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配比及营养配方对天竺葵•矾根•草莓生长和观赏性的影响

作者: 邹凌 阳纯艳 赵培飞 田敏 施自明 王心潮 陆琳 苏艳

不同基质配比及营养配方对天竺葵•矾根•草莓生长和观赏性的影响0

摘要 采用不同比例的红土、椰槺、腐殖土、草炭进行混合形成配方,对不同的配方基质容重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使用缓释肥或水溶肥配方对以上3种植物的生长与观赏性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采用2份椰槺、1份草炭的配方(配方E)容重最小,约为375 g/L;2份椰槺、1份腐殖土的配方(B)容重为410 g/L;1份红土、2份椰槺、1份珍珠岩的配方(配方A)容重最重,为525 g/L;与配方A相比,前2个基质配方增大了植株的叶面积、冠幅、匍匐茎长度和数目。由此可知,对于天竺葵与矾根而言,最佳组合是2份椰槺、1份草炭配合使用水溶肥配方;对于草莓而言,2份椰槺、1份腐殖土配合缓释肥的使用为最佳组合。

关键词 天竺葵;矾根;草莓;栽培基质;生长;观赏性

中图分类号 S6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9-005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9.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Effects ofDifferent Growth Media and Fertilization Schemes on the Growth and Ornamentality of Pelargonium sp., Heuchera sp., Fragaria × ananassa

ZOU LingYANG Chun-yanZHAOPei-fei 2 et al

(1.Institute of Flower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05;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Kunming, Yunnan 650205;3.Yans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Yanshan, Yunnan 663100)

Abstract Different media containing red soil, coconut coir, humus, peat of different portions was made. Slow-release and water-dissolvable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and their effects on growth and ornamentality of plants were evaluated. Mixture of 2 parts coconut coir, 1 part peat (formula E) had the lowest bulk density being 375 g/L, followed by mixture of 2 parts coconut coir, 1 part humus (formula B) being 410 g/L, and 1 part red soil, 2 parts coconut coir, 1 part perlite (formula A) being 525 g/L. The first 2 mixtures (formula E and B) increased leaf area, canopy breadth and the number of stolons. Water-dissolvable fertilizers inhibited growth of Fragaria × ananassa, but promoted growth of Pelargonium sp., Heuchera sp. To optimize growth and ornamentality of Pelargonium sp., Heuchera sp.,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using 2 parts coconut coir, 1 part peat with water-dissolvable fertilizers. To optimize growth and ornamentality of Fragaria × ananassa, 2 part coconut coir, 1 part humus with slow-release fertilizer was the best combination.

Key words Pelargonium sp.;Heuchera sp.;Fragaria × ananassa;Cultivation media;Growth;Ornamentality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改善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垂直绿化是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我国多数城市中有所体现,有利于城市美化和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1]。垂直绿化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绿色植物、维护设备与硬件(浇灌设备)、栽培基质(土壤、水或无土基质)。由于垂直绿化栽培模式与其他模式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该模式对栽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如生长基质需要有较好的稳固性,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承重以及种植的养护和维护难度,还要求具有重量轻、较好的保水、养分缓释及良好的透水透气性等特点[2]。不同栽培基质如土壤、草炭、腐殖土、珍珠岩、椰槺、锯木屑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均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合垂直绿化的栽培基质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可移动垂直绿化容器育苗中,美女樱和小叶卫矛最佳基质配方为4 cm椰丝1份、腐殖土6份、园土4份;矮麦冬的最佳基质配方为2 cm椰丝1份、腐殖土9份、园土4份和珍珠岩3份或者6 cm椰丝1份、腐殖土9份、园土2份[3];萝藦幼苗在园土、草炭和蛭石以体积比4∶2∶4配制而成的混合基质上生长情况较好[4];与稻壳炭和木屑炭相比,以泥炭、椰砖作为基质主成分的混合基质保肥性最佳[5]。

天竺葵(Pelargonium sp.)、矾根(Heuchera sp.)、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常见的绿化植物,易管护,可以作为垂直绿化植物。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对大、中、微量元素的摄取。天然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大、中、微量元素。因此将土壤作为垂直绿化植物栽培基质的一个组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土壤的容重通常显著大于各种无土基质,如椰槺、草炭、腐殖土、珍珠岩。因此土壤的添加必然会加重整个垂直绿化体系。椰槺、草炭、腐殖土、珍珠岩容重相比土壤较轻;然而,无土基质如椰槺、草炭、腐殖土各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土壤相比较少[6],因此,如果将无土基质作为垂直绿化植物的物理支撑,添加足够的各种营养元素才能让植物正常生长。因此,摸索优化的不同栽培基质组分配方和营养管理对垂直栽培绿化体系非常重要。笔者探索不同椰槺、草炭、腐殖土、珍珠岩组分的比例对容重和天竺葵、矾根、草莓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大、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配方与缓释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期找到重量轻、易维护、观赏性好的垂直栽培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试验包含3种植物与2个因子。植物种类为天竺葵、草莓、矾根。2个因子分别是不同基质比例配比与不同肥料的应用。不同基质比例(体积比)为1份红土、2份椰槺、1份珍珠岩(A);2份椰槺、1份腐殖土(B);2份椰槺、1份草炭(E)。A处理为当前常用的垂直绿化栽培基质比例。不同肥料处理为缓释复合肥(Ⅰ)、水溶肥配方(Ⅱ)(表1)。按照以上比例将各栽培基质均匀地混合后,装入图1的栽培盒中。对于缓释复合肥处理,5 g缓释肥与栽培基质均匀混合后,装入栽培盒中,用清水浇灌直至栽培基质饱和。对于水溶肥配方处理,按表1中所示的量,将各肥料加入100 L清水中,待完全溶解后,浇灌至栽培盒中,直至栽培基质饱和。然后将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各种植物移栽至栽培盒中。每一种植物与因子均有4个重复。每个重复中有2个植株。在持续60 d的试验过程中,所有植株均置于避雨的大棚中,每2~3 d用清水浇灌1次,每次浇灌至栽培盒底部有少量的水渗出。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营养元素的测量。

对于容重,首先将各栽培基质烘干,然后分别将红土与每种栽培基质装入1 L的容器中,装至基质与容器口齐平,不进行填压,而后称重,减去容器的重量后即为每种栽培基质的容重。用同样方法对按比例混合好的基质容重进行测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对混合后各栽培基质的理化指标,即电导率(EC)、酸碱度(pH)及各营养元素的有效态(表2)进行了测量。植株被收割后,对混合基质的EC再进行1次测定。

1.2.2 植株长势与观赏性的评估。

在试验28 d时(第一生长阶段),对天竺葵的观赏性指标包括株高、叶直径、植株冠幅,矾根的观赏性指标包括叶直径、植株冠幅进行测量。直径和冠幅的测量方法见图 叶面直径具体方法为在1个植株上随机选取2片叶子,测量记录后取算术平均数;冠幅测量见图1C,为长×宽所得的面积表示。草莓的观赏性包括匍匐茎的数目与长度。长度的最终值为4根随机选取的匍匐茎的算术平均值。以上指标在试验56 d(第二生长阶段)重复测量一次。试验结束后,收割所有植株地上部分用于生物量的测量。

1.3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软件为R。因变量:容重、基质理化指标、叶直径、植株冠幅、匍匐茎数目和长度、生物量。对因变量与自变量:不同基质比例配比、不同肥料所组成的矩阵进行方差分析。当P<0.05,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post hoc分析则通过计算最小显著差异(L.S.D.)比对不同处理或因子间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基质的容重、EC、pH及营养元素含量

由表2可见,在A、B、E基质按照比例混好后,由于各水溶肥的加入,含水溶肥II的各处理的EC1显著大于含缓释肥I的各处理;除铵根离子外,含水溶肥II的各处理中各大、中、微量元素均显著大于含缓释肥I的各处理。pH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5.6~6.0,属于中等酸性。在试验结束时,除B.I和B.II外,含水溶肥II的各处理与含缓释肥I的各处理,EC2无显著差异。不同基质配方之间比较,配方E.I和E.II的EC2值分别为1.12和1.37 mS/cm,显著高于配方A.I、A.II、B.I和B.II处理。

由图2可知,红土、腐殖土、草炭、椰槺的容重存在显著差异,椰槺的容重最小约为175 g/L,其他3种分别为草炭205 g/L,腐殖土245 g/L,红土440 g/L。对于混合后的基质,基质配方E(2份椰槺,1份草炭)的容重最小约为375 g/L,基质配方B(2份椰槺,1份腐殖土)为410 g/L,基质配方A(1份红土,2份椰槺,1份珍珠岩)为525 g/L。

2.2 植株2个生长阶段的叶直径和匍匐茎长度

在生长的第一阶段(图3),天竺葵叶直径组合B.II较大约为6 cm,显著大于A.I、A.II、B.I、E.I。矾根叶直径在不同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草莓匍匐茎长度组合A.I、B.I、E.I较长在8 cm左右,B.II、E.II约为7 cm,A.II最短。在生长的第二阶段,天竺葵直径组合B.II、E.II约8 cm,其次为A.I、B.I、E.I,A.II直径最小约为5 cm。矾根叶直径在第二阶段,叶直径相比第一阶段显著增大,然而在不同组合之间,差异仍不显著。

2.3 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冠幅和匍匐茎数目

天竺葵地上部分生物量A.II组合最低(图4),约为2 g,显著低于其他组合。在B.I组合中,天竺葵地上部分生物量约为7 g。B.II、E.I组合的生物量最高,达10 g左右。A.I、E.II组合的生物量为9 g左右,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矾根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A.II、B.II、E.II组合的生物量约为18 g,略高于其他组合。草莓地上部分生物量组合B.II最高,约为1.8 g;草莓地上部分生物量组合E.II最低,约为0.75 g,显著低于B.II。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