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

作者: 张雨 吴洋 李润楠

摘要 在对兰考县国家森林城市的区位特征、资源特征、现状条件和城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对接上层规划,提出“一核一环,一带三区,多廊多点” 规划布局,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有效融入各项工程措施,总体布局打破以主城区为核心模式,以森林质量提升为重点,以丰富森林乡村建设为导向,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森林乡村建设示范等具体措施,着力扩展绿色空间,打造桐韵满城、绿意盎然的高品质平原森林城市。

关键词 兰考县;高质量森林城市;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0-008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21

Study on National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Lankao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Yu,WU Yang,LI Run-n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1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conditions and urba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Forest City in Lankao Coun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layout of “one core, one ring, one belt, three districts, multiple corridors and multiple points” by fully connecting with the upper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Index, it effectively integrates various engineering measures, breaks through the core form of a single urban area, focuses on forest quality improvement, takes rich forest rural construction as the guidance, and strives to expand green space through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reserve system and forest rural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so as to create Tongyun full city high quality plain forest city full of green.

Key words Lankao County;High quality forest city;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简介 张雨(1991—),女,吉林长春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业规划相关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7-09

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1]。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对全面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再提速及森林河南建设再提升,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工作。

兰考作为焦裕禄精神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习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近年来,兰考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学习和传承焦裕禄精神,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县域治理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三起来”[3]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成果显著。该研究对河南省兰考县国家森林城市的区位特征、资源特征、现状条件和城市建设进程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布局规划。

1 城市概况

1.1 基本概况

兰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南岸,西邻开封市祥符区,东临商丘市民权县,北邻菏泽市东明县、曹县,南临开封市杞县。地理坐标为114°41′50″~115°16′24″E,34°45′04″~35°01′46″N,东西长约55.28 km,南北宽约26.65 km。境内有河流28条,分属淮河和黄河两大流域,流域总面积 1 116.20 km2。按照气候区划分,兰考县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678.20 mm,年均气温14 ℃,年均蒸发量1 620.30 mm,年均无霜期207 d,年均日照时数为2 168.20 h。

1.2 森林资源现状

截至2019年底,兰考县土地总面积111 600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 916.67 hm2,灌木林地面积31.88 hm2,农田林网面积(控制面积)1 773.00 hm2,“四旁”植树面积19 758.55 hm2,城区乔木和灌木面积1 167.30 hm2,合计兰考县林木面积为33 647.40 hm2,林木覆盖率30.15%。在植被区划上,兰考县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豫东平原栽培植被区。植被类型较多,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现存植物121科400 种800属。

1.3 城区绿化现状

截至2019年底,兰考县建成区面积4 505.90 hm2,总绿化面积达2 087.91 hm2,绿地率46.34%,绿化覆盖率53.13%。目前公园绿地面积达318.45 hm2,建成区人口240 000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7 m2。

2 规划目标

依托兰考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焦桐韵满森林城,生态宜居新兰考”为规划理念,紧紧围绕城市园林化、廊道林阴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平原林网化、苗木产业化“六化”[4]目标,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增速提质,构建都市生产、生活、生态圈,确保实现绿色贯通城乡、生态成果共享,形成以水为脉、城绿相依、林田共生的自然生态格局,打造兰考绿色宜居新高地。

3 总体布局

依据兰考县城乡发展格局、基础设施布局和自然林水形态,充分发挥兰考县水、林、田、湖、居等自然生态景观特色,针对兰考县森林、湿地资源和生态、文化、产业特点,按照兰考县城乡总体发展要求,为实现兰考县生态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及合理配置,构建以“一核一环、一带三区、多廊多点”为结构的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

3.1 一核一环

3.1.1 一核。

一个核心指兰考县城区,即森林城市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应注重合理规划建成区公园绿地,提升道路绿化质量,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兰考县特色的城市绿核。

3.1.2 一环。

沿城区国道310、东环、西北环道路两侧构建环城防护林,作为城郊防护林带,控制城市蔓延发展。

3.2 一带三区

3.2.1 一带。

依托黄河大堤构建沿黄生态保护带,建设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林和湿地景观林带,注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层次,提升水系绿化率和湿地景观效果,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提高湿地保护率,丰富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湿地科教活动。

3.2.2 三区。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保护,加快构建黄河湿地生态涵养区;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优化绿地空间质量,建设城镇生态提升区;构建高标准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厚植绿色生态屏障。

3.3 多廊多点

3.3.1 多廊。

依托陇海铁路、郑徐高速铁路、日南高速公路、国道310、国道G220、国道106等道路绿化以及兰商干渠、兰考干渠、黄河大堤、东城河、金牛湖、兰阳湖等水系绿化,逐步完善区域生态林地廊道,一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廊道构建,另一方面为沿线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3.3.2 多点。

多点是指森林乡镇绿化、乡村绿化美化和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旨在重点提升人居森林质量,增加生态游憩空间,丰富生态文化载体,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宜居的村镇人居林绿色福利空间。

4 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及支撑工程

通过综合考虑兰考县生态建设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以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推进森林河南建设增效以及加强绿色惠民成果共享为重点任务,规划设立“森林网络、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管理支撑”四大体系,结合兰考县森林城市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布局21项工程,做到补齐短板、促进提升、突出特色,实现兰考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34项指标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兰考魅力。

4.1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通过紧密结合兰考县实际,为加快推进城区、廊道、乡镇、村庄绿化美化,完善城区绿地体系,补齐乡村人居环境短板,实现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发展,打造水清、树绿、干净、和谐、有序的新兰考。

(1)城区绿化工程:针对兰考县城区绿地覆盖不均匀、部分绿地生态景观质量不高等问题,对城区绿地进行增量提质。通过拆退植绿、留白增绿等措施,以大型综合公园建设为重点,以附属绿地建设为补充,以防护绿地建设为脉络,完善城区绿地服务体系,提升城区绿地生态景观质量。

(2)沿黄廊道绿化建设工程:根据黄河生态功能定位,在主要洪道两侧2 km范围内,重点将水源涵养区、河岸防护林、滞洪固沙区等承担重要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5]划定为沿黄生态保护廊道,大力开展沿黄廊道绿化,打造沿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3)城郊防护林建设工程:兰考县国家储备林2号、3号、5号地和泡桐森林公园是城郊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重点对其进行改培和抚育。主要建设地点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东坝头镇、兰阳街道、桐乡街道、惠安街道。通过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径级结构、龄组结构和密度结构[6],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对集中分布的人工中幼龄林,以定株、透光伐、疏伐、生长伐、修枝等方式进行抚育,对低质低效的人工纯林,以补植、渐伐修复、择伐补造、平茬修复等方式进行改培[7-8],显著提升城郊防护林质量,筑牢城郊生态防护屏障。

4.2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亮点工程

围绕泡桐资源优势,通过适度增量,着重提质、增色,高质量发展“焦桐”特色经济产业,建设以桐木板材加工支柱的民族乐器和高档家具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优质林果、精品花木等特色生态产业,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色红利”切实转化为“民生福利”,全面助推生态环境与林业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1)泡桐产业建设工程。围绕“富民强县”总体要求,巩固“兰考泡桐”的优势地位,做优做强“泡桐之乡”品牌。规划大力扶持壮大林业产业,重点打造泡桐种植基地、桐木板材加工产业园、民族乐器制作产业园、电子商务集聚基地等上下游产业集群,促进功能升级,实施品牌创建战略,做大做强泡桐产业经济,实现生态环境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2)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依托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纪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以焦裕禄精神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在基地内增设“时代楷模榜”,宣传展示继承焦裕禄精神的新时代兰考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此外,还可通过开发一系列体验式研学产品,打造集宣传、展示、研学、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