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烟密度对信阳K326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 宗胜杰 崔光周 张警予 苏烁 王赐卫 马浩波 万鑫 张斌 刘芳 宋笑龙

植烟密度对信阳K326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0

摘要 为探索K326在信阳植烟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在固定行距120 cm条件下开展45 、50、55、60、70 cm共5种株距配置试验,分析不同株距对烟株生长发育、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经济效益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茎围与株距成正比,株距55 cm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距50 cm叶片最长、株距70 cm叶片最宽;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株距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在增加的趋势;株距为55 cm烤后烟中部叶和上部叶感官质量均最好。综合分析:信阳植烟区K326行距120 cm前提下配置株距55 cm烟株发育和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较为适宜、烤后烟经济效益及品质最佳。

关键词 烤烟;密度;发育;光合;品质

中图分类号 S 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7-002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7.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Tobacco 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Xinyang K326 Flue-cured Tobacco

ZONG Sheng-jie1, CUI Guang-zhou2, ZHANG Jing-yu2 et al

(1. Tobacco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chang, Henan 461000;2. Xinyang Tobacco Compan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K326 in Xinyang tobacco planting area, five plant spacing configuration experiments with plant spacing of 45, 50, 55, 60 and 70 cm were carried out at a fixed row spacing of 120 cm.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spacing on tobacco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a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economic benefit and smoking qual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m circumference of tobacco plant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plant spacing, the plant height with plant spacing of 55 c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The leaves with plant spacing of 50 cm were the longest and the leaves with plant spacing of 70 cm were the widest;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leave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 spacing;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the best when the plant spacing was 55 cm.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120 cm row spacing of K326 in Xinyang tobacco growing area, 55 cm plant spacing was more suitable for tobacco plant developm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leave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were the best.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Density;Development;Photosynthesis;Quality

烤烟作为一种以叶片为收获器官的特殊经济作物,对叶片质量要求较高,植烟密度直接影响着烟田土壤、烟田微生态、烟株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及品质[1-4]。合理的植烟密度利于营造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进光资源的高效利用,利于烟株产量和品质的形成[5-6],因此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烟叶优质高产的保障。目前,关于密度对小麦、玉米、西红柿等大量作物的影响均有较多报道,结果显示不同密度会影响植株冠层发育和空间分布,进而影响光能的利用和分配及群体的光合效率,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7-10]。管赛赛等[6]研究表明,行距120 cm、株距40 cm利于云烟97产量和产值的形成。汪耀富等[1]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烟田冠层生态特性和烟田土壤水分状况等影响明显。植烟密度过小利于烟株个体发育,但不利于群体水平,从而制约群体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土地资源和光资源的浪费;密度过大,则群体个体间竞争加剧,光能利用、肥效及水分高效利用受到制约,造成个体发育不良,进而限制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11-13]。目前,植烟密度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虽已有报道[1-6],但因品种、地理位置、土壤种类等大生态环境差异,其最佳植烟密度差异也较大。信阳植烟区位于河南南部,气候条件与豫中平原植烟区和豫西山区植烟区生态条件差异巨大,兼具中国北方和南方气候特征,且目前对信阳K326合理植烟密度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笔者为探索K326在信阳植烟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在固定行距120 cm条件下开展45、50、55、60、70 cm共5种株距配置试验,分析不同株距对烟株生长发育、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经济效益及评吸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进行,试验田肥力均匀,土壤疏松,结构良好,地势平坦。植烟土壤为黄褐土,土壤有机质9.2 g/kg,速效氮87.8 mg/kg,速效磷9.3 mg/kg,速效钾106.0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于4月29日移栽。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T 1处理为120 cm×45 cm;T 2处理为120 cm×50 cm;T 3处理为120 cm×55 cm;T 4处理为120 cm×60 cm;T 5处理为120 cm×70 c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个小区66.7 m2。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生长发育指标测定。移栽后45、60、75、90和105 d参照文献[14]测定烟株农艺性状,于移栽后75 d的11:00—12:00测定下部中部(第11叶位),采用美国PP Systems公司生产的CIRAS - 3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

1.4.2

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评吸质量。各处理烟叶成熟单独采收,分别标记编竿,初烤后烟叶按照《GB 2635—1992 烤烟》分级后统计各处理各等级重量及比例,计算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及均价。取烤后烟叶C3F和B2F各2 kg切丝后参照表1进行感官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烟株发育的影响

图1~5为不同植烟密度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由图1可知,不同处理茎围由高到低依次为T 5处理>T 4处理>T 3处理=T 2处理>T 1处理,随着密度的减小,烟株茎围呈增加趋势。由图2可知,不同处理烟株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T 3处理>T 4处理>T 5处理>T 2处理>T 1处理,其中T 3处理的烟株高度最大,T 1处理株高最小,随着植烟密度的增加,

烟株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由图3可知,不同处理烟株最大叶长由高到低依次为T 2处理>T 5处理>T 3处理>T 4处理>T 1处理,其中T 2、T 3、T 5处理最大叶长差异不大。由图4可知,不同处理烟株最大叶宽由高到低依次为T 5处理>T 3处理>T 2处理>T 4处理>T 1处理。由图5可知,从有效叶片数来看,T 3处理最多,T 4处理次之,CK和T 1处理间差异不大,而T 2处理有效叶片数最少。综上可知,T 1处理密度最大,烟株发育也最差,除T 1处理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较小外,其余处理各指标和T 1处理的其余指标发育均正常。

2.2 不同处理对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不同植烟密度对移栽后75 d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图6所示,随着植烟密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T 5处理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 3处理次之,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T 2与T 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 1处理净光合作用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2.3 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上等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T 3处理>T 2处理>T 5处理>T 4处理>T 1处理,中上等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T 3处理>T 1处理>T 5处理>T 4处理>T 2处理,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 2处理>T 4处理>T 5处理>T 3处理>T 1处理,均价由高到低依次为T 3处理>T 5处理>T 4处理>T 1处理>T 2处理,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T 3处理>T 2处理>T 4处理>T 5处理>T 1处理。其中,T 3处理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T 2处理产量最大,经济效益次之。

2.4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中部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植烟密度对烤后烟中部叶感官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烤后烟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性和综合得分随着植烟密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 3处理香气质、香气量和刺激性得分最高,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最高,T 2处理次之。因此,K326在信阳罗山县行距120 cm情况下,株距50~55 cm处理的烤后烟中部叶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2.5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上部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植烟密度对烤后烟上部叶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烤后烟香气量、杂气和综合评价得分随着植烟密度的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 2、T 3处理香气量和杂气得分较高;T 3处理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最高,T 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较小。因此,K326在信阳罗山县行距120 cm条件下,株距50~55 cm处理的烤后烟上部叶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植烟的密度直接影响烟株发育。现有研究表明,随着株距的增加,烤烟的株高、茎围和有效叶数表现越好[15-16],与该研究茎围指标结果一致,但与该研究T 3处理株高最高的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叶片间距随着株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较小的株距限制烟株发育,但较大的株距光照充足,可能会限制烟株拔节,在烟株需要打顶且保留叶片数一致的情况下,打顶后T 3处理株高高于T 4和T 5处理。

植烟密度对烟田微生态影响较大。管赛赛等[6]研究表明,武陵山区云烟97行距120 cm处理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行距110 cm处理,因此降低密度有利于促进叶片净光合作用,这与该研究T 5处理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T 1处理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小的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T 3处理净光合作用速率仅次于T 5处理,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原因可能与T 3处理株高较高、空间光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有关[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