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性有害生物加州松齿小蠹的检疫鉴定与防控
作者: 潘杰 杨小凤 邵沛泽 付茂强 许忠祥 薛中官
摘要 加州松齿小蠹(Ips integer)原产于美国,在我国没有分布但有一定的入侵风险。加州松齿小蠹对松属类等植物构成较大的危害,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介绍了加州松齿小蠹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形态分类检疫鉴定信息,并与其近似种进行了简要的检索鉴定比较。提出通过加强针对性检疫查验、实验室鉴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及检疫处理等手段对该有害生物进行防控。
关键词 加州松齿小蠹;齿小蠹属;形态特征;预警;生物入侵
中图分类号 S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9-014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9.03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Quarantin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Quarantine Pest Ips integer
PAN Jie, YANG Xiao-feng,SHAO Pei-zeet al
(Lianyungang Customs,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42)
Abstract Ips integer is na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no distribution in China, but it has a certain risk of invasion. I. integer can severely attack plants such as Pinus,which is an important quarantine pest of entrying plants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its classification status,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ed with its similar species. It is propo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pest by strengthening targeted quarantine inspection, laboratory identification, pest epidemic situation monitoring and quarantine treatment.
Key words Ips integer;Ips;Morphological character;Precaution;Biological invasion
2021年4月连云港海关对一批来自美国的黄松进行查验时,截获了有害生物加州松齿小蠹(Ips integer),后经南京海关技术中心专家复核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加州松齿小蠹,为江苏口岸首次截获。且该小蠹仅在满洲里、江苏口岸被截获。加州松齿小蠹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类植物的钻蛀类害虫,最初仅分布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现已扩散至美国多数州。目前,该虫在我国并无分布,其主要危害松属类等针叶树,对我国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由于该虫口岸截获很少,与其他齿小蠹特征也易混淆,且文献报道较少,为此,笔者主要介绍了加州松齿小蠹的形态分类检疫鉴定及防控措施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部门检疫鉴定,以及口岸防治该虫入侵定殖提供参考。
1 分类地位
中文名:加州松齿小蠹。
学名:Ips integer(Eichhoff)。
英文名:无。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齿小蠹亚科(Ipinae),齿小蠹属(Ips)。
2 地理分布
加州松齿小蠹主要分布于美国(亚利桑那、加利福利亚、新墨西哥、犹他、华盛顿等州)[1]。
3 寄主
主要危害黄松(Pinus ponderosa)、亚利桑那松(P.arizonica)、济华松(P.chihuahuana)、库泊松(P.cooperi)、杜兰戈松(P.durangensis)、光叶松(P.leiophylla)、展叶松(P.patula)、拟北美乔松(P.pseudostrobus)、细叶松(P.termifolia)等[2]。
4 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加州松齿小蠹主要危害取食大直径的衰弱树或伐倒树。每头雄虫可与1~6头雌虫交配,卵坑道长50 cm左右。卵龛多且靠近,使得卵坑道壁呈锯齿状[3]。
5 形态特征
体长 4.6~5.7 mm,长为宽的2.6倍,体褐色至黑色。额凸,有光泽,有颗粒和中额瘤(雌虫额瘤较小)及口上片瘤,中间为一隆脊连结,口上片边缘生有稀疏、细长的茸毛。触角锤节长椭圆形,第1、2节间缝位于中央处呈锐角。鞘翅长为宽的1.5倍;基部的侧缘2/3近平行,在中部稍偏后的部位稍向中部收缩;第1刻点沟比其余刻点沟深凹,沟中刻点较深;沟间部光亮平滑,宽度为刻点沟宽度的1.0~1.5倍,仅在靠近翅盘处有成排的刻点;翅盘微凹陷,侧缘具4个齿,这些齿尖或近尖,其中第3齿较大,头帽状(雄)或近尖(雌)。鞘翅侧面和翅盘基部生有细长毛[1]。
加州松齿小蠹与齿小蠹部分近似种的检索表[4-5]:
1鞘翅斜面深凹陷,翅盘底面遍布疏散圆大深陷的刻点,每侧缘具3个齿。粒点六齿小蠹(I.concinnus)
鞘翅斜面深凹陷,翅盘底面遍布疏散圆大深陷的刻点,鞘翅斜面每侧缘具4个齿。2
2侧缘4齿各自独立,没有共同的基部。3
侧缘4齿各自独立,其中第2齿和第3齿着生在共同的基部。4
3额下部中央有一颗大瘤,翅盘底面晦暗,呈蜡膜状。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
额下部中央没有大颗瘤,翅盘底面光亮。落叶松八齿小蠹(I.subelongatus)
4 4齿间的距离为1-2、3-4,即第2齿和第3齿与第1、第4齿两齿间的距离相等。中重齿小蠹(I.mannsfeldi)
第2齿和第3齿与第1、第4齿两齿间的距离不相等。5
5第2、第3、第4齿的端头等距排列,4齿中前3齿尖锐,后1齿圆钝重齿小蠹(I.duplicatus)
第2、第3、第4齿的端头不是等距排列,4齿尖或近尖6
6第3齿稍向腹部弯曲。美松齿小蠹(I.pini)
第3齿不向腹部弯曲。加州松齿小蠹(I.integer)
加州松齿小蠹与齿小蠹部分近似种的关键特征对比见图1~3。
6 防控措施
我国是加州松齿小蠹的适生区,其寄主主要是针叶树,而我国松属、云杉属等针叶类植物广泛分布,因此该虫极易在我国扩散定殖。而我国进口北美材数量巨大,部分口岸有在木材中截获加州松齿小蠹,疫情传入风险非常高[6]。该小蠹具有一定的迁飞能力,但远距离扩散很难实现。其远距离的传播扩散则只能通过木材的远距离调运来实现,由于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北美材,加州松齿小蠹通过木材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的风险大大提升[7]。
(1)加强现场检疫。我国对进口原木实施批批检疫,防止进口原木携带有害生物,每批进口原木须经检疫合格或者除害处理合格后方可进口。为确保进口原木现场检疫工作质量,提高疫情检出率,海关总署制定了进境原木检疫作业程序,规范并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同时,针对进口原木携带林木害虫的高风险特点,海关总署对从事进口原木现场检疫的人员实行岗位资质管理,只有考核通过,具备植物检疫专家查验岗资质的人员,方可从事进口原木现场检疫工作。
(2)提升实验室检疫鉴定技术。实验室检测是植物检疫行政执法工作的直接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也是我国对外谈判、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植物检疫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直属海关均建立了植物检疫实验室,不少隶属海关还建立了现场初筛工作室,从事有害生物的检测与鉴定。加强实验室技术储备,开发口岸一线快速检测方法,是防控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保障。
(3)完善疫情监测。近年来,我国林木害虫、检疫性实蝇、外来杂草、舞毒蛾等均已成为专项监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特定的高风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工作还是不太扎实[8-9]。下一步,要研发林木害虫的专用诱集监测技术,根据加州松齿小蠹传播、扩散的途径和特点,充分做好疫情监测工作,确保加州松齿小蠹在口岸一线被阻截,严防其传入我国。
(4)严格除害处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从美国进口木材达千万立方米,加州松齿小蠹随着木材传入我国的风险很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在口岸严格做好木材检疫工作,对于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货物,要严格做好熏蒸除害处理工作,确保口岸生物安全[10-12]。加州松齿小蠹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加州松齿小蠹的防治措施,可以参考其他林木害虫检疫处理措施,如熏蒸、热处理以及辐照处理等。
参考文献
[1] 顾忠盈,吴新华.木质包装有害生物检疫鉴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WOOD S L.The bark and ambrosia beetles of North and Central America (Coleoptera:Scolytidae),a taxonomic monograph[J].Great basin naturalist memoirs,1982(6):1-1359.
[3] 袁克,杜国兴.进口木材小蠹虫鉴定图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潘杰,刘翔,邵沛泽,等.警惕检疫性有害生物亚利桑那齿小蠹入侵中国[J].环境昆虫学报,2014,36(3):620-623.
[5] 潘杰,刘翔,邵沛泽,等.检疫性有害生物——蒙大拿齿小蠹[J].植物检疫,2014,28(2):62-64.
[6] 杨晓军,李洋,郑斯竹,等.北美地区常见4种齿小蠹属昆虫的检疫鉴定[J].植物检疫,2017,31(2):41-45
[7] 周奕景,吕飞,许强,等.基于DIVA-GIS的美松齿小蠹适生性分析[J].植物检疫,2016,30(4):6-9.
[8] 王凯,许崇龙,李林杰,等.2011—2016年山东口岸进境木材疫情分析及建议[J].植物检疫,2017,31(3):76-79.
[9] 赵祝兵.木材检疫现状及病虫害检验检疫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9):11 117.
[10] 梁忆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回顾[J].植物检疫,2019,33(6):1-5.
[11] 安榆林,钱路,徐梅,等.外来林木有害生物疫情截获分析与建议[J].植物检疫,2010,24(3):45-49.
[12] 王凯,杨洪娟,周丽丽,等.进境截获长蠹科昆虫疫情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2 49(9):147-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