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作者: 贾俊丽 罗海蓉 梅雪莹 沈鸿猷 刘华周 唐玲

花卉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0

摘要  花卉作为具有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其部分品种兼顾食用和药用性能,在人体保健和疾病治疗上可发挥一定的功效,是开展园艺疗法的重要植物材料来源。在园艺疗法中,花卉通过灵活多样的应用方式,在人类一些生理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系统分析花卉文化、观赏、营养和保健功能,以及它们在园艺疗法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补充和完善园艺疗法的理论体系,并为我国花卉产业链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  花卉;园艺疗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6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22-0114-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22.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Application of Flowers in Horticultural Therapy

JIA Jun-li,LUO Hai-rong,MEI Xue-ying et al(Institute of Leisure Agriculture,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Jiangsu 210014)

Abstract  Flowers are plants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and edible and medicinal properties in some varieties. They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plant materials for horticultural therapy because of the certain effect in human health care and disease treatment. In horticultural therapy,flowers can be used in various ways to prevent and treat some physiological and mental diseas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ultural,ornamental,nutritional and health functions of flowers and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horticultural therapy,aiming at supplementing and perfect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and providing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lower industry chain.

Key words  Flowers;Horticultural therapy;Application

园艺疗法又名园艺治疗,是人们通过利用植物(如果树、花卉等)及与植物相关的体力活动(如园艺、花艺等),让参与者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方面受到多重有益刺激,促进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恢复,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园艺疗法融合了艺术治疗与心理治疗,不仅对患病人群(如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身体残疾、慢性病、药物滥用成瘾和犯罪冲动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也对正常人群中的健康、亚健康个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2]。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和日、韩等国就开展园艺疗法的理论和应用性研究,他们通过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园艺植物资源和文化习俗,将园艺疗法的标准与流程进行系统与规范,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产业链[3]。我国自2000年起,也开展了园艺疗法的相关研究,李树华[4]对园艺疗法的内涵、发展过程、作用和具体实施案例做了详细阐述,开启了我国园艺疗法学科建设的大门。李法红等[5]对人在苹果园中的赏花行为和采果活动对身心的影响做了相关监测与试验,分析园艺活动对人精神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对园艺疗法的研究并不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园艺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花卉作为中国园艺植物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观赏性强,兼具药食功能,在园艺疗法中得以广泛应用。目前,针对花卉在园艺疗法中应用的系统研究还相对欠缺。笔者从园艺疗法中可应用的花卉入手,分析和挖掘它们的文化、 观赏、营养和保健功能与价值,并阐述它们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途径和方式。该研究旨在探索我国花卉产业与康美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为园艺疗法理论体系提供相应的支撑。

1 可用于园艺疗法中的花卉种类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造就了种类繁多、习性各异的花卉品种。秉承安全性和丰富性原则,绝大部分无毒无刺的花卉均可作为园艺疗法的植物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治疗的对象群体,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进行不同花卉品种的合理搭配,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表1中依据花卉类型、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列举出原产于中国可用于园艺疗法的常见花卉,以供参考。

2 花卉的文化传承及其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疆土积淀了丰厚的花卉文化及艺术表达形式,花卉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与花卉的长期共处中,人们积极探寻花卉与自我之间的哲学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花卉文化体系。

儒家文化中,人们以花“比德”为雅,赋予花卉为高尚人格之内涵[6]。同时以花喻人,以花格凸显人格。最为知名的是号称“花中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它们象征着淡泊清雅的人格品性。此外,还有牡丹雍容华贵、冠居群芳的花王气派;荷花脱俗质朴、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品格;凌霄志存高远、壮志豪情的英雄气概。因此,上述花卉理所当然地成为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的心灵载体。如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现自我卓尔不群的气质以及不屑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面对变法的失败,内心充满痛苦与不甘,一首咏物诗《北陂杏花》中“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以花明志,来表达自己刚强耿直的政治立场与孤芳自赏的人生操守。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撰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豁达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彰显出诗人纯然平和的精神状态。上述案例,充分体现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善于以借花抒情的方式,来舒缓自身的负面情绪,达到自我慰藉,自我治疗的目的。

因此,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过程中,需结合花卉鉴赏、感悟等活动,学习传统花卉文化。通过学习,可以让治疗对象在实现与古人对话交流中,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丰富自我的人生体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实现日常减压和精神疗愈的效果。

3 花卉的观赏功能及其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花卉的观赏功能主要体现在花卉本身所具有的形态、颜色带给人的感官享受。不同颜色的花卉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如颜色绿、青、蓝、白等冷色调的花卉带来宁静、清爽和娴雅的感受,而红、橙、棕、黄等暖色调花卉带来温暖、炽热和活泼的感受。不同形态的花卉也带给人们不同的美学感受,木本花卉亭亭玉立有阳刚之美,草本花卉纤秀明艳有精致之美,藤本花卉娇柔飘逸有梦幻之美。经过人工修整而成的花卉盆景(图1),横、直、曲、斜、垂、倒、挂、悬等姿态各异,经由艺术构图创作出的插花作品(图2),则更具强烈的美育意义。同时,花卉的美四季不同,早晚有别,还会因天气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美感,花卉从萌芽、抽枝、展叶、花放到结果谱写的是生命的韵律,如梅花凌寒独自开,牵牛花朝开夕落,杏花微雨三月春等。

通过刺激人体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的五感以及园艺手作活动是植物在园艺疗法中作用于人体而达到积极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7]。其原理是花卉植物通过观赏功能,反馈以人们不同的正向刺激,从而促进人体各系统参与调节身体生理机能的改善[8]。五感花园通过五感作用进而调节人体身心健康,分为视觉花园、嗅觉花园、听觉花园、味觉花园和触觉花园。

3.1 视觉花园

视觉作为人体的各种感觉中最主要的感觉,在环境对人体五感作用的占比中超过3/4[9]。色彩是人们接触并观赏花卉时最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色彩的花卉可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选择合适的花卉颜色可让人情绪稳定、远离烦躁、不易疲劳,改善人体机能。如红色花卉如木瓜海棠、红掌等能增进人的食欲;赭色的花卉如鸡冠花、大丽花等可稳定低血压患者的血压;花卉的绿叶使人产生舒适的感觉,可解除焦虑,舒畅心情。视觉花园通过不同花卉色彩、高矮和形态的配置及花卉与园林小品的色彩和形态搭配形成视觉景观(图3),进而达到康复疗养效果。日本枥木足利公园充分利用花卉四季景观的色彩,春有白色的玉兰,夏有紫色的紫藤,秋有橘色的丹桂,冬有红色的茶花,营造了四时有花、四季景美的视觉花园。

3.2 嗅觉花园

嗅觉花园是让人通过闻花香、叶香、草香以及泥香等来康复身体,并对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松科、柏 科、木兰科、槭树科等植物的香味,可抑制结核杆菌,而石榴、蜡梅、山茶、米兰等植物可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过氧化氢、二氧化硫、乙烯等。国外利用花香的独特功效成立“香花医院”[10],让患有神经衰弱、哮喘、高血压、白喉、痢疾等疾病的患者,在音乐中嗅闻花香,疗效显著。嗅觉花园中芳香花卉可与其他保健型植物精心配置形成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群落,如上层植物可选择白玉兰、合欢、广玉兰、银杏、松柏等,中层植物可选择蜡梅、含笑、桂花、海棠、结香等,下层植物可选择薰衣草、石竹、金银花、薄荷等。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内的芳香园,为方便盲人闻赏不同的花香栽植了多品种的芳香花卉,园中的木兰广场,每年盛花期可散发出17种不同品种的玉兰花香。

3.3 听觉花园 听觉是影响人们情绪的第二大感官体验,风 吹动树枝树叶发出“哗啦啦”声、雨落在花卉叶子上的“哒 哒”响、溪水流过岩石“叮叮咚”以及鸟儿的“啾啾”叫等所带来的听觉刺激,可平复心绪,使人放松,尤其对弱智者、失眠者效果更佳[11]。残荷听雨、柳浪闻莺、雨打芭蕉等经典听觉景观都是利用自然天气与花木共同营造的,可使人心理得到享受,引发美的联想,进而陶冶情操、保健身心。听觉花园可选择的花卉组合植物有芭蕉、美人蕉、荷花、睡莲、竹子、响叶杨、垂柳等。花园还可搭配溪流、禽鸟以及具有听觉趣味的园林小品,如听筒、风铃、琴键台阶等。日本“Shiru-ku Road”公园设置了可收集园内风吹花卉植物、水流经溪石以及地表昆虫鸣叫等自然声音的装置,并现场提供给游客聆听。

3.4 味觉花园 从心理学来讲,可食用的植物包括花卉会引发人对于食物的收获感,带来有益身心的喜悦感。尤其在味觉花园中见证并参与花卉的全生命周期,体验感更强,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多[12]。味觉花园中的味觉感知源自可食用花卉的根、茎、叶、花以及搭配可食用花卉的相关食材,可选择的花卉种类有金银花、蜡梅、丁香、薄荷、玫瑰、菊花等,这些花卉不只观赏价值高,用于粥汤、茶饮和菜肴等还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能。味觉花园中的花卉植物选择时,需注意把允许采摘食用的花卉与其他花卉植物分区栽种,避免采摘时误食其他观赏类花卉,引起中毒。法国伊瓦尔的五感花园中,有水田芥、黄花菜、旱金莲等可食用花卉种植在味觉花园。

3.5 触觉花园

触觉是一种具有发展空间的接触自然的感觉方式,它会刺激大脑皮层的直觉区运动区,从而影响记忆和感性[13]。首先,花卉的叶、花、茎的触感和形状可刺激人体产生不同的触觉,增强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的连接,从而愉悦自我。其次,一些花卉经触碰可挥发出一些有益于人体的物质,被人体所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不同花卉的叶形及质地提供不同的触觉感受,如叶形奇特如羊蹄甲、八角金盘等;叶片毛绒如蜡梅、虎耳草等;叶片肉质如八宝景天、蓍草等。叶尖锐利和带刺的花卉如剑兰、藤本月季等应回避,避免伤害。在触觉花园中,利用不同高度的花台创造可让人零距离接触的花园空间,方便有视觉障碍的人触摸花卉的不同质感。美国的俄勒冈州烧伤中心治疗花园,选取了多种质地各异、高低错落、香味宜人、色彩和谐的花卉,高度各异的组合种植床方便人们触摸并感受各类花卉植物。

4 花卉的营养功能及其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约97个科,100多个属,180多种花卉可供食用[14]。已有研究发现,花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