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油菜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 李文品 肖能武 常堃 李慧 陈丽潇 李评 陈祥 李靓靓 曹堃摘要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产业的发展对食用油供给安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油菜的油用、花用、菜用、蜜用、饲料、肥料、能源等多功能用途日益突出和受到重视,油菜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态势。对十堰地区油菜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确保十堰地区油菜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油菜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 S 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0-003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0.009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apeseed Industry in Shiyan City
LI Wen-pin, XIAO Neng-wu,CHANG Kun et al
(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 Rape is the main oil crop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rape indust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fety of edible oil suppl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 recent years, oil, rapeseed flower, vegetable, honey, feed, fertilizer, energy and other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 we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attention, rape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ed a thriving trend. In this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apeseed industry in Shiyan area,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sure a green,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peseed industry in Shiyan area City.
Key words Rape industry;Production status;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hiyan City
我国作为油菜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的1/3[1],油菜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由于我国60%的食用油依赖进口[2],因此油菜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用油安全。油菜是喜凉作物,对土壤和热量要求不高,具有广适性,是我国5个种植面积超过亿亩的作物(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油菜)之一。油菜的用途众多,其嫩苗、菜薹可以通过炒制或凉拌食用,又能够转化为生物柴油。油菜及其籽饼粕均可作为蛋白饲料,油菜花为我国休闲农业提供了发展渠道。此外,油菜能够较好地利用冬季闲田,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它的生产对保障国家食物油供给安全、农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
我国油菜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的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豫陕渝的毗邻地区,以黄棕壤土偏多,pH呈中性偏酸,富含双低油菜生长所需多种元素。该地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优质的水源为油菜生产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然而,十堰地区油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产量等均较低,严重阻碍了该市油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十堰地区农业作物生产、技术应用、机械化应用等方面,分析该地双低油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十堰地区油菜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1 十堰市油菜产业生产现状
1.1 油菜种植面积、产量稳中有升
油菜是十堰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十堰市抢抓鼓励扶持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大好机遇,以巩固稳定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为重点,着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开展高效、轻简化栽培,全市双低油菜健康发展,呈现出种植规模保持稳定、单产稳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深入农户、科技推广大显成效的良好局面,双低油菜成为全市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十堰市油菜面积4.67万hm2左右,总产9万t左右,均占全年油料作物的60%以上。在油菜轮作项目、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以及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等政策的推动下,十堰市油菜面积和产量实现逐年增加,面积从2018年的4.37万hm2增加到2020年的4.53万hm2,增幅3.7%;总产从2018年的8.56万t增加到2020年的8.92万t,增幅4.2%。
1.2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推广
为解决油菜生产投入高、强度大、种植效益偏低等问题,近几年湖北省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方向,着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345”模式被列为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力争通过“种肥药机”技术集成,使油菜平均生产成本控制在4 500元/hm2左右,力争产量达到3 000 kg/hm2,纯效益达到7 500元/hm2。目前,十堰市已创建单产超2 250 kg/hm2的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5个,培育郧阳区(五峰乡、安阳镇)、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郧西县(观音镇、土门镇、上津镇)、竹山县(宝丰镇、麻家渡镇、溢水镇)、竹溪县(中锋镇、蒋家堰镇、龙坝镇)5个县市区的重点乡(镇)12个,创建“345”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1个(竹山县)。近年十堰地区还引进了“一菜两用”的油菜品种狮山菜薹,在保证菜籽产量的基础上收获菜薹,还可实现12 000元/hm2左右的增收。目前,十堰地区主推的高产、优质、抗性强且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品种,如华油杂62、华油杂72、大地199、中油杂7819、阳光2009、中双11等。全市重点推广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水田免耕直播或移栽标准化生产技术、简化施肥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菌核病飞防技术、一促四防技术等高产保优配套生产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应用对油菜生产节本增效具有积极作用。
1.3 产业化经营初显成效
在油菜种植水平和品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十堰市优质油菜产业化经营也已初显成效。近年来,以油脂加工企业房县古月香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竹山县武陵峡特产开发公司、竹山县兆华特产开发公司等为主的中小植物油加工生产企业300多家为依托,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8万t。十堰市以实施订单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业化运作方式,着力构筑产业化组织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化格局。 其中,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的“堵河源”牌、“驴头峡”牌、“武陵峡”牌等品牌双低菜籽油畅销省内外;房县古月香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所产的“兰花妹”牌菜籽油先后获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并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远销广西、湖南、广州、深圳等十几个省市。
1.4 政策大力扶持,技术支撑强劲
十堰市上下各级始终把油菜生产纳入秋冬农业开发工作重点,健全市、县、乡3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各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有专业的粮油技术团队,并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统筹协调双低油菜产业发展,按照落实生产面积、推广良种、办好展示示范、普及集成技术、推行订单生产的工作思路,实行统一供种,良种应用全覆盖;依托各类新型经营与服务主体,大力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以示范促推广;整合油菜良种补贴、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补助资金、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等相关资金用于产业建设,采取“龙头企业与小作坊并存拉动,示范片和基地带动、政府促动、市场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持续加强,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形成政策给力、生产得力、市场发力的良好局面[6]。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优良品种缺乏
近年来,虽然每年通过审定的油菜品种较多,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据统计,欧盟油菜籽产量达3 120 kg/hm2,平均含油量为43%~45%,而我国大田油菜产量约1 800 kg/hm2,只有欧盟单产的58%,平均含油量也只有40%左右。缺乏早熟品种,以水旱轮作为主的油菜生产是油菜生产发展的潜力 ,由于缺乏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和配套生产技术,还受中稻生育期延长的影响,无法用直播的方式实现高产轻简化种植,只能通过育苗移栽,因此人工成本很高。缺乏抗病、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栽培的油菜品种,油菜倒伏后底部通风不畅,不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油菜减产30%以上;同时由于菌核病高发,对油菜单产的提高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市场上销售且受到农民欢迎的优良品种依然较少,呈现出多而杂的状态,加上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油菜减产严重。
2.2 机械化水平低 油菜是否适宜机械化生产与品种特性、耕作制度、栽培模式、机械装备性能和地区生态类型都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油菜育种的目标主要为解决食用油的短缺和品质的改良,但忽略了油菜品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选育的油菜品种往往株型大、分枝多、分支交叉、角果易开裂、植株易倒伏等,导致大面积种植的油菜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性能较差。稻油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黏重,因此翻耕整地困难,常延误油菜播种移栽期。传统栽培模式下油菜种植密度9万~12万株/hm2,由于茎秆粗壮且分枝多,机械难以切割。虽然油菜精量直播技术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移栽和收获机械的开发相对滞后,移栽机作业效率低,收获机械改制过于粗浅,技术含量不高,收获损失严重。另外,十堰市山地较多,土地流转规模和数量不足,不能集中连片,极大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油菜生产大部分还是人工种植为主,油菜生产的人工成本占60%~70%,能够通过机械播种和收获的油菜面积仅占10%左右,远低于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十堰地区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油菜产业的发展[7-8]。
2.3 油菜籽加工转化水平低
作为油菜种植的产后环节,油菜加工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十堰地区的油菜加工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技术严重缺乏。一是油菜籽加工企业规模小,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不仅出油率低,而且产品质量不高,造成油料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缺乏精深加工设备,油菜籽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率低,多数只是把油菜籽加工成菜籽油,90%以上是二级油,甚至是毛油,将菜籽饼粕作为饲料售出,油菜籽的综合利用效率低、效益差。三是企业对双低菜籽做不到单收、单储、单加工,导致双低油菜优质不能优用、优质不能优价,极大降低了农民种植双低油菜的积极性[9]。
2.4 油菜产业发展一体化程度低
从种植环节看,十堰地区的油菜生产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大部分还是人工种植;从加工环节来看,传统小作坊式的加工方式占很高的比例,龙头加工企业较少;从产销对接来看,企业自有的订单基地较少,主要通过中间商从散户手里收购,导致品种混杂;从销售环节来看,“双低”菜籽油作为优质食用油,没有实现优质优价,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品牌效益不明显。综合来看,十堰地区的油菜产业仍处于小而散的落后状态,离市场化、品牌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还有相当的距离,综合竞争力较弱[10]。
3 十堰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和新技术,稳步扩大油菜生产规模
坚持油菜品种双低化标准不动摇,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区群众进行系统培训,大力推广半旱式育苗、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施硼肥、水田免耕直播或移栽、免耕飞播、测土配方施肥、一促四防、适时收获等高产保优配套技术。加大油菜用种和统一供种力度,严禁不合格的种子进入销售、种植和加工环节。加大冬闲田开发利用力度,推动油菜轮作制度化、常态化,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设高产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5万hm2以上,总产达到10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