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兴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胡孙田 刘政 李颖 黄文荧 沈晓飞 孔立方 冯怡
摘要 根据长兴县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017年),通过系统分析长兴县林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变化原因,提出了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扎实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强国有林场队伍建设,加大国有林场投入力度等对策,旨在为长兴县林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高质量发展;长兴县林场
中图分类号 S 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5-0114-02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3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Forest Resources Status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angxing Forest Farm in Zhejiang Province
HU Sun-tian1,LIU Zheng2,LI Ying3 et al
(1.Changxing Forest Farm,Changxing,Zhejiang 313100;2.Changxing Forestry Bureau,Changxing,Zhejiang 313100;3.Huzhou Ecological Forestry Protection Research Center,Huzhou,Zhejiang 313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forest resources in 2017,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nge reason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Changxing County Forest Farm,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scientifically implementing the forest management plan,solidly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enriching industry,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 and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Changxing County forest farm.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Current situ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Changxing forest farm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1]。森林资源的组成结构决定了森林的质量和功能,影响森林的经营方式,影响森林的功能发挥[2-3]。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力量,在林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4],但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5-7]。
长兴县位于太湖西南岸,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北大门,担负着保障太湖西南和浙江北部地区生态安全的任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1952年7月起,长兴县先后建立小浦林场、泗安林场、便山林场(1980年并入小浦林场)和红山林场4个国有林场;2009年8月,小浦林场、泗安林场和红山林场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撤并为长兴县林场。长兴县林场现有营林区15个、护林点33个,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街道、园区)。该研究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007年)为依据,分析不同时期长兴县林场森林资源特点及其变化原因,对有效指导国有林场科学、合理、有序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森林资源现状
长兴县林场总面积5 041.13 hm2,其中林地面积4 909.00 hm2,占总面积的97.38%。全场森林面积4 827.40 hm2,森林覆盖率95.76%;活立木总蓄积491 427 m3,其中乔木林蓄积490 308 m3;毛竹总立 竹量2 242 421株。全场乔木林蓄积量130.07 m3/hm2,毛竹林立竹量2 565.00株/hm2。
1.1 林地面积
全场林地面积4 909.00 hm2,其中乔木林地3 769.67 hm2,占76.79%;竹林地874.20 hm2,占17.81%;灌木林地183.33 hm2,占3.73%;未成林造林地32.27 hm2,占0.66%;宜林地49.53 hm2,占1.01%。
1.2 活立木蓄积
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491 427.2 m3,其中乔木林蓄积490 308.0 m3,占99.77%;散生木蓄积895.2 m3,占0.18%;四旁树蓄积224.0 m3,占0.05%。
全县乔木林蓄积中,其中针叶林蓄积174 161 m3,占35.52%;针阔混交林蓄积161 056 m3,占32.85%;阔叶林蓄积155 091 m3,占31.63%。
1.3 乔木林资源结构
1.3.1 林种结构。
全场乔木林中,防护林面积最多,为1 802.93 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47.83%;用材林面积次之,为1 016.53 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26.97%。防护林蓄积最高,为255 062 m3,占乔木林蓄积的52.02%;特用林蓄积次之,为125 274 m3,占乔木林蓄积的25.55%(表1)。
1.3.2 龄组结构。
全场乔木林中,幼龄林面积最多,为1 300.46 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34.50%;成熟林面积次之,为1 278.80 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33.92%。成熟林蓄积最高,为191 738 m3,占总蓄积的39.11%;幼龄林蓄积次之,为130 024 m3,占总蓄积的26.52%(表2)。
1.3.3 树种类型结构。
全场乔木林中,阔叶林面积最多,为1 702.33 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45.16%;松类林面积次之,为1 578.20 hm2,占乔木林总面积的41.87%。松类林蓄积最高,为221 287 m3,占总蓄积的45.14%;阔叶林蓄积次之,为183 978 m3,占总蓄积的37.52%(表3)。
1.4 天然林与人工林资源
全场森林中,天然林面积2 228.40 hm2,占森林面积(4 827.40 hm2)的46.16%,天然林蓄积212 141 m3,占森林蓄积(491 427 m3)的43.17%;人工林面积2 599.00 hm2,占森林面积的53.84%;人工林蓄积279 286 m3,占56.83%。
1.5 竹林资源
全场竹林面积874.20 hm2,其中毛竹林869.27 hm2,占99.44%;杂竹林4.93 hm2,占0.56%。毛竹总立竹量22 400株,单位面积立竹量2 565 株/hm2。
2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以2007年与2017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对调查间隔期内林地面积、林木蓄积以及森林质量等进行量化比较。
2.1 森林覆盖率变化
森林覆盖率稳中略减。间隔期内,全场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96.07%减少到2017年的95.76%,减少0.31百分点。间隔期内森林覆盖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林地征占后地类变化为非林地。
2.2 林地面积变化
间隔期内,全场林地面积从前期的5 100.21 hm2减少到本期的4 909.00 hm2,减少191.21 hm2。其中竹林地减少最多,为111.47 hm2;苗圃地次之,减少108.80 hm2,林地面积总体呈略减态势(表4)。间隔期内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工业平台建设占用较多林地;二是苗圃地等因种植结构调整为灌木林地等地类。
2.3 林木蓄积量变化 林木蓄积量稳步增长。间隔期内,全场活立木蓄积由2007年的264 001 m3增加到2017年的491 427 m3,增加227 426 m3,年均净增22 743 m3,年均增加8.61%。间隔期内林木蓄积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林木的自然生长,特别是幼龄林生长快,进阶蓄积多;二是组织实施了森林抚育、大径材培育等林业重点工程。
2.4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 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提高。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面积比例由2007年的 69.7 ∶0.2 ∶30.1调整为2017年的31.1 ∶28.9 ∶40.0;全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蓄积比例由2007年的91.6 ∶0.2 ∶9.2调整为2017年的35.5 ∶32.8 ∶31.7。全场乔木森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130.05 m3/hm2,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41.45、132.30、108.00、66.00 m3/hm2;全场乔木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由2007年的68.55 m3/hm2增加到2017年的130.05 m3/hm2。间隔期内森林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严格控制阔叶林采伐,禁止天然阔叶林商业化采伐;二是组织实施阔叶化改造、森林定向培育等林业重点工程。
3 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方案 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多功能、近自然、健康可持续经营原则,组织实施《长兴县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9—2028)》,通过分类经营、科学培育和合理利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
3.2 扎实推进森林资源保护 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功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优化森林结构,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加强林木良种壮苗推广应用[8],加快大径级林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提升公益林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