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入涉农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路径探析
作者: 刘媛 席亚萍摘要 涉农专业是高职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职学院担负着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但现阶段高职“双创”教育对接乡村振兴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采用深化校内培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针对特殊生源提供个性化指导及借助政府扶持等举措,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双创”教育的高效融合。
关键词 涉农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双创”教育;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27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6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 Probe into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to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as an Example
LIU Yuan,XI Ya-ping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 Hunan 421005)
Abstract Agriculture-related special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in place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Taking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such as deepening in-school training, fully integrating out-of-school resources, providing personalized guidance for special students and relying on government suppor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ural revitalization;“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Organic integration
基金项目 202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6+4”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研究”(XJK20CDY022)。
作者简介 刘媛(1979—),女,湖南衡南人,副研究员,从事高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22
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更好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在强化自身以“农”为本办学方针的同时,调整服务方向,以美丽乡村的建设为蓝图,以“双创”教育为切入点,贯彻所在省份的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具体而言,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聚焦湖南省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在重点分析湖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规划路径后,提出通过深化校内培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针对特殊生源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有效措施,以实现涉农“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1]。
1 湖南省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1.1 湖南省农业生产的现状
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称谓,是著名“鱼米之乡”。优良的自然条件使湖南农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其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毛猪出栏居第二位、烤烟居第四位、粮食居第六位。在湖南省《农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湖南农业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现代示范区。面对省政府对湖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高要求,涉农高职院校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涉农高职如何将“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以更好地发挥高职的“双创”育人作用;如何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拓宽服务范围,为其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以配合湖南省政府的《农业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计划,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1.2 制约湖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湖南省农产品无论在规模、质量以及科技创新度等方面都突飞猛进,许多农产品的销售量已经位于全国前列。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湖南省正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大基础、大产业、大企业,培育国内一流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打造一批农业领域的“航空母舰”。
但要实现以上目标湖南农业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如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绿色有机特色产品少;知名农业企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有全国品牌知名度的数量不多,创新性不强。因此要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在人才和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为湖南农业发展在创新能力、营销能力、融合能力等重要环节上提供助力,以抓住市场机遇,牢牢掌握国内市场占有率并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
2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对接乡村振兴的现状
2.1 涉农高职院校“双创”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涉农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在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作用十分显著。但目前校企共建的“双创”基地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校企双方沟通不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双方以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共建“双创”基地,并不意味着每个基地的建设都能满足要求。如一些基地生产设备落后、场地规模小、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低、软件配套设施欠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双创”基地的建设缺乏相应的资格审查机制、准入门槛较低,影响“双创”教育育人效果。
其次一些“双创”基地的建设只为获得校企合作的形式(挂牌)而不注重其实质,为了经济效益,让驻地高职学生从事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违背了“双创”教育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在学校层面上,“双创”教育的理念出不了校门,学校缺乏与基地方的沟通,且介入力度不够,导致合作标准难以统一,无法有效获得实践成果的信息反馈[2]。
2.2 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在思想上重视不够
现阶段涉农高职“双创”教育虽取得一些成绩,总体进度缓慢、效果不佳。其关键原因在于学院对于“双创”教育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仅停留在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文件、以座谈落实文件,有效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不多。其产生的原因:在学院领导看来,招生比就业重要,专业建设比创业教育重要。在二级院部看来,专业教学的开展才是重心,对于“双创”教育考虑较少、推动缓慢,指导学生开展“双创”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从教师层面来看,认真上课、做课题、写论文和进职称才是正题,对“双创”教育不关心、不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主动涉及“双创”实践[3]。
其次目前涉农高职“双创”教育实践中主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和创业就业讲座的形式开展。前者对所学的专业联系不紧密,后者缺乏系统性,两者均不能将“双创”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去,造成“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的严重脱节[4]。
2.3 涉农高职毕业生返乡创业人数不多且成功率低
涉农高职院校近年来的生源以农村户口的学生为主。农村籍的学生有较深的乡土情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较为熟悉,农村藉的毕业生返乡创业更具优势。但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及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他们对返乡创业内心并不认同,自然毕业生有返乡创业的行动计划较少[5]。
其次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体系不清晰,“双创”教育的实施途径和具体方案不接地气,没有充分发挥涉农高职在培养“双创”人才上的教育资源优势,导致高职院校对接乡村振兴的“双创”育人成效并不明显。部分返乡创业的毕业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均有所欠缺,市场竞争力不强、失败概率非常高。
3 乡村振兴融入涉农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
近年来农村地区日益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战场”。广袤农村日益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创新社会发展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涉农院校如何将“双创”教育与涉农相关专业融合,以解决学生创新意愿、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专业课程设计、“双创”教育形式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改革,以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1 深化校内培养
涉农高职院校应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既能使创业者实现就业,还能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他人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创业者的社会价值。许多高职大学生毕业后迈向创业之路,实现个人梦想。高职院校应不断强化创业教育和创业就业指导,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1.1 完善“双创”教育全过程培养体系建设。
①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设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课程。授课老师应统一指导、分组备课,确保授课质量。②高职院校还应合理统筹校内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专业课、选修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和校内媒介来达到教育合力和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在校学生的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③个别指导、因材施教[6]。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将心理咨询室和就业指导中心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自身性格特点和所学专业的优劣性,来帮助他们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创业大潮,进而明确自身的职业类型和创业方向。
3.1.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①涉农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导师的培养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假设创业导师既没有扎实的创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又对社会经济问题和规律不能进行深刻的剖析;既不懂就业创业理论,又没有创业实践经历,谈何给高职学生以中肯的建议和指导,所以创业老师应当多出去学习和交流,还应让他们亲身参与一些创业项目,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免学习流于形式。②将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深谙就业形势的专家请进来,以座谈会、报告会的形式近距离与高职学生分享创业就业经历。此外学校还可以选择一些创业项目,聘请农业企业高管骨干以专家顾问的身份全过程参与高职学生创业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