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台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作者: 方金生 吴雪霞 许信旺 刘洋 王文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台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究0

摘要 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和融合功能,是促进“三产融合”的引擎器,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独特价值。以安徽省石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SOWT分析法,明确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统筹规划,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分类推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聚焦强化,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内培外引,建立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保护传承,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发展策略,促进石台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SOWT;石台县

中图分类号 F 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8-011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8.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hitai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ANG Jin-sheng1,WU Xue-xia2,XU Xin-wang1 et al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Ch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izhou,Anhui 247000;2.Chizhou Household Economic Status Check Center,Chizhou,Anhui 247000)

Abstract Rural tourism has a str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function,which is the engin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and has a unique value to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rural tourism of Shitai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SOWT analysis to clarify its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constructs a new patter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promotes the quality of rural tourism by classification,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and creates a new business form of rural tourism.This paper also concentrates on internal training and external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and building a team of rural tourism talen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Shitai County,we should protect the heritag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SOWT;Shitai County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形势下,基于我国“三农”发展面临新问题和新态势的背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乡村旅游是借助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蕴含民俗民风的人文景观,满足游客“食、住、游、购、娱”等需求,领略、体验乡村特有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2]。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和融合功能,是促进三产融合的引擎,有利于盘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益、繁荣农村文化,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独特价值[3]。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宏观层面上,对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展开了大量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理论日趋完善,为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路径。因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较短,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区域优势和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建设鲜有系统而深入的探讨[4]。为此,基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显著耦合关系,针对安徽省石台县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5],提出建议措施,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石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 石台县概况

石台县面积1 413 km 辖6镇2乡,人口11万,获“国家首批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长三角自驾游热门十强城市”“养生宜居县”等称号。石台县环境优美,生态优良,茶园4 666.67 hm 林地12.333万hm 森林覆盖率达84.59%;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6 000~14 000个/cm3;县内主要河流水质达到 Ⅱ 类以上标准,山涧水可以直接饮用;县域面积的70%为富硒区,誉为“中国生态硒都”;旅游资源富集,旅游景区11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以“绿色自然博物院”“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为代表的山岳风光、以“地下奇观”蓬莱仙洞为代表的溶洞地貌、以“诗之河”秋浦河为代表的生态湿地、以森林茂密仙寓山与大山富硒村为代表的古朴原始群落景观、以世外桃源白石岭为代表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戏剧“活化石”目连戏、曲戏的编创地,大量文物古迹传承至今,如太平天国时期兴建的古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史称“徽饶通衢”的古徽道等。

自2013年以来,石台县GDP总量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仍然保持了总产值的正向增加,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如图1所示。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产值波动降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将旅游业等绿色经济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优先发展,降低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在增进经济效益的同时力促环境效益的稳步增长。

石台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是安徽省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名优绿茶重点产茶县。作为安徽省唯一天然富硒县,富硒茶产业是其主打的特色产业,也是石台县的农业经济支柱,创建了生态茶园、茶园清洁化加工及茶叶深加工等新型茶园产业模式,现有茶叶加工厂近300家;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如图2所示,2020年产量达5 890 t,产值约3亿元,建设了超10万m2的“石台茶城”茶叶综合交易市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超过3 000元,其中,“石台硒茶”和“天方牌”富硒有机绿茶等产品在安徽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近年来,石台县将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近年来旅游业产值如图3所示。石台县以“慈云洞景区”“剡溪漂流景区”“牯牛降风景区”“蓬莱仙洞风景区”“怪谭景区”“秋浦河景区”“黄崖大峡谷景区”“鱼龙洞风景区”“仙寓山风景区”等多个特色旅游景点为依托,探索构建了“政府+企业+社区”“股份合作制”“协会+企业+农户”等旅游组织与营收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力、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带动旅游业总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 石台县发展乡村旅游SWOT分析

2.1 优势(S)分析

2.1.1 资源优势基础特色明显。

石台山水秀丽、生态优良、人文厚重,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内三大天然富硒区之一,具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之誉。全县“高山、生态、负氧、富硒”特色明显,低山、高丘比重达到82%,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溶洞群地质公园1个。

2.1.2 农村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依托“青山、绿水、富硒、负氧”山水土气的资源优势,强化“绿色、生态、富硒、健康”定位,开发富硒土特产8大类100余个品种。农业品牌化优势初步显现,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入选首届“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无公害产品认证数22个、绿色食品认证16个、有机食品认证12个、GAP认证1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农旅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富硒氧吧小镇、慢庄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硒茶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8亿元。农村电商产业加快发展,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各1个,73个电商服务站点,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亿元,“石台硒品”等直播带货网销额达4 800万元。

2.1.3 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稳步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总体建设任务560 km,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获评全省第一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项目稳步实施,完成秋浦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以及林茶河、缘溪河等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2.1.4 农村环境面貌日益改善。

美丽乡村加快建设,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136个,建成38个省级美丽中心村,成功打造7个集镇建成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居皖南片区前列,被授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抓手,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

2.2 劣势(W)分析 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石台县乡村旅游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仍面临众多突出问题。

2.2.1 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旅游景点分布范围广,旅游线路和旅游管理统一规划尚显不足,未充分按“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将独立且分散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瓶颈尚未突破,导致集聚效应不强;景点特色凝练不足,开发程度低,大多数景点游玩设施大同小异;当地居民贩卖普通速食品在景点随处可见,统筹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尚显不足,未能形成系统的旅游产业链;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硒资源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工深度不够,品牌效应不强;生态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完善的大健康产业链。

2.2.2 配套设施不完善。全域旅游的集聚效应尚未充分体现,高端酒店、品牌民宿等配套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设施陈旧,景点宾馆的接待能力不足,优质酒店集中在县城,但年平均入住率仅40%,旅游旺季又供不应求;乡村旅游大多数景点位置偏僻,区域大交通、旅游公路、通景道路、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出行困难,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化旅游产品相对缺乏,公共服务水平偏低。

2.2.3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形势严峻,长期居住以中年妇女、老幼儿童为主,文化整体素质较低,服务理念和经验缺乏;旅游经营商因成本因素,聘请的导游多为当地居民,对其他景区了解不充分,不善于挖掘景点的特色、亮点及人文要素,不能很好地向游客展现景点优势,使得慕名而来的旅客的游览兴致锐减。

2.3 机遇(O)分析

2.3.1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九大首次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完整明确的阐述,这是我国继脱贫攻坚战后的又一重要战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改革“三农”问题的战略基点,全方位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与方法。基于对中国农业问题的研判,指导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实施,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旅游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