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代谢能和粗纤维水平对雏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作者: 顾文婕 周根来 王文浩 张伟 赵青青 张玲
摘要 为了探究雏鹅生长过程中饲粮的适宜代谢能和粗纤维水平,试验选取1日龄270只雏鹅,分为9个试验组,设置低(10.8 MJ/kg)、中(11.8 MJ/kg)、高(12.8 MJ/kg)3个代谢能水平以及低(3.5%)、中(5.5%)、高(7.5%)3个粗纤维水平,研究不同代谢能和粗纤维水平对1~28日龄雏鹅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能水平11.8 MJ/kg、粗纤维含量3.5%的Ⅳ组雏鹅宰前活重、屠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均最高;代谢能水平10.8 MJ/kg、粗纤维含量3.5%的Ⅰ组全净膛重、腿肌重、腹脂重和全净膛率最高;Ⅱ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在育雏期饲喂中代谢能、低粗纤维水平的日粮可以提高雏鹅部分屠宰性能。
关键词 雏鹅;代谢能;粗纤维;屠宰性能
中图分类号 S 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0-006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0.018
Effects of Dietary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Crude Fiber Levels on the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Young Geese
GU Wen-jie,ZHOU Gen-lai,WANG Wen-hao et al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ropriate dietary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crude fiber level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young geese, 270 one-day-old young gees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9 experimental groups. Three metabolizable energy levels [low (10.8 MJ/kg), medium (11.8 MJ/kg) and high (12.8 MJ/kg)] and three crude fiber levels [low (3.5%), medium (5.5%) and high (7.5%)]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crude fiber levels on the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1-28 day-old young gee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ve weight before slaughter, carcass weight, breast muscle weight, breast muscle percentage were the highest in group Ⅳ with the metabolizable energy of 11.8 MJ/kg and crude fiber content of 3.5%. The eviscerated weight, leg muscle weight, abdominal fat weight and eviscerated rate were the highest in group Ⅰ with the metabolizable energy of 10.8 MJ/kg and crude fiber content of 3.5%. The slaughter rate and half eviscerated rate were the highest in group Ⅱ.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feeding the diet with medium metabolizable energy level and low crude fiber content could increase some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young geese during the brooding period.
Key words Young goose;Metabolizable energy;Crude fiber;Slaughter performance
我国是养鹅最早的国家之一,有3 100多年的养鹅历史[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生态环境均不相同,对鹅的选择偏向也不同。地方品种有着不同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特色品种遍布全国[2]。我国农民在长期生产中选择出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优良品种,它们是培育高产品种的理想素材[3]。我国民众自古就有消费鹅产品的习惯,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鹅是草食性家禽,养鹅不会因需要大量的粮食类饲料而占用耕地,从而造成与人争粮的局面。因此,养鹅业是典型的生态农业项目,是一种节粮型的畜牧业[4-5]。此外,政府的大力倡导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得养鹅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养鹅具有投资少、耗粮少、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养殖规模正在逐渐扩大[6];同时,鹅肉具有独特的鲜香风味且营养丰富,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种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属于具有特定营养价值的肉源[7]。另外,由于鹅是草食家禽,对粗纤维有较高的消化利用率,可以发展多种生态养鹅方式(如冬闲地种草养鹅、林下养鹅等),也不需要大量土地[8]。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0年我国鹅存栏量约3亿只,鹅出栏量约6亿只,鹅肉产量240.71万t [9]。以往鹅饲养大多采用传统的粗放饲养方式,补充料仅有稻谷这种单一精料,因此鹅在生长期间存在营养不全、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给养鹅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地方的实际需要来开展鹅营养需要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泰州周边地区鹅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不同代谢能与粗纤维水平对雏鹅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多。屠宰性能是评价肉用畜禽肉用性能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10-11]。
鹅的饲养方式不同,对饲料能量的需要量也不同。饲料的能量水平会影响动物体脂沉积、屠宰率和胴体等级,从而影响肉品质[12]。能量越高的日粮粗脂肪含量也越高,其可以直接沉积于肌肉中或转化为肌苷酸,并提高肌肉中脂肪和肌苷酸的含量,进而改善肉品的风味与营养品质,但胴体内过高的脂肪含量并不符合当前大众的营养要求。随着代谢能的提高,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在体内的沉积量有增加的趋势,肌肉的香味也得到了改善[13]。代谢能水平13.45 MJ/kg的日粮组虽然雏鹅的屠宰性能表现不错,但腹脂率过高(5.4%),腹脂堆积将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对实际生产不利[13]。日粮中补充鱼油能显著降低腹部脂肪沉积量和肌肉滴水损失,对增强肌肉的系水能力有显著作用[14]。当饲料能量水平为12.37 MJ/kg时,肌肉中的总营养成分含量相对于其他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腹脂率与代谢能水平呈较强的正相关[15]。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粗纤维可以促进鹅的生长发育,但不同品种、生长时期的鹅对粗纤维的利用能力并不相同。试验所用雏鹅是将扬州鹅和莱茵鹅进行杂交,并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配套系,具备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耐粗饲、肉质好、产蛋量高、繁殖率高等特点。
该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代谢能与粗纤维水平,研究其对1~28日龄雏鹅屠宰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综合评价确定育雏期雏鹅适宜的代谢能、粗纤维水平和日粮配方,以期为雏鹅的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选择同一批出雏、体重相近、健康活泼且饲养管理完全一致的270只1日龄雏鹅。每只雏鹅称重、佩戴翅号后,将试验鹅随机分成9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验鹅,公母各半。雏鹅育雏室在进雏前要使用氢氧化钠和百毒杀先后喷洒消毒,且此后每周用百毒杀消毒1次。饲养期间试验雏鹅保持相同环境,第1周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30 ℃左右,第2周保持在25 ℃左右,第3周保持在22 ℃左右,第4周保持在20 ℃左右。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强度20 lx,饲养方式为地面平养、自由饮水采食。每周固定时间对鹅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清洁,其余饲养管理按照常规方法[16-17]进行。
1.2 试验设计
将代谢能与粗纤维水平作为试验因子,进行两因素三水平设计。设置低(10.8 MJ/kg)、中(11.8 MJ/kg)、高(12.8 MJ/kg)3个代谢能水平以及低(3.5%)、中(5.5%)、高(7.5%)3个粗纤维水平,组成9个组合。日粮营养充足且均衡,各组营养指标大致保持一致。各组1~28日龄雏鹅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2。
1.3 屠宰性能测定
2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平均体重相近的10只雏鹅(公母各半)进行屠宰试验。先将试验鹅解剖、分割并测定其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同时计算试验鹅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各项指标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均参照《NY/T 823—2004》[18]的规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中的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Bivariate相关分析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代谢能和粗纤维水平对雏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Ⅰ、Ⅱ、Ⅳ、Ⅶ组雏鹅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其中Ⅳ组宰前活重最高(1 451.25 g),而Ⅸ组宰前活重最低(930.13 g)。Ⅳ组屠体重最高(1 287.62 g),Ⅸ组最低(764.52 g),Ⅰ、Ⅱ、Ⅲ、Ⅳ、Ⅶ组屠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Ⅰ、Ⅱ、Ⅳ、Ⅶ组半净膛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Ⅶ组半净膛重最高(1 138.91 g),而Ⅸ组最低(693.17 g)。Ⅰ、Ⅳ组全净膛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Ⅰ组全净膛重最高(960.36 g)、Ⅸ组最低(566.33 g)。Ⅰ、Ⅱ、Ⅳ、Ⅶ组胸肌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Ⅳ组胸肌重最高(18.20 g)、Ⅷ组最低(8.76 g)。腿肌重Ⅰ组最高(241.10 g)、Ⅸ组最低(97.23 g);其中Ⅰ、Ⅱ、Ⅳ、Ⅶ组腿肌重显著高于Ⅴ、Ⅵ、Ⅷ、Ⅸ组(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重Ⅲ组最低(7.34 g),Ⅰ、Ⅶ组腹脂重显著高于Ⅲ、Ⅴ、Ⅷ、Ⅸ组(P<0.05),Ⅱ、Ⅳ、Ⅵ组腹脂重显著高于Ⅲ和Ⅸ组(P<0.05)。
由表4可知,Ⅱ组雏鹅屠宰率最高(89.48%),Ⅸ组最低(82.08%),Ⅱ组和Ⅸ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半净膛率最高(79.39%)、Ⅷ组最低(71.11%),Ⅱ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Ⅳ、Ⅵ、Ⅷ、Ⅸ组(P<0.05),Ⅰ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Ⅵ、Ⅷ、Ⅸ组(P<0.05)。Ⅰ组全净膛率最高(66.39%),显著高于Ⅲ、Ⅵ、Ⅶ、Ⅷ、Ⅸ组(P<0.05),Ⅷ组最低(57.76%)。胸肌率Ⅱ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但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率Ⅱ组最高(25.30%),与Ⅰ、Ⅲ、Ⅳ、Ⅶ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腹脂率最低(0.94%),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
2.2 试验鹅各屠宰性能间相关性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屠宰率与胸肌率、腹脂率呈弱正相关(P>0.05),与其他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腿肌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肌率、腹脂率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全净膛率与腿肌率呈显著相关(P<0.05),与胸肌率、腹脂率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胸肌率与腿肌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腹脂率呈弱负相关(P>0.05)。腿肌率与腹脂率均呈弱正相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