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
作者: 苗祯 李云鹏 李兵 杨静 章亚东 陈彦亮
摘要 卢氏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中药材产业对卢氏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药材种植、品牌和基地建设、新品种繁育、产业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SWOT分析,了解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关键词 SWOT分析;中药材;产业发展;卢氏县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2-019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WOT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 Lushi County
MIAO Zhen1,2,LI Yun-peng2,LI Bing3 et al
(1.Jiy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Jiyuan, Henan 459000;2.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3.Chinese Herb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Lushi County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al materials.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ushi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pot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from four aspests, inclu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brand and base construction,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SWOT analysis, Chinese traditional f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 Lushi County as entry point,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meanwhile were studied,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trategic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ushi County.
Key words SWOT analysis;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Lushi County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河南省和陕西省八县结合处,境内崤山、熊耳、伏牛三山雄踞,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卢氏县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自然生态良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使得卢氏县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素有“中华天然药库”和“一步三药”之美誉,是河南省十大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县[1]。
采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卢氏县中药材种植、品牌和基地建设、新品种鉴定、中药材种植加工4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SWOT模型对卢氏县中药材产业进行分析,凝练出可行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为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对策意见。
1 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品种繁多,规模大
卢氏县有各类中药材1 225种,代表性中药材种植品种有连翘、五味子、苦参、丹参、杜仲、皂角、酸枣、杏仁、柴胡、黄芩、猪苓、天麻等,其中最具竞争优势的是连翘。从20世纪70—80年代,卢氏县积极发展人工种植连翘。据调查,到2019年连翘种植3万hm2,同2017年相比,种植规模翻了一番。2017—2019年卢氏县中药材种植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7—2019年卢氏县中药材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9与2017年相比,中药材种植面积翻了一番;2017—2019年,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2019与2017年相比,生长总值增长了16.67%;中药材总产量比较稳定,维持在6万t的规模。
2017—2019年卢氏县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逐年下降,单位产量产值逐年上升。2019与2017年比单位面积产量下降50.00%,单位面积产值减少40.00%,单位产量产值上升了16.00%。
1.2 品牌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连翘是卢氏县优势道地药材,卢氏县重视品牌建设,2004年,卢氏连翘被原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2007年,卢氏连翘种植基地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8年卢氏连翘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2013年,卢氏连翘种植基地被认定为河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在2017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卢氏连翘”品牌价值4.01亿元人民币;2019年9月,卢氏连翘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1.3 积极开展品种繁育,新品种鉴定不足
2015年以来,卢氏县在中药材新品种繁育进行了诸多尝试,至今尚未培育中药材新品种。从本地野生连翘资源中搜集性状优良、丰产、高效的连翘品种开展品种繁育,目前已选育出3个品种,计划在全县推广种植;引进辽五味子试种,目前已发展27 hm2,带动潘河乡、双龙湾镇、官坡镇发展辽五味子种植67 hm2;引进迷迭香试种,已发展种植57 hm2,全县种植总面积133 hm2;其他常规种植品种有苦参、丹参、桔梗、柴胡、黄芩、杜仲、皂角、五味子、猪苓、天麻等,种植区域遍布全县,没有固定集中种植区域。
1.4 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基础初步形成
卢氏县现有各类中药材公司106家、专业合作社189家、家庭农场10家[3]。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以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桐君堂道地药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原料购销、产品开发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资源;以众诚连翘种植合作社、丹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连翘、五味子等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引种、收购、初加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2 卢氏县中药材产业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自然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
卢氏县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小气候复杂多变。全县平均海拔1 221 m;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 021.2 h;降雨相对充沛,年降水量646.9 mm;年平均气温12.6 ℃;无霜期为184 d。适宜的自然条件为中药材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1]。
2.1.2 中药材优势种植面积较大,道地性好。
卢氏县中药材种植区主要位于山区和丘陵,大气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产出的中药材品质好。2017—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万hm2增长至4万hm2,年均3.11万hm2。以卢氏连翘为例,2017—2019年卢氏连翘种植面积由1.43万hm2增长至3.00万hm2,翻了一番,年均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74.67%。卢氏连翘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5%[4]。卢氏连翘具有色正、瓣大、壳厚、有效成分多、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连翘苷含量0.66%(药典≥0.15%),连翘酯苷A,青翘8.84%,老翘0.76%(药典青翘≥3.5%,老翘≥0.25%),其所含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远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5-6]。
2.1.3 区域优势明显。
卢氏县所在的三门峡市初步形成了高铁、高速“双十字”,客运、货运“双中心”和向东、向南两个出海口的大交通网络,是连接豫晋陕3省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从区域经济角度看,三门峡市位于中原经济区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转移示范区的交汇地带,东依中原经济区,西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北呼太原经济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可观[7]。
2.1.4 卢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卢氏县境内有豫西大峡谷风景区、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风景区、双龙湾风景区,也是仰韶文化、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连翘、五味子等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还具有观赏价值,如一年一度的卢氏连翘花节,为文化旅游同中药材产业结合提供了条件,使乡村旅游产业同中药材产业彼此促进发展。
2.2 劣势(Weakness)
2.2.1 中药材新品种培育不足,阻碍了品种更新换代。
卢氏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4万hm2,种植的代表性的中药材有十几种之多。在人工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研究方面虽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并未形成新品种,缺乏高质量的药材种子。
2.2.2 种植品种多,种植分散,种植基地缺乏规范性建设。卢氏县山地多,平原少,利用山地、林地套种少,仅连翘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其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分散,规模小,管理模式粗放,现代的科技科方法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规范性建设进度缓慢。
2.2.3 名牌产品少,新品牌欠缺,缺乏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卢氏县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中药材约300种。卢氏县中药材虽然种类多,但是地理标志产品种类少,仅有卢氏连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中药材新品种繁育进行了诸多尝试,至今尚未培育出中药材新品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2.4 基层技术人员缺乏。
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药企业,县乡中药材技术人员较少,中药材种植缺乏如中药材种植品种、土壤改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专业技术指导,导致中药材种植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2.2.5 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少,科技创新滞后,缺乏区域中药材产业带动性,缺乏产业集聚。
龙头企业数量少,中药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虽然在原材料购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卢氏县的企业建立有3家市级科研平台,但缺乏国家级、省级平台,整体自主研发水平较弱,大部分企业以中药材上游初加工为主,中下游产业链缺乏,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收益低,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缺乏品牌的带动和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卢氏特色中药农业产业的发展。
2.3 机遇(Opportunities)
2.3.1 国家重大战略和对口帮扶。
三门峡市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出去引进来”提供重要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亦为卢氏县中药材种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河南省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之一。三门峡市是河南省中药材传统种植区,将中药材种植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