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

作者: 吴智明 李娟 宋雯佩 化青珠

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0

摘要 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设施园艺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通过深入梳理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设施园艺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设计思路,旨在提高育人成效,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并为相关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设施园艺学;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6-024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6.0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Teaching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tected Horticulture Course

WU Zhi-ming, LI Juan, SONG Wen-pei et al (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M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premis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tected horticulture is a highly pract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urse in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this study deeply combs the course content, ful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ed Horticulture,and puts forward design idea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tected horti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eaching design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从此,“课程思政”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在高校“三全育人”教学实践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任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务都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

,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2-4] 。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不同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等。其中,针对农学类专业课程,《纲要》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3-5] 。

设施园艺学是研究园艺作物(主要包括蔬菜、果树和花卉)设施生产的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科学 [6],是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挖掘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元素是开展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的关键。因此,该研究深入挖掘设施园艺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将思政教育改革融入课堂教学,旨在提高育人成效,进而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发展”的培养目标,并为相关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1 课程特点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设施园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我国农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7]。设施园艺学是国内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被列为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最主要特点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强,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课程集现代园艺科学、环境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和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等为一体,以研究设施园艺作物的生理特性、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和设施内的环境特征为基础,研究设施结构与设备性能的优化和对设施栽培作物进行特有的栽培管理,从而实现设施园艺作物的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7]。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设施园艺的主要内容,确定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幸福中国建设”等战略需求,重点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具备责任、担当、奉献意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爱农、懂农、践农”的新型农科人才。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以下为具体目标:

(1)了解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前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了解园艺设施类型和园艺设施覆盖材料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种类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齐全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养成求真崇实、敢于探索、坚定执着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3)掌握环境因子与园艺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熟悉园艺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特点,能够从生态、安全、健康、高效等方面对设施内的环境条件进行人为调控,培养辩证思维意识,养成生态文明理念。

(4)掌握园艺作物工厂化育苗管理技术,以及主要蔬菜作物、花卉和果树等设施优质、高产栽培或无土栽培技术要点,改变学生对传统农业如“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离不开土壤”等落后认知,增强学生的专业好感度以及对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2 设施园艺学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设施园艺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笔者所在的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各种德育素材和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如表1所示,设施园艺学课程共讲授7个章节。以绪论部分为例,通过介绍我国设施园艺发展概况,特别是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人均设施蔬菜占有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20 kg增长到2008年的185.66 kg,我国大型设施园艺面积占世界90%以上,创造了当代世界第一设施园艺产业大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进一步讲述一张照片,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和今天人民群众餐桌的变化,即冬天只有大白菜、萝卜和马铃薯等“老三样”作为蔬菜食用,到今天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丰富多样、安全优质的新鲜蔬菜,从很小的切入口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逐步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我国在设施园艺产业中取得的伟大成绩,从内心激发其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其深切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服务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能把个人抱负与国家民族发展前途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与实践路径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生硬地在专业课知识体系中插入思政课程的内容,更不是要刻意将专业课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理念,精心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如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等,将这些元素提升为思政教学资源,并无形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创新思维、注重启发的原则[8]。笔者以设施园艺学课程中第二章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与应用中“日光温室”的教学为例,阐述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和实践路径设计。

首先通过播放纪录片《蔬菜改变中国》,让同学们了解山东寿光冬暖式大棚引发的绿色革命,蔬菜改变中国,助力整体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通过介绍日光温室从低级、初级到高级,从简易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体会到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进一步通过引入李天来院士对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作用这一案例教学,以及山东寿光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的“最美奋斗者”王乐义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并坚定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通过知识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检索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专题汇报交流,锻炼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课程思政元素是蕴含在课程专业知识中的具有价值引导和品德培育功能,且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统一的各类教育资源[9-10],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灵魂。而课程思政元素无处不在,每一门课程都值得深入挖掘和凝练[1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为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值得教师仔细研读。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专业课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追踪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专业素养,传授好专业课中的知识元素;更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67-69.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2020-05-28.

[4] 薛芗,刘萍,徐月明,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77-279.

[5] 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6] 张福墁.设施园艺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7] 李式军,郭世荣.设施园艺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8] 单洁,卢光跃,田巧娣.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 2021(5):189-192.

[9] 关诗雯,袁野.新时代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96-102.

[10] 王久兴,贺桂欣,宋士清.无土栽培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河南农业,2021(18):45-47.

[11] 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98-10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