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地区高密度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王正安 余治家
摘要 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源地,是宁夏林业发展的主要地区,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在西北地区也有典型代表性,对宁夏、西北乃至全国林业发展都有示范引领作用。在分析生态林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森林经营发展滞后,林分质量令人担忧,林业发展观念跟不上现代林业发展要求,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开展森林经营基础薄弱,难度较大。进一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六盘山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包括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用多功能林业武装林业干部思想,指导他们的行动,加大投资力度,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以期为推进宁夏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六盘山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中图分类号 F3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9-012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9.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Precis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igh-density Plantation in Liupanshan Area
WANG Zheng-an, YU Zhi-jia
(Guyuan Branch,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Liupanshan Area in the south of Ningxia is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main area for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Ningxia. It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of semi-humid and semi-arid climate. It is also typical in the northwest and plays an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of Ningxia, northwest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fore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ustry, including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forest management, worrying forest stand quality, the concept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forestry development, the multiple service functions of forest can not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and the foundation for forest management in Liupanshan area is weak and more difficult. Furth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Liupanshan area, including the urgency of implementing the precise improvement project of forest quality, arming forestry cadres with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guiding their actions,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Ningxia.
Key words Liupanshan Area;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Precision improvement project of forest quality
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过程和手段,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结果[1]。现代森林经营提倡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辅助人工措施作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成森林经营的合力,从增加面积和蓄积转移到高质量、稳定健康的结构模式,实现森林的三大效益,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1898年盖耶尔(Gayer)在对同龄林实行间伐的“法正林”学说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恒续林经营”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最早雏形。1920年德国林学家Holler为代表的近自然林业学派提出并发展起来了完整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二战后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大规模促进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Schutz),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建设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20年代70年代以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和实践在德国和奥地利、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接受和应用[4-7]。1989年德国农业部把近自然森林经营确定为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经过多年在多个国家的实践,近自然森林经营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以提高森林质量及改善森林环境的一种有效的营林技术[8]。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和技术,同时部分学者开始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探索[9]。近年来,河北省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改革传统营林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森林近自然经营,走出了一条科学营林之路,带动了林区生态、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关于林业改革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多达100余次,多次强调要提高森林质量,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专题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10];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生态重点工程“十四五”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中也将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和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列入规划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非常重视源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近自然经营理论和技术,将多功能近自然林业作为《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我国的森林质量,加快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纵深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根本举措,就是要着力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要重视扩大森林面积,更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
1 六盘山地区森林经营历史沿革和技术发展
1.1 森林抚育的起步和停止
六盘山地区森林经营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六盘山林业局的前身即六盘山林业管理所学习国家林业部小龙山实验林场的次生林改造技术,在二龙河和龙潭2个林场进行了试验,对次生林进行带状改造,割除灌木,栽植华北落叶松,营造了带状乔灌混交林13.33余hm2。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最早营造的华北落叶松郁闭成林,森林抚育在六盘山林业局提上了主要议事日程,每年都要进行疏伐。但受制于科技和经济的限制,加之当时该局实行差额制工资,采用“伐优留劣”即“拔大毛”式的抚育方法,每隔3年进行1次间伐,选择生长优良、能使用的椽材进行采伐,帮助劣质小树生长。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六盘山林业局实行了全额工资制,停止了一切森林采伐工作,抚育性采伐也基本停了近20年。
1.2 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的形成和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六盘山及周边地区有科学研究的集中地,多个单位连续多年开展了森林生态和资源管理相关研究,特别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在六盘山腹地建成了在国内外较有一定影响力的宁夏六盘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在泾源县香水河和原州区叠叠沟2个研究小流域内设立了几十个长期生态水文研究样地,监测相关的气象、土壤、水文、生态过程,研究森林植被的结构与格局的水文影响,并将研究地域扩展到周边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多级空间尺度上探讨林水协调多功能管理的林龄基础和技术途径,在森林生态水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在云雾山草地自然保护区和地处黄土丘陵区的研究站开展草地和灌丛及农田生态研究;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在彭阳开展黄土丘陵区立地类型划分及造林适宜性评价和植被恢复研究;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在六盘山及外围地区开展森林经营研究和示范等。
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流域森林覆盖率,探明了流域内森林的合理空间分布,确定了立地尺度上的森林植被种类和树种选择,划分了六盘山宜林区主要立地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形成了山地水源林林分结构优化的多功能经营技术,构建了近自然结构的多功能林分,总结了多功能水源涵养林不同阶段的经营技术要点,制定了宁夏地方标准《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的多功能经营技术规程》(DB64/T 809—2012)),研究了多功能水源林的理想结构和六盘山不同海拔和林龄华北落叶松林多功能管理密度及多功能水源林的经营决策步骤,形成了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得到了国家林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作为《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国森林经营中得到广泛运用。
2019—2021年在宁夏六盘山不同生态区建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图1),如原州区水沟林场经营前林下植被稀疏,抚育经营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图1、2)。按照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经营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过密人工林300 hm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使多功能林业在六盘山从理论上升到实践。
2 六盘山区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经营发展滞后,林分质量令人担忧
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全局高度,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为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指明了方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此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坚持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11];为积极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组织编写了《“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2017年底,国家规划和启动了“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并在森林质量亟待提升的重点区域推动实施了一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示范项目。全国大部分省(区)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和技术模式示范林,扎实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河北省木兰林场积极引进欧洲林业先进国家森林经营技术,按照“目标树”经营法,将10.67余万hm2森林按流域、林种、林龄全面进行了抚育,不但明显提高了森林木材生产能力和质量,而且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树立了全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样板;塞罕坝机械化林场几十年坚持不懈开展森林经营,有效改善了林分结构,促进了天然更新,形成了异龄复层的理想近自然林的雏形,成为全国开展森林经营培训的理想教学试验实训基地;甘肃小龙山林业局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坚持科学经营、全面抚育不停步,已经形成了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是西北地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典范。但近20年来,宁夏基层林业部门机械地执行了“全面保护、严格封禁、停止采伐”的政策,使宁夏的森林经营与全国拉开了距离。六盘山及其外围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营造的人工林,由于对已郁闭成林的林分进行科学有序的森林经营工作(图2、3),现密度过大、林分过纯,导致抗拒风折、雪折灾害能力差、生长量低、自然更新缺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整体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营造的过密华北落叶松纯林,现存密度还有3 000株/hm2的,胸径仅有10 cm左右,高径比接近1.0(高径比是衡量林分稳定性的重要指标,0.7为最理想,大于0.7就可能有雪压、风倒等自然灾害的可能,超过0.9为非常危险的林分),如该调研的原州区水沟林场南岔林分,37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现密度为3 450株/hm 平均胸径13.39 cm,平均树高13.6 m,高径比为1.0 郁闭度接近1.0,林内光线极差,林下寸草不生,活枝枝下高为9.5 m,冠幅2.2 m;原州区蝉塔山林场38 a油松林,现密度为4 005株/hm 平均胸径10.39 cm,平均树高8.0 m,高径比为0.77,郁闭度接近1.0,林内光线极差,林下没有草本和灌木,只有树顶1.5 m范围内有绿叶,林内枯枝密织,一个树坑保留3~4株,属典型的“小老头”,该类林分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