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很独特
作者: 阙政能进向明的孩子,基础都不差;能进向明的老师,业务能力也必然有过人之处。值此向明中学创立12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五位向明老师,本意是想了解他们独到的教学方法,但深聊之后却发现——优秀的老师,衡量标准绝不只是业务能力一项,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优秀的老师,该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永远的坚实后盾,他们引领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径,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让学生获得滋养一生的精神财富。教学相长,今日你做他的指路明灯,来日他便是你的天下桃李。
张千明:做两条腿走路的“π”型教师
作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向明中学曾经的数学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如今的校长助理张千明有着闪闪发光的履历——连续五届卢湾、黄浦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金爱心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在数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九次参加上海市高考数学卷命题、审题,辅导学生在各类数学竞赛中获奖近百人次……
不过,在采访张老师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的闪光不只是他的履历,更有他教学理念的熠熠生辉——他就像一员战术与战略兼备的大将,既可运筹帷幄千里之外,又能亲自带兵行军打仗。
作为数学老师,张千明选择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圆周率常数“π”当作自己的目标。在他看来,“π”上面那一横代表广泛的文理相通的知识面,下面两条腿,一条是教育教学,一条是教学科研:“数学老师如果只会教数学,那一定教不好学生。‘π’型教师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研究课程,带着科研的思想去反哺教学。”
任职数学教研组长和教导主任时,张千明每周都要带领学校乃至区里的青年教师开展教研培训活动,研究本体知识、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命题,把“π”型教师的思考带给弟子,从而也将创造型的思维习惯带给千千万万的学子。“我会要求教师们每学期做到‘五个一’:出一份好的试卷,提供一个好案例,完成一份优秀教案,写一篇好文章,说出学生培养中的一个案例。”在他的指点下,向明的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王建华、叶莎莎老师获得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张亚婕老师获区教学评比一等奖,叶莎莎还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课本例题不只是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的工具;考卷试题也不只是题,而是代表了一个对学生完整的评价系统。常有人说,我今后又不搞科研,学三角函数、学抛物线有什么用?而在张老师看来,数学知识可能被淡忘,但数学的思维方式却不会:“学抛物线,既可以从整体上看曲线,也可以具体到对称轴等,这体现了宏观与微观、分类讨论等思维的培养,今后工作中怎么会用不到呢?再说三角函数,它的特点是角,属于工具性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利用三角函数就能迅速得到解答,这教会了我们借助外力的思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借用外力,比如一个角,去撬动数学地球呀。”
对学生,张老师还有一句名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先成为学生优秀的朋友。”他说,国家提出,所有的老师都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而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耽误孩子的一生。有一回,班上一个孩子在自招考试中同时被复旦和交大录取,张千明却着急了,他知道这个孩子不太擅长沟通交流,担心这会不利于他的面试。于是每天放学后,他都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来,让他把今天班上发生的事一件件说给自己听。就这样讲了几天之后,张老师又提出新要求,让学生讲完一件事,就说出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和想法,以及如此评价的理由……两个人就这样练习了足足一个月,学生从一开始的不敢和老师对视,到慢慢有了眼神交流、增加了肢体语言,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善于沟通,后来顺利被交大录取。“当时我如果批评他,那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教师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对学生要特别注重引导。”

蔡婷婷:老师永远在这儿
1995年,蔡婷婷考入向明中学,在这里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业。7年后,大学毕业的她,凭借在一堂演示课上的精彩表现,又回到了这所让她依恋的母校,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
倏忽之间,她已从当年的青年教师,变身20年教龄的资深优秀教师,去年刚刚荣获“黄浦区园丁奖”殊荣。但她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刚进校为师时,带教老师对她的栽培:“我的师父几乎会去旁听我的每一节课,仔细检查我笔头教案上的每一个单词,她充沛的精力和对学科的严谨认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常有人说,我今后又不搞科研,学三角函数、学抛物线有什么用?而在张老师看来,数学知识可能被淡忘,但数学的思维方式却不会。

严师出高徒。时代走到2022年,蔡婷婷继承了向明严格务实的教学传统,又在20年的积累中创造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心得——注重学生的感受,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乐趣。
她相信,教师应该是学习策略的提供者,而不是题海战术的操练者。面对英语学习,许多孩子都会有点发憷:越来越多的单词要背、语法要记、完形要填空、阅读题要做,有时难免感到抗拒,把英语视作沉重的负担。对此,蔡老师想了许多方法,去帮助学生用好英语这门工具——她会自己先学习单词的来源,用小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帮助记忆;她会将彼此有关联的词汇做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记一个就能记一串;她还会将思维能力的培养寄于阅读,让阅读理解不再只是机械答题。
业余时间,蔡老师专门写了论文,研究“有效教学”。在她看来,如果多数学生沉默不语,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英语应用能力就难以提高。她将自己的身份从传教授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就时事新闻或流行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辩论。“比如亚马孙雨林大火的时候,我会让学生们列出导致这个后果的多方面原因。有的学生会提到全球变暖、冻土溶解、海洋环流不正常造成异常高温,还有的会提到国际间的生态保护协约、巴西政府的相关举措。为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他们会自己去查阅资料,包括一些专有名词的英语表达。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去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
除了英语教学,蔡婷婷还是一位班主任。她坦言,刚刚担任班主任时,自己的耐心并不够:“我像搭脚手架一样,和一个班的孩子,从破冰认识,到慢慢磨合,最终认识到他们的百花齐放、班风班貌,孩子们和我是在互相成长。”
蔡婷婷当班主任,特别注重班级的凝聚力。“爱字在心,新字出招,恒字当头”是她的秘诀。蔡老师带班,用巧心创新活动,在班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讲”,让课代表、学习委员、班委群策群力介绍优秀学习方法、心理压力疏解小贴士、时间管理小法则。她还联系自己带班的每届毕业生定期回母校,给班级学生开设“学长讲坛”,分享学习经验、指导生涯规划、高校与职场面试经验。“毕业生们很愿意回来和学弟学妹聊聊,而我们的学生也能从交流中明白自己走上社会后会面临怎样的外面的世界、行业发展如何——这些都能对他们大学专业的选择产生指导。”
她一直牢记着入职时带教师傅对她说过的话:“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所以,蔡婷婷和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永远在这儿,随时可以来找我。”
姚彬: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迫于升学压力,有些学校一到高中阶段,语数外“主课”的教学就开始被无限放大,挤压了不少“副课”的空间。但在向明,引以为豪的却不只是每年高考接近100%的升学率(今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更有一块“金字招牌”——创造教育。
在一个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特色教师组成的向明师资矩阵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展课外兴趣爱好的“特色教师”同样不容小觑——生物老师姚彬就是其中一位。
说到生物老师,大家总会想象一个严肃的老先生,一丝不苟地在黑板上画碱基对。但姚老师却总是能让课堂充满笑声——新课标太难,他带头吐槽,瞬间共鸣一片;讲授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学生们抱怨记不住,他抛出一句谐音梗:“贾借来一本两色书(8种氨基酸名称谐音)——这样是不是就记住了?”
对于将来不从事生物专业的学生,姚老师希望他们能从生物必修课上掌握一门工具,愉快地获取对日常生活有益的生物学常识;而对于那些有志从事与生物相关工作的学生,姚老师还身兼另一要职:向明中学科技总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联赛”和“创赛”,并多次荣获奖项。
“联赛”是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系五大学科竞赛之一,各大高校自招、综招中都十分受到重视。而“创赛”是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集中展示学生科研成果的全国性竞赛,旨在激发科创兴趣。在姚老师看来,联赛面向的是各方面成绩都较为突出的资优生,训练时常常要提前研修许多大学甚至研究生课程;而创赛则更容易发扬“偏才”,看重一个孩子的课题设计和动手能力。
带赛多年,他发现一个规律:联赛获奖的孩子,性格较为内敛,擅长深耕课题多过与人沟通。他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对基因编辑非常感兴趣,想做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研究,但学校实验室缺少试剂,姚老师就将他带到自己的研究生母校华师大,请大学老师为他创造研究条件。后来这位学生在全国联赛获得了一等奖。得奖后,他本来的择业方向是学医或者动植物学,来和姚老师商量。姚老师觉得他眼睛近视,在需要大量野外科考的动植物学领域并不占优势,而沟通能力的欠缺,对从医也有影响。刚好上海科技大学第一次面向社会招生,姚老师推荐学生一试,随即被录取,研究方向正是他最喜欢的基因编辑,在当年这属于非常前沿的课题。如今,这位学生正在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明确疾病的蛋白质结构、从而开发靶向药物,完成了学校要求的从兴趣→志趣→志向的发展历程。

而创赛获奖的学生又有自己的所长:他们也许有些偏科,但在自己擅长的实验领域,从实验课题的选择,到过程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都能整得明明白白、富有新意。姚老师曾有一位学生,在创赛中选择了“用折射角度分析地沟油污染程度”的课题。“这个课题非常具有创新思维,因为一般人大都会从分析地沟油的成分去判断它对人体的影响,很少会从物理光学折射这个角度去分析。如果实验成功,可以快速检验地沟油,不需要再进行成分化验。”后来这位女生在创赛拿了一等奖,还在澳门发明展荣获金奖。如今,她在新加坡南洋理工攻读博士。
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曾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被视为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而姚彬说自己的因材施教,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拓宽眼界,知道人生的路就像实验方法一样有千千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就能少走弯路。
姚彬说自己的因材施教,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拓宽眼界,知道人生的路就像实验方法一样有千千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就能少走弯路。
在他和科创团队的勠力同心下,向明中学获评了全国科技创新十佳校、全国绿色学校和“十四五”上海市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上海市首批科创教育基地,“创造教育”的金字招牌蜚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