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傅婧 范艳丽 邵佩兰
摘要 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运用OBE理念的逆向设计原则,将课程思政与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进行有效统一,确定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开展融入思政元素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内容优化;改进课程实施过程及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等,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同时,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该研究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OBE理念;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9-027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9.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ood Nutrition Based on OBE Concept
FU Jing,FAN Yan-li,SHAO Pei-lan
(School of Food and Win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 750021)
Abstract Taking the Food Nutritio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using the revers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OBE concept to effectively unify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dex points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whi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and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ability indicator.To carry out the design of Food Nutrition teaching cases which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is optimized,meanwhile,to perfect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degree evaluation,etc.,thus forming the output 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education effective,so as to upgrade professional skills,knowledge and political literacy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courses.
Key words OBE concept;Food Nutri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design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是目前国际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1-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我国在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国后,逐步启动并全面推行以OBE理念引导的工程教育改革,对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作出明确指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4]。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5]。“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已逐步成为新形势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职责和时代要求。高校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进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建设的重要环节。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系统研究基础营养知识—食物营养成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与代谢—食物营养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的一门学科[6]。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同时也越发意识到食品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物、营养与健康是关乎每个人的大事,既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食品营养学自身蕴含着鲜明的思政元素,使得该课程在思政教育上具有很大优势[7]。
OBE理念是典型的学生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而专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基于OBE理念开展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二者协同推进,期望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各环节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 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及专业培养特色,为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对2018版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同时基于OBE理念确定了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思政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食物消化与吸收、能量与营养素的关系、营养素的代谢、需要量、最高耐受摄入量、缺乏症及过量症等;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加工贮藏对营养素的影响;掌握食物营养强化、公共营养及膳食搭配原则等知识。
教学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从事食品生产、品质控制、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其对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与安全进行质量控制,根据不同人群编制食谱,开发新型营养食品,具备营养宣传教育和传播能力,分析营养不平衡的原因及提供改善措施的能力。
教学目标3(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在食品开发及工艺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道德、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合理决策的能力。
课程目标必须能够合理有效地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食品营养学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有工程知识、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等方面,具体对应关系见表1。
2 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利抓手,应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逐步成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落实到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研讨、社会实践、作业论文等教学过程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8]。食品营养学课程组在提升任课教师自身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挖掘并凝练课程思政建设元素,探索融入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优化课程教学团队
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于组建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工匠精神、产-教-研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9]。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团队老中青搭配,结构合理。团队成员经常通过培训、观摩、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自身思政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此外,团队成员具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工程背景,同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开发课题,从而保证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由此,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研发经历和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我国食品营养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这种“接地气”的思政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服务社会及报效国家的热情。
2.2 完善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及其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关键。食品营养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历史事件、科学家事迹、社会热点等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10]。笔者将食品营养学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具体见表2。
2.3 思政元素融入的方法和载体途径 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11],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食品营养学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庞杂等特点,以教师为主体,单一课堂讲授为主的被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充分运用“学堂云+雨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不仅使教学形式生动形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主动性,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同向同行[12]。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通过“学堂云”课程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大纲、讨论、作业、考试内容等)上传至平台;同时上传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视频或图文,如蕴含思政道理的故事、典故,相关时政及热点新闻等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并参与主题大讨论,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立德树人。
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雨课堂”作为功能性和实用性极强的教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通过雨课堂课程互助平台布置预习、发布公告、随机点名、弹幕、课程回看、测验考试等互助功能督促学生预习并实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此外,开展食品营养学科普讲解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等活动,鼓励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传递食品营养知识和食品健康理念,使课程思政的成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确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维持心理健康,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新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对整体教学过程起到积极指导、反馈等作用。食品营养学课程采用多元化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学生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50%)和过程性评价(50%)综合评定。期末考试在以往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新增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等案例分析试题的比例。利用“雨课堂”平台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讨论、课后复习、调研报告等过程性评价环节中可能涉及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进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过完备的后台数据(如课堂签到、预习及答题时间、弹幕和投稿发布等互动情况等)为学生过程性评价提供一定的评定依据。
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多维考核形式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实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职业素养、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考核和评价等,比传统的单一成绩评定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