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

作者: 胡平

摘要 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不足,依据“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及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建设3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森林城镇;总体规划;孚玉镇

中图分类号 TU 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11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8.03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Planning of Forest Town Construction—Taking Fuyu Town of Susong County for Example

HU Ping (The Forest Workstation of Fuyu Town, Susong, Anhui 24650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condition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Fuyu Town in Susong County, it was found that Fuyu Town forest town construction was insufficient.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let the city integrate into the forest, let the forest embrace the city”,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spatial layout structure of “one heart, five verticals and four horizontals, four corridors and many points” and realized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ecologic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and stable forest urban ecosystem,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society.

Key words Forest town;Master plan;Fuyu Town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表现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等 [1-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明确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陆地生态系统,还城市以绿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森林城镇建设是我国实现林业可持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城镇森林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在党的十八大理论指导下,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力发展森林城镇建设,致力于构建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的美好城镇,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笔者以孚玉镇为例,介绍了森林城镇建设目标与布局,探讨了建设内容,旨在为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建设基础条件

1.1 自然条件

孚玉镇为宿松县委所在地,位于县城西南方向,与湖北省黄梅县相邻,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美的乡镇。境内地势西南高,中南低,地形以丘陵和圩畈为主。该乡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周边中心城市行程时间在2 h以内,是宿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气候条件来看,孚玉镇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温16.6 ℃,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年降水量为1 291.6 mm,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 023.7 h。

1.2 森林城镇建设现状

近年来,孚玉镇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结合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镇周边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水系周边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优质经果林生态基地,辐射和带动周边群众投身到林业产业建设中。目前全镇森林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居住区、机关单位和街头绿地为点,以道路、河流、街道绿化为线,以丘陵岗地造林为面的森林城镇生态体系,对改善乡村居民人居环境,发挥林业综合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大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安徽省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标准要求,但城镇的整体森林绿化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森林城镇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按照安徽省森林城镇建设标准,以“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为理念,充分利用孚玉镇地形地貌、树种资源等优势,结合道路、河流等相关区域的森林增长行动,科学合理规划,构建一个“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的森林生态体系 [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加强孚玉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努力构建一个风景秀丽、产业发达的森林城镇。

2.2 建设原则

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以改善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点,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园林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合理规划和构建森林城镇指标,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城镇绿化实际条件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本土花卉灌木,在合适区域进行城镇绿化建设,构建复合植物群落,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坚持景观规划,功能优先原则,在考虑城镇建设总体布局的基础之上,优先实现乡镇景观功能化;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化、合理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森林城镇建设;坚持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建设的原则,提高城镇绿化水平,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

3 建设目标和布局

3.1 建设目标

通过不断努力,实现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完成镇域范围内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森林生态廊道的营建,形成片、带、网结合的生态网络格局。以亲近自然的建设模式,构筑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藤等相结合,多色彩、多层次的立体配置。通过实施“双增”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及森林生态产业建设等工程,丰富镇域植被类型,提高城镇绿化数量与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彰显生态文化,维护生态安全。到规划期末,形成“城在园中、园在林中、山水环绕、城乡一体”的绿化格局。建设前期以完善森林城镇体系为目标,将森林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城镇生态功能,构建科学有效的绿色生态网络。通过提升东北新城绿化,改造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新建龙湖公园、道路绿化带,提升水系生态廊道绿化来提升孚玉镇的森林绿化水平,使森林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森林城镇绿地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争取森林城镇评价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级要求,通过验收,获得“安徽省森林城镇”称号。形成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城镇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生态休闲与城镇建设相融合,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2 总体布局

在充分尊重现状和孚玉镇全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孚玉镇城镇体系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城镇特点,以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布局原则,遵循“统筹规划、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确定宿松县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工程的空间布局为“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一心两片:一心指以东北新城为中心,地处城区东北部;两片指建成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山林景观片,是建成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通过提质扩建显著提高建成区绿地总量和绿化覆盖率。五纵四横:南北向振兴大道、龙门路、宿松路、龙井路、龙湖路,东西向韩文路、将军山路、孚玉路、人民路道路绿化,通过公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构建贯穿全镇的绿色景观带。四廊多点:四廊指钓干渠生态廊道、白洋河生态廊道、滨河路生态廊道和二郎河生态廊道绿色景观的建立,通过营造沿河防护林或水土保持林、护岸林等,打造镇域水系生态廊道 [7];多点指孚玉镇现辖6村7社区的附属森林绿化,包括龙湖公园、森林公园、黎河公园,烈士陵园、市府广场等构成森林绿化的主要点位 [8],涉及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点、森林生态旅游建设点、森林文化科普点。

4 建设内容

4.1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4.1.1 森林城镇。

(1)公园绿地建设。孚玉镇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虽已达到省级森林城镇标准,但空间布局比较零散,绿地质量仍需提高,建成区自然环境功能尚未完全发挥。该规划结合现状公园和城市发展的方向,对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和提升,按照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在东北新城区新建龙湖公园,满足当地居民对开放空间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街头绿地建设,构成孚玉镇城区完整的开放空间系统。

(2)道路绿化建设。

进一步挖掘孚玉镇“五纵四横”主要道路的绿化潜力,通过对“五纵”振兴大道、龙门路、宿松路、龙井路、龙湖路和“四横”韩文路、将军山路、孚玉路、人民路公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构建贯穿全镇的绿色景观带,提高其绿化率和绿化质量,将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打造成林荫路,为居民提供游憩地带的同时,提升城镇的美观度。

(3)水系生态廊道建设。

孚玉镇水系生态廊道以二郎河为主体,镇域河干支流为脉络,辐射全域。依托现有水系脉络,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态,深入推进孚玉镇水系治理,全面激活其生态涵养功能 [9]。通过对钩干渠生态廊道、白洋河生态廊道、滨河路生态廊道进行绿化提升和抚育管护,打造水系生态廊道县级样板。

(4)居住社区及单位绿地建设。

加强孚玉镇中心建成区山水公园、黎河公园、烈士陵园、市府广场和居民社区的绿化,充分利用建筑和道路附近空地设置合适的绿化带,在小区内部通过景观规划,利用合适的空地进行绿化建设,提高绿地率。同时加强工业用地和单位用地的绿化升级,进一步发掘城镇的绿化潜力。

4.1.2 森林村庄。

以庭院绿化为点、通道绿化为线、村庄公共空间绿化及山地造林为面,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宅旁空地、村庄街道巷道、荒山荒地进行绿化美化,提高绿化面积,提升绿化质量。根据孚玉镇的自然状况和立地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与灌木和花卉搭配种植,实现多品种、多形式、多层次绿化 [10]。 其中,乔木树种可选用龙柏、香樟、槐树、枫杨、悬铃木、黄山栾以及油茶、橘、桃、石榴、樱桃等经济林树种,适当配置花灌木品种或者丝瓜、黄瓜、扁豆和葡萄等攀缘植物,以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的目标。

4.2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森林生态文化是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的文明成果,是调整人类与森林相互关系的必然产物 [11-12],对构建森林城镇体系意义重大。该研究从休闲绿地广场建设和人居生态文化2个方面对孚玉镇的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规划进行探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