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千万工程”助推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经验普适性分析

作者: 郑宝华 梅长青

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乡村建设和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于2003年开始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近20年的持续推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被人民群众赞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而且于2018年9月获得了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这项工程也凝聚了“高位推动,尊重民意,系统推进,保障投入,奖罚分明”等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具有普遍借鉴意义,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规律的生动展示;又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路径,更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有力抓手。

关键词 “千万工程”;美丽环境;美丽经济;融合发展;普适经验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6-023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6.05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Experience from “Thousand Villages Being Pilot and Ten Thousand Villages Being Implementation” Project in Zhejiang Province May Extend to the Whole Rural China for Boosting Integrated Development

ZHENG Bao-hua1, MEI Chang-qing2

(1.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034;2. Party School of CPC Kunming, Kunming, Yunnan 650504)

Abstract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 is not only key contents for rural construction and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but also important tools for rural vitaliz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initiated the “Thousand Villages Being Pilot and Ten Thousand Villages Being Implementation” Project in 2003 and has received remarkable results. Rural people consider it as “the most warmly welcome and beneficial for rural residents which the government engaging after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UN recognized Zhejiang Province as “Champions of the Earth Award” in September 2018. This project also condensed valuable experience such as high-level initiative, respecting the grassroot’s opinion,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securing government inputs, strict rewards and punishment, etc.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may hav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especially for conducting the Five-Year Action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ural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hey are not only a vivid display of general principle named “productivity determining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reacting on productivity”, but also a practical path to transfer the idea that “clear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valuable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into beautiful landscape, colorful economy and wonderful life, and also a powerful grip for exploring rural-urb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road and then realizing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Thousand Villages Being Pilot and Ten Thousand Villages Being Implementation” Project;Beautiful landscape;Colorful economy;Integrated development;Universal experience

当乡村振兴战略把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提到当前工作重点之时,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实施、并不断创新升级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为“千万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在2018年初推动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基础上,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各地也结合实际正在推动实施一些重大工程,如云南省2020年7月启动实施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这个时候,更需要全面系统深入总结浙江省“千万工程”所形成的宝贵经验,探讨其可行推广路径。

1 浙江“千万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及一些学者把“千万工程”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示范引领阶段(2003—2007年)、整体推进阶段(2008—2012年)、深化提升阶段(2013—2016年)和转型升级阶段(2017年至今)[1-4],并分别对应“千万工程”的1.0到4.0版本。这说明浙江的“千万工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系统性。先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开始,着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后扩大到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后逐步提升到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健康融合发展阶段,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是持续性。浙江的“千万工程”始于2003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省委书记时,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多任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班子的更替,但仍然能够持续下去,并不断深入其建设内容。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始于“千万工程”,基本原因还是长期过分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环境建设,且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出门穿雨鞋,进门换拖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许多外出打工年轻人连过年都不愿意回村,有的回老家探亲索性住在县城。城里的许多媳妇怕脏,不愿意到农村去看望公婆”[5]。立足这一基本现实,浙江省“千万工程”最初所走的也是全国许多地方普遍所采取的“以点代面、典型示范”的路径,重点是“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即整治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农药和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这不但有群众急切所盼的原因,而且有基层政府建设经验不足、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当年开展示范村建设的市仅占全省地级市总数的一半。而环境整治村因建设要求较低,2004年就已经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2005年达到30~60个村庄的县(市、区)约占全省县份的2/3。2006年,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金华市金东区和东阳市的示范村数量达到最高值;绍兴市所辖的诸暨市的环境整治村总数达到了175个,一直处于领跑地位;湖州市的安吉县、金华市的武义县和永康市等已经全面完成了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至2007年,全省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占到了66.36%。该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既改变了农村较为低端的生活环境,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各级地方政府的价值观,持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为后续的各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6]。

从2008年起,浙江省的“千万工程”逐步升级,2010 年提出实施《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建设“四美三宜两园”乡村,重点打造“千万工程”2.0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开始走出浙江,逐步影响全国。2012年,浙江省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是“千万工程”3.0版。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把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目标是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 000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就是打造“千万工程”4.0版[2]。

从1.0版本到4.0版本,浙江“千万工程”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两山”理论转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内容不断充实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在浙江“千万工程”中得到了有益探索和充分实现[2]。这种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20年底,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85%,回收利用率达到了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2.5%;农村饮水累计完成提标人口1 054万人,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率85%以上。建设(提标)农村规范化公厕64 842座,平均每个行政村超过3座,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 000座,其中示范公厕200座。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里程达到了1.3万km,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区)4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00个、特色精品村1 5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11 290个[7]。

同时,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了98.61%;组建县域医共体161家,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了74.5%;农村文化礼堂1.78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54个,文明实践所、实践站覆盖率达到了7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对象扩大到全体持证残疾人和低保边缘农户,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3家。“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6 036个[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