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冀东地区沿海乡镇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
作者: 汪洋 徐宁伟 李育华
摘要 实地调研冀东地区沿海乡镇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产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情况等,将沿海乡镇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分为以泥质滩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和以沙质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使后续的自然生态景观适应性设计更有针对性;按照沿海乡镇的主要产业分为以养殖业、捕捞业为主的海洋产业型乡镇,以工业、港口运输业为主的乡镇和以农业、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乡镇,使后续的产业景观适应性设计更有针对性。从乡镇政府驻地景观、乡镇产业景观、乡镇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生活景观4个方面,分析冀东沿海乡镇景观现状,总结存在问题。重点运用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知识,在综合分析沿海乡镇整体布局、区域布局、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景观适应性设计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冀东地区;沿海乡镇;景观适应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17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8.04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Landscape Adaptability Design of Coastal Towns in Eastern Hebe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NG Yang 1,XU Ning-wei 1,2,LI Yu-hua 1 (1.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Hebei 066000;2.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astal towns in Eastern Hebei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spot.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oastal towns are divided into coastal areas dominated by muddy beaches and coastal areas dominated by sandy lands, so as to make the subsequent adaptive design of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more targeted;according to the main industries of coastal tow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marine industrial towns dominated by aquaculture and fishing, towns dominated by industry and port transportation, and towns dominated by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making the subsequent adaptive design of industrial landscape more target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resident landscape, township industrial landscape, township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rural life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wnship landscape in the coastal area of Eastern Hebei and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layout, regional layout and landscape status of coastal town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landscape adaptive desig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Eastern Hebei;Coastal towns;Landscape adaptive design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局限在“乡村”这样具体、狭义的地理环境中,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乡镇作为乡村的“集合体”、产业集中地,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既具有乡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乡村保持不可缺少的联系 [1]。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乡镇发挥更重要的区域性作用,并且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纽带。在乡村振兴的内涵中,生态宜居的村落环境,逐步完善的生活基础设施,以及形成良好的乡风、村风,都是重要的战略内容。乡镇景观设计不仅直接影响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建设,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村民的精神世界,影响乡风、村风等精神文明建设。笔者在对冀东地区沿海乡镇景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乡镇景观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的景观适应性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冀东地区沿海乡镇概况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冀东地区作为京津的“右翼”,发挥重要的区域作用。同时,河北省海岸线绵长,冀东地区海岸线占70%以上,具有明显的沿海区域优势。冀东沿海地区主要城市为唐山市、秦皇岛市。唐山市作为河北省的经济强市,一直是典型的工业、港口城市。从2016年开始筹划建设国家森林城市,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可见唐山市逐步转型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良性发展的新型工业及港口城市。秦皇岛市是著名的旅游、港口城市,对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质量依赖性更高,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景观建设,每年都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旅游、度假,城市知名度不断上升。
1.1 冀东地区沿海乡镇类型划分
冀东地区沿海乡镇具体分布区域,包括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开发区、北戴河区、抚宁区、昌黎县,唐山市乐亭县、滦南县、曹妃甸区、丰南区。该研究的范围为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因此不包括因城市扩大,而已经并入城市,仅沿用乡镇原名的城市区域。
1.1.1 按照沿海自然地理条件区分乡镇类型。
按照沿海自然地理条件,分为以泥质滩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和以沙质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
泥质滩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乡镇,主要集中在唐山市,包括丰南区黑沿子镇,曹妃甸区柳赞镇,滦南县南堡镇、柏各庄镇,乐亭县姜各庄镇、马头营镇、汤家河镇、古河乡、王滩镇。
沙质海滩地为主的沿海地区类型乡镇,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市,包括昌黎县茹荷镇、刘台庄镇、团林乡、大蒲河镇,抚宁区留守营镇,北戴河区牛头崖镇,山海关区石河镇,开发区东区渤海乡。
按照沿海自然地理条件对乡镇进行分类,将有利于研究沿海乡镇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依据不同的地质、水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景观绿化植物,有利于改良土壤性质、改善环境质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适应性理念。
1.1.2 按照主要产业区分乡镇类型。乡村振兴战略概念中,产业兴旺是重点 [2]。冀东沿海地区依托海洋资源,乡镇的经济发展一直处在优势状态。如何为乡镇产业的发展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如何让乡镇居民安居乐业,愿意为乡镇的发展贡献力量,这都需要环境景观设计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建设充满吸引力的乡镇景观。因此按照产业区分乡镇类型,进而研究景观适应性策略,成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以养殖业、捕捞业为主的海洋产业型乡镇,如丰南区、滦南县、乐亭县沿海乡镇。以工业、港口运输业为主的乡镇,如乐亭县沿海乡镇。以农业、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乡镇,如昌黎县、抚宁区、北戴河区的沿海乡镇(表1)。
1.2 冀东地区沿海乡镇景观现状
1.2.1 沿海乡镇政府驻地景观现状。
冀东地区沿海乡镇地带虽经历历史的变迁,但目前沿海乡镇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沿海产业的发展,空间布局、建筑设施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变,而形成现代乡镇格局。
乡镇政府驻地,交通便利,道路空间格局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自发性、随意性,缺少整体规划性。建筑较乡村地区密集,公共设施较完善,也因缺乏整体性前期规划,改建的随意性、自发性,而显得较为杂乱,没有形成统一布局与风格。景观绿地率较低,绿化植物没有形成群落效应,生态效益差。因缺乏统一管理,绿地被侵占的情况较普遍。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盲目追求同大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3],风格不明显,地域性、文化性、艺术性都明显欠缺。
1.2.2 沿海乡镇自然生态景观现状。
在国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生态宜居”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明确写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与总要求中 [4]。
沿海乡镇因优越的海洋自然生态资源而受益,自然生态景观是乡镇景观的基底,也是乡镇人们的家乡印象。但因海洋所形成的盐碱地质、滩涂地质、沙质地质等,以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也对生态景观格局的构建提出了挑战。唐山市沿海乡镇大多面临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导致大片盐碱荒地的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之多数乡镇第二产业发达,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秦皇岛市的沿海乡镇地质条件普遍较好,但因旅游业的发展,自然生态景观受到人为活动干扰越来越大,如何保护沿海乡镇的自然生态景观,构建良好的沿海生态景观格局,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1.2.3 沿海乡镇产业景观现状。
乡镇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冀东沿海乡镇产业类型丰富,大多与海洋资源有紧密联系。产业发展在近几年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姿态,但产业景观的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将不利于乡镇产业的长远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养殖业、捕捞业为主的海洋产业型乡镇,产业生产特色已凸显,如“渔光互补”,但未与景观美学结合起来,未形成“渔美”景观,对此类乡镇产业景观的研究还有较大空间,可以与旅游业结合,形成特色产业景观,以创造更大的产业效益与生态效益;以工业、港口运输业为主的乡镇,产业景观多数停留在满足绿化指标的基础上,但也有少数工业企业开始探索工业旅游项目,由此将产业与旅游景观结合起来,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农业、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乡镇,景观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与景观的结合尚不明显,旅游业景观风格稍显杂乱,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1.2.4 沿海乡镇乡村生活景观现状。
沿海乡镇下辖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交通设施条件的不断提高,对乡村道路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景观格局随之发生变化。乡村建筑设施的自主性较高,因此建筑风格多样,建筑布局及个体景观美学性不高。加之对于绿化的忽视,乡村绿化率不高,绿化配置的合理性、艺术性均有所欠缺。景观设施不完善,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意识不匹配。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网络生活普及、视野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乡村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何留住“乡愁”,体现乡村特色与文化背景,也是急待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