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油茶基地造林规划与设计

作者: 何晨斯

高产油茶基地造林规划与设计0

摘要 以上思县五马山森林公园油茶基地为例,探讨了“公司+农户+基地”的油茶基地建设模式,阐述了基地造林技术设计,包括造林地选择、造林技术设计、抚育管护设计,并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环境保护评价。

关键词 油茶;高产基地;规划与设计;上思县

中图分类号 S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1-012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1.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igh Yield Camellia oleifera Base—A Case Study of Camellia oleifera Base in Wumashan Forest Park, Shangsi County

HE Chen-si

(Shangsi County Forestry Bureau, Fangchenggang, Guangxi 535500)

Abstract Taking the Camellia oleifera base of Wuma Mountain Forest Park in Shangsi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base of “company + farmer + base”, expounded the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design of the base,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afforestation land, the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design, the tending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design, put forwar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carried 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Camellia oleifera;High yield base;Planning and design;Shangsi County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阔叶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1]。油茶树全身都是宝,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2]。茶油是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VE含量高;油茶还是天然的护肤、护发、化妆用品和高级糕点的理想原料,可提取茶皂;同时茶油也可用于工业,具有润滑、防锈等作用。油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加工成高蛋白饲料,如茶壳可用于食用菌培养基的制作;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同时,大面积种植油茶,可绿化美化荒山荒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3-5]。油茶具有食用、药用、化工、绿化美化等多种用途,种植油茶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带来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林农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建设高产油茶种子基地,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起到森林防火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6-8]。上思县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栽培和利用油茶有悠久历史,发展油茶产业具有优良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为了提高上思县油茶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带动上思县油茶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上思县重视高产油茶基地的建设工作,在上思县五马山森林公园建设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林农增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 项目区概况

思阳镇地处上思县县城,位于上思县中偏北部,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华加村位于上思县思阳镇南部(图1),距离县城1 km,总面积25 km2,全村耕地面积294.4 hm2,其中,水田206.3 hm2,旱地88.1 hm2;山林面积1 920.0 hm2。全村共有14个屯,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5户4 480人。其中,2015底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62人,贫困发生率6.85%,2016年脱贫22户84人,目前全村尚未脱贫44户176人,贫困发生率为3.93%。华加村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种植、水稻种植、水果种植、畜牧养殖等经营性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

近年来,上思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扶持、农民参与”的模式,扎实推进旅游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为进一步推动农旅结合发展,上思县委、县政府依托其特有的生态优势和“中国氧都”“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等品牌优势,着力发展“旅游+运动”“旅游+养生”“旅游+民俗”等新型产业,结合上思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思县十万大山布透温泉等景区建设,建设上思县五马山森林公园。五马山森林公园位于思阳镇华加村,是以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为主题,结合上思县特色民族民俗文化的集生态观光、公园度假、休闲养生、商务会议、旅游地产、特色民俗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主要建设油茶种植基地、珍贵树种示范区、旅游观光台、公园接待服务区、山间养生别墅及系列的配套设施,其中高产油茶示范基地造林作业设计面积66.67 hm2。

2 高产油茶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高质量基地建设,带动油茶产业发展

我国具有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油茶资源丰富,也是广大林农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油茶,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方向之一,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依托企业的品牌和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推广、质量控制、资金供给、信息服务、培训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发新产品,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能够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发展油茶,从而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2.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油茶种植经营水平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油茶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农民经营油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油茶低产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仍存在缺少规范化、典型化、示范化的基地展示,造成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优良品种尚未得到推广。高产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是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生产贡献的直接反映。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高产油茶良种基地,在基地的示范影响下,可大大促进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油茶林品种良种化和经营管理科学化进程,带动了区域林农科学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明显的增产效应。

2.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油茶产业在我国林业产业中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同时,油茶栽培具有周期短,收获期长,单位面积效益好的特点。与其他森林资源培育相比,经营成本较低,且只要品种优良,科学经营,集约经营,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高产、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采取“企业+农户+基地”的油茶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模式,能够加强油茶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

3 基地建设模式和设计原则

3.1 建设模式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林农土地合股的经营模式。

3.2 设计原则

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以科技为依托,积极推广应用油茶良种、新技术,强化基地管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油茶基地体系。

3.3 基地建设规模和布局

新建标准化高产油茶基地66.67 hm2,建设地点位于上思县华加村五马山森林公园。

4 基地造林技术设计

4.1 造林地选择

4.1.1 立地类型确定。

上思县全县林地划分为4个类型小区,6个类型组及10个立地类型(表1)。该作业设计选择的立地类型为Ⅲ-1、Ⅲ-2的宜林荒山荒地和桉树疏林地。

4.1.2 造林地选择。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页岩赤红壤林地,海拔500 m以下,坡度25°以下的阳坡或半阳坡。

4.1.3 营造林模式。

采用油茶纯林经济林模式。

4.2 造林技术设计

4.2.1 造林地清理和整地。

采取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清理、穴状整地后再挖种植穴的方式进行。行距3.0、4.0或3.5 m砍除杂灌行程环山梯带(宽1.5~2.0 m),再按株距为2.5 m或3.0 m挖种植穴,栽植密度为1 200~1 350株/hm2,长方形配置种植穴,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

定植前15 d完成回坑,坑土要略高于地表,注意捡净树根和石块。结合回坑在坑底施放基肥,施复合肥1 200~1 350 kg/hm2(每穴15 kg)。

4.2.2 造林密度和植株配置。

造林密度为1 200~1 350株/hm2,根据立地条件,树种株行距可以设置为4.0 m×3.0 m、3.0 m×3.0 m或3.0 m×2.5 m,长方形配置植株,根据立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4.2.3 栽植。

定植时去除塑料袋容器,注意不将泥土散落,扶正分层踏实,最后用细土覆盖,形成里低外高的种植穴,种植深度比原根际深2~3 cm;种植时浇足定根水。

苗木要求随起随运随栽,在起苗、运输和栽植过程中做好苗木保护,尽量饱水上山。当天未栽植的苗木要在背阴潮湿处做好假植。

定植30 d后检查成活率,成活率低于95%时应及时选用同龄健壮的Ⅰ级苗木进行补植。定植90 d后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4.3 抚育管护设计

造林后连续抚育4年。造林第2年的5—6月、第3年的5—6月、第4年的5—6月和第5年的5—6月各进行抚育和追肥一次[9]。抚育时全面割除环山梯带上的草灌及藤蔓,并在苗木1 m方圆内进行松土、扩穴和培根[10]。在树根坡上方距树冠投影线约10 cm处开一条宽、深15 cm、长60~80 cm的弧形沟施埋追肥(每次追施复合肥0.25 kg/株)。必要时还需进行整形修枝和喷药防治病虫害。

4.4 种苗设计

综合考虑广西生态环境条件和立地条件,苗木选择通过国家和省级以上的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表2),种苗设计为:① 2年生嫁接苗,地径>0.3 cm,苗高≥30 cm;②3年生嫁接苗,地径>0.3 cm,苗高≥80 cm。要求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感染,无机械损伤。

5 施工组织设计

造林采取承包形式,承包单位合理安排人员和物资、设备,从苗木培育、栽植到抚育等各个生产环节给各施工单位以技术指导、检查和督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6 环境保护措施与评价

6.1 环境保护措施

6.1.1 水土保持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