础理论[8]、内在机制[9]和互动机理[10]等方面。研究方法有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在内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11]、线性规划方法[12]、随机前沿分析等[9]。研究尺度逐渐多样化和全面化,王良健等[13]通过随机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土地利用效率,发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显著,呈现中部最高、东北地区最低;周晓艳等[14]以二三产业产值表征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韩琭等[15]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视角,研究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全国尺度[13,16-17]、城市群与特定区域尺度[14,18]、省域[19]和典型城市尺度[20]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但县级及以下尺度研究仍相对缺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精细化研究仍有待拓展。因此,笔者采用DEA和Tobit模型,研究2008—2017年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核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和驱动因子,为西咸地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提供借鉴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理区域为《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所提到的西安都市圈范围,即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中心的西咸城市化地区。该地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107°40′~109°49′E、33°42′~34°51′N),南部经秦岭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接壤,东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渭南市、宝鸡市和铜川市相连。该区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全境(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高陵区)和咸阳市下辖的2区1市5县(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泾阳县、礼泉县、三原县、乾县、武功县)和杨凌区,共22市(县、区),土地总面积为1.49万km2。地势南高北低,以北部渭北黄土台塬、中部渭河冲积平原和南部秦岭山地等地貌类型为主体,西咸地区以西安中心城区为主城,以咸阳城区为辅城,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与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2 数据来源
研究时间节点为2008—2017年,土地利用效率测算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县域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以及城市环境年鉴与环境质量报告等公开来源数据。部分用地数据年鉴缺失的采用遥感解译获取,针对缺失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预测。
1.3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1.3.1 数据包络分析(DEA)。
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DMU)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DEA模型实质上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采用数学规划模型,凡是处在生产效率前沿的且DEA 认定其投入产出组合最有效率的,将其值定为1,不在生产效率前沿的被认定为无效率,同时给定一个效率指标(0~1)。由于CCR不能单纯地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因此该研究选择BCC模型[21]。
1.3.2 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效率是衡量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劳动力、生态环境等各类投入与产出的相对量的指标,是其投入所最终实现的物质效益与环境效果,在考虑指标体系时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因素(表1),必须体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率[13]。
测算得到的土地利用效率值按照宋洋等[1]的研究方法,将土地利用效率( E )划分为极高( E =1.000)、高(0.801≤ E≤0.999)、中高(0.701≤E≤0.800)、中低(0.601≤E≤0.700)、低(0≤E≤0.600)5个类型。
1.3.3 Tobit 模型。Tobit模型是因变量受到限制的一种回归模型,主要针对部分连续或部分离散分布的因变量提出。以各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值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分析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体公式见参考文献[22]。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咸地区县域土地利用效率时序演变及差异
通过MaxDEA软件测算2008—2017 年西咸地区县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表2)。将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分类,可看出研究期内西咸地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率指数从0.707波动上升为0.764,由中低值区过渡到中高值区,年均值0.722,土地利用效率水平总体较高。最高值出现在2017年(0.764),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西咸地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朗、健康的发展状态。
从研究期内各市(县、区)来看,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和雁塔区土地利用效率在各个年份均有达到1.000,且每年排名也稳定在前5,说明这4个地区土地利用效率高,得益于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合理、有效。蓝田县、周至县、武功县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土地利用效率未达到0.600。灞桥区、临潼区、乾县、秦都区、未央区、长安区、渭城区、兴平市为中高值区,说明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质量优秀;高陵区、鄠邑区、泾阳县、礼泉县、三原县、阎良区、杨凌区为低值区,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结构有待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