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探讨
作者: 方安菲 田丰 牛金志 余洋 毕朝位 杨宇衡
摘要 为明确我国高等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对西南大学7个涉农学院的118位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缺乏创业热情、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创业教育不健全、创业经验不足等是制约其进行农村创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农村创业的热情、健全针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型农村创业师资队伍和培养体系、加强创业实践、增强农村创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等对策。
关键词 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0-027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65
Discussion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ANG An-fei1,TIAN Feng2,NIU Jin-zhi1 et al (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2.Graduate School,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t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is study took Southwes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118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from 7 agricultural-related colleges.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lack of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major they have learned,the unsou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insufficient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rural entrepreneurship.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such as improving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enthusiasm for rural entrepreneurship,perfecting the new rural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taff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strengthening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and 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of rural entrepreneurship to high-level talen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practi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93036);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83029)。
作者简介 方安菲(1988—),女,重庆人,讲师,博士,从事稻曲病菌的致病机理和群体遗传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小麦抗锈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1]。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而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是农村创新创业的核心因素[2-3]。但是,目前的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仍存在总量严重不足、层次不高、带动力不强、专业度不够等问题[4],急需加快培育一批包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以农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需瞄准契机,大力推进农科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农科类高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投入到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中,既能填补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又能有效缓解农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这既是时代赋予农业高等院校的崇高使命,也是农业高等院校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5]。
我国高等院校设置的农科类硕士专业学位强调特定的职业背景,即与农业、林业、畜牧业、兽医、水产等涉农专业相关联,重点满足这些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6-7]。因此,各高校所培养的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所需的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高度对口,然而,一方面,受传统就业观念、培养方式、家庭环境、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8],以及农村创新创业所伴随的高风险和创业基金的匮乏,使部分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农村创业缺乏兴趣。另一方面,部分有志向从事农村创业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所贮备的是传统农业的专业知识,缺乏现代新型农业的知识,同时还欠缺农村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经验,从而无法满足农村创业和现代化农业的需求。鉴于此,该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认知、专业与创业的关系以及目前的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剖析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农村创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样本来源和样本特征
数据来源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以及食品科学学院118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该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创业认知分析、创业意愿分析、创业教育分析和创业环境分析等方面。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男性比例为38.14%,女性比例为61.86%;独生子女比例为38.14%,非独生子女比例为61.86%;有过企业工作或实习经历的比例为59.32%,没有该经历的比例为40.68%;被调查者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0.68%和20.03%,母亲受教育程度也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分别占38.98%和36.44%;其中,只有12%的父母有创业经历,而亲戚、朋友和同学曾经或现在是创业者的比例分别是59.32%、39.83%和32.20%。
2 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业认知能力分析
2.1 创业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分析
为了解西南大学针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覆盖度,该研究调查了该类人群对创业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图1)。调查结果显示:对创业十分了解的仅占0.85%,大致了解的占29.66%,而69.49%的被调查对象对创业并不太清楚,表明该校针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实施的创业教育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此外,调查还显示,52.54%的人对创业的理解是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而25.42%和17.80%的人则认为创办一个公司或开发前沿科技项目叫创业。对于创业的了解和理解不同,也会影响其对创业方式的选择。
2.2 创业意愿分析
在所调查的118位对象中,仅有5.08%的人有创业经历。由图2可知,在创业意向的看法调查中,118位被调查者给出了2.56~3.39的平均分(1=完全不同意,6=完全同意),虽然对自主创业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不太愿意选择尽快创业,其中有35.59%的学生有创业打算。以上调查数据表明,与非农科本科生和农科类本科生相比,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想要创业的热情较低,这与陈碧芬等[9]对福建农林科技大学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在创业时机的选择上,42.37%的学生认为研究生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更适合创业,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创业保持谨慎态度,需要在社会或职场积累一些经验和资金,准备得更充分,才会选择开始创业。如果首次创业失败,选择积累资金并再次创业的学生占14.29%,而76.19%的学生更愿意等待时机,积累经验后再次创业,只有9.52%的学生会选择放弃,这也表明了学生在再次创业中的谨慎态度和求稳心态,不是盲目再次创业,而是更愿意做好万全准备,等待时机创业,这也是学生思想成熟的体现。
2.3 创业优势和创业能动性分析
为了学校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业教育,该研究调查分析了该类研究生对创业优势和创业能动性的认知情况(图3)。调查数据表明,87.29%的学生认为创业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且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自己做老板,能解决就业问题,表明多数被调查者对于创业的能动性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此外,超过70%的学生认为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专业素质较高、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是他们在创业中的优势所在。
2.4 农科类专业与创业领域的关联分析
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50.85%的农科类专业研究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只有23.73%的人会选择自己所学的农科专业进行创业。此外,有75.4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学的农科类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这一调查结果与创业领域的调查结果是高度一致的(图4)。以上结果表明,多数被调查者并不愿意选择自己所学的农科专业领域进行创业,同时也从侧面表明大部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不愿意去农村创业。
2.5 创业教育现状和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目前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以及深入了解农科类专业研究生对创业教育的真正需求,该研究对创业教育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查统计(图5)。118位被调查者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投入程度、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进度安排、教学效果进行了评分,数据表明该评分的平均分为3.61~3.81(1=完全不同意,6=完全同意),处于中间水平,创业教育还需进一步提高。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并开展了多项创新创业工程,但是仍有68.64%的学生对此还不太清楚,表明该校的创新创业宣传和平时的创业教育做得还不够。此外,被调查者更希望学校在创业方面能够组织大家去创业基地实地考察,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项目以及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基地,表明学生更愿意通过实地考察和创业实践而非听课来学习如何创业。在对现有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仅有1.70%的学生对此满足,15.25%的学生对此基本满足,更多的学生是说不清楚和不满足,该数据表明目前的创业教育还不足以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在创业教育方法调查中,53.39%的学生认为创业模拟训练是最佳的创业教育方法,另外40.68%的学生则希望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考察,而非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或请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该数据表明被调查者更想通过考察和实训获得创业经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因此65.25%的学生更希望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