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新疆策勒县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王梦珂 吴文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新疆策勒县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影响因素研究0

摘要 促进农村地区女性就业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关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明确其弹性就业影响因素,旨在因地制宜开展并维持多元化弹性就业模式,提高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就业率,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借鉴计划行为理论,选取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访谈,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别从个人生理、心理、文化、家庭、产业特征等方面,分析当地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参与弹性就业意愿及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维护就业脱贫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妇女;弹性就业;计划行为理论;影响因素;策勒县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9-022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9.05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exible Employment of Ethnic Minority Rural Women in Cele County, Xinjiang Based on TPB

WANG Meng-ke, WU Wen-ji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Law)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 Promoting women’s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women’s ability of self-development,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sustainable family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e women’s right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ethnic minority rural women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clarify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flexible employment, the aim is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diversified and flexible employment model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ethnic minority rural wome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is paper,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were conducted in Cele County, Hotan Prefecture, Xinjiang, and binary Logit regression model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cal rural minority wom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flexible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behavior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al physiology, psychology, culture, family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of rural minority women, further stimulating endogenous motivations, and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Rural women;Flexible employment;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Influence factor;Cele County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关注女性贫困问题,将其积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借助社会多元主体力量,缓解女性贫困,防止女性贫困代际传递[1-2]。大量实证研究揭示了就业、部门与空间维度是影响扶贫成效的主要因素,关注女性异地就业对扶贫脱贫的效用[3],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研究农村女性就业过程中工作与家庭之间时间和行为冲突,对其工作模式的选择和影响等[4]。国内相关学者则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女性就业困难的原因、环境、政策以及保障机制,将农村女性贫困的类型与具体表现分为权利性贫困、能力性贫困与结构性贫困[5],提出加强贫困地区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与进一步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等策略[6-7]。此外,学者还特别注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连片开发扶贫充分尊重当地的地方性知识[8]。

2018年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42%以上,新疆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49.09%,其中劳动年龄人口882万,女性劳动年龄人口424万,超过50%,其中少数民族女性劳动年龄人口340万人,占总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80.19%,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潜力较大。围绕农村妇女就业问题,高璐阳等[9-10]就不同地区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段塔丽等[11-12]提出农村妇女在提高家庭收入,以及在“后扶贫时代”发展中的具有重要作用;另有学者利用计量模型,从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农村妇女就业影响因素及就业模式进行研究[13-17]。

弹性就业模式即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具有门槛低,机制灵活,进退方便,对技术、技能和资金的要求不高,且行业门类庞杂,包容性大,就业选择的空间大等特点[18]。新疆策勒县曾为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稳定就业率普遍偏低,研究价值突出。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的影响因素,了解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进一步挖掘农村女性在家务和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地区脱贫巩固提升中的重要价值;以“有效性”与“可持续性”为目标,探讨研究区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保障机制,总结符合当地发展的弹性就业模式,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运用,有效缓解农村妇女家庭与就业之间的现实矛盾,实现并维护农村妇女弹性就业脱贫的长期稳定成果。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借鉴计划行为理论,结合研究区域实际调研情况,该研究从个人、家庭、社会(政府)以及企业4个维度,政策、环境、资源、参与主体4个目标层,涉及个人意愿、家庭博弈、政府管理、企业运营以及社会引导等多个准则层,构建研究区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发放获取第一手资料。问卷内容分为4个部分,设置2种形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4个方面了解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弹性就业情况、弹性就业效益(获得感)、社会支持情况;开放性问答题为深入了解调查对象对于弹性工作的诉求。问卷整体内容简洁明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考虑当地语言限制调查对象在填写问卷时存在困难,因此问卷填写采取一对一访谈填写的方法,回收率也相对较高。2020年9—10月,共计发放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达97.8%。

2 调研区现状

策勒县位于新疆南疆四地州之一的和田地区,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干旱荒漠气候,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显著。2018年策勒县总人口16.92万,其中农业人口13.33万,主体民族维吾尔族人口16.62万。截至2020年9月,策勒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 925元,同比增长7.02%。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3亿元,同比增长62.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225亿元,同比增长60.13%。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影响,全县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县域以林果、粮食、棉花、畜牧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策勒为天津市为对口援助县,产业发展开创以园区为平台,以口岸经济为方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产城融合为形式的津疆产业合作模式,是推动策勒县高质量脱贫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目前策勒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以纺织袜业、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工业园区加工厂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此外,策勒县积极引进津垦奥群、帮帮兔、羊管家等现代化农牧产业集团入驻,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就业脱贫可持续发展。2020年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目前策勒县已实现跨区域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近5万人次;其中稳定就业3万余人,灵活就业1万余人,女性就业比例逐年增加。

3 实证分析

3.1 理论前提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起源于1963年心理学家Fishbein提出了多属性态度理论,主要由态度属性、属性权重和属性的信念强度3个部分构成[19]。1991年Ajzen[20]引入知觉行为控制,建立了计划行为理论,其核心为:意愿能够直接决定个体产生行为,而意愿又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3个组成部分的定义:行为态度通常被定义为对某件事物喜欢或者不喜欢或对某件事物认知的心理情感倾向;主观规范指人们在决定时体会到外界环境对自己的期待或压力;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时所感受到的这件事的难易程度[21]。该研究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研究地女性弹性就业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图1)。

3.2 模型选择及变量赋值

该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模型运行中将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情况作为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的数值设为0或1,其中1代表参与弹性就业行为,0代表未参与弹性就业行为,以此建立起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样本按照自身转移就业情况进行指标值的设定,通过该指标与转移就业影响因素逻辑关系进行研究。假设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则1-p为事件未发生的概率,并把p看作自变量Xi的线性函数,函数关系如下:

logit(p)=lnp1-p=b0+b1x1+…+bpxp+μ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实际调研情况,选取相关变量赋值并进入SPSS 24软件进行模型实证分析,变量的具体赋值情况见表1。

3.3 回归分析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SPSS 24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研究分析,模型运行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1)个人身体健康状况(X2):回归结果显示,该变量与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之间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即自身的身体情况越好,参与弹性就业的概率越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对于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弹性就业来说,个人身体健康是参与就业的基础,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用工标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