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 周莹 黄大乾摘要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课程设置匮乏、教育载体不足、教育成效不高的问题。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主线,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以期为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26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Taking the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of Farming Skills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Ying, HUANG Da-qia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devi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the lack of curriculum setting,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carrier and the low educational effect.With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of farming skills as the main line, we constructed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made the overall planning design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goal,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methods, course evalu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useful experiences for the setting of labor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abor education course;General training course of farming skills
作者简介 周莹(1995—),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收稿日期 2021-05-09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总体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要求、支撑保障等,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2]。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重大决策部署,为高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提到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尽管国家如此重视,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对高校而言,怎样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回顾近些年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大力推行劳动教育,满足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没有得到足够发展,且存在一些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已有7年之久,共48 000人参与了劳动教育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够为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也能通过华南农业大学的案例,反思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奠定基础。
1 文献回顾
现阶段学界主要从以下视角对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研究。第一,从历史角度进行研究。刘向兵[3]、王洋[4]对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就劳动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帮助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高校劳动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背景、概况、目标、要求和特点。第二,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郭长义[5]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本质和目标,有助于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第三,从个案、实证、系统角度进行研究。裴文波等[6]以上海H高校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研究。第四,从问题、不足之处角度进行研究。王玉廷[7]分析发现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包括劳动教育精神价值的迷失、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短缺、劳动教育技能培养的滞后3个方面,并从社会、顶层设计、制度机制等方面探究其根源。第五,从路径、方法、对策角度进行研究。雷虹等[8]提出,从全员、全程、全方位3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原则和具体路径。赵明霏等[9]认为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应着重处理和把握好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劳动教育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劳动教育知与行的关系等。
总体来看,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二是学校在组织管理教育和教育课程设置上比较匮乏;三是教育载体存在不足之处;四是劳动教育成效不够理想。众多学者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之处:①学界对劳动教育的研究较多,而专门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关的个案研究。②大部分研究者发现了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由于没有实证研究,建议有些缺乏实践性。
通过梳理文献确定选题——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通识课程”为实例,解决了新时代如何建设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一门怎样的课程、劳动教育模式建设成果如何、有哪些经验可吸取、对其他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有何借鉴之处等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官网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近年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论文及相关文献资料,力求通过文献了解前人对劳动教育的观点、结论以及模式,充分挖掘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农事训练课的历史及成效。
2.2 访谈法 该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化的样本作为访谈对象。主要对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中心教师S,农事训练课程教师C,不同专业的学生Z、P、Y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包括面谈、电话、微信等通信工具的间接访谈。于2020年6—8月与多名对象进行不同方式的访谈,采用自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访谈,同时还对校园中随机遇见的同学及教师进行非正式交谈,将训练中心教师S,课程教师C,学生Z、P、Y自述的信息进行穿插,通过随机遇见的其他教师、不同专业的学生来验证相关信息,对资料进行校正,提高研究效度和信度,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效果。
3 华南农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先行先试、瞄准问题、大胆探索,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成为全国首家给非农专业学生开设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简称“农事训练课”)的院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华南农业大学于2013年开设农事训练课,列为全校非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教育过程;成立教学组织(二级单位)农事训练中心,下设农学训练站、植物保护训练站、林学与园林训练站、兽医兽药训练站、生物技术训练站、园艺训练站等10个训练站,专门负责该课程的组织开展。
场地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组建了任课教师、教务员、训练站联络员、农事技工组成的教学团队,目前任课教师有99人;划拨了约53.3 hm2土地用于农事训练(含校本部基地和增城基地),土地类型包括林地、水田、坡地等;建成了光伏大棚、蔬菜植物工厂、食用菌基地等农事训练教学场景22个,实验室面积约2 000 m2,投入资金近1 200万元;每年按每周50~65元/人的标准下拨教学材料费35万~40万元,并不定期通过申报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经费的支持。此外,华南农业大学还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农事技工管理制度》《农事技工用房管理制度》《农事技工绩效考核表》等农事技工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教学管理,保障教学秩序和质量。通过这些强有力的资源配套和制度建设,保证了劳动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保证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机会,使劳动教育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落地生根。
经过7年的探索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在生命科学、农业科学方面的优势,建设体系完善的农事训练课程,总结了多元化实践教育模式,纠正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这门课程对于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事训练课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拓宽学生的专业思路,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10]。
4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他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课程中教育问题来展开,对于每个部分都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总结教育目标的来源、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学习经验的主要准则和步骤以及教育评价方法。华南农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泰勒原理进行编制,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4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课程目标:深化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华南农业大学把劳动教育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教育课程被列入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校应该对劳动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学校切实抓好、抓实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融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其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提到,深切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农事训练课,正是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瞄准涉农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契合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学校还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从大一就开始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农事训练课程中,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开展实操训练以及课堂展示,为学生展现热爱劳动的教师形象,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积极传播优秀教师的劳动事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力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