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未来增长新引擎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超过20亿,这一趋势在中国尤为明显。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亿,占总人口比重上升。老年人口基数扩大,为银发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
银发经济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经济活动,涵盖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产业潜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3年,全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2万亿,同比增长16.5%。据《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测,2035年银发经济将突破30万亿(占GDP10%),2050年最高可达119万亿元,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将进一步增加。
银发经济推动服务升级迭代。当前,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跃迁。老年人消费升级体现在智能穿戴、家用医疗器械、远程监测、健康监测等科技产品需求激增;AI、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速“居家适老化”改造兴起;老年旅游、线上娱乐等文化与社交需求增长;家政等生活服务普及;老年剧及代写回忆录等精神消费潜力巨大。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和消费习惯在迅速变化,银发经济随之迭代。需求升级倒逼产业链重构。传统养老服务与科技、金融、地产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医疗+科技”“社区+居家”等新模式。从智能硬件到康养社区,从文化消费到产融结合,银发经济正不断地以创新服务重新定义“老有所养”的内涵。
银发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相关报告指出,中国老龄化程度处于全球中上水平,预计在2030年前后,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许多城市面临增长放缓、产业老化等问题,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银发经济是应对老龄化挑战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为经济注入活力。
银发经济将成为服务升级的“新蓝海”。银发经济前景可观,但需提升服务与产品的“含金量”。加快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及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与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成果、安享晚年,意义重大。银发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错配”,而创新是破局的关键。需求侧要捕捉老年群体真实需要,目前养老产品存在通用性、适老化及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能满足精神需求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也不足,老年人还渴望社交、娱乐等满足。供给侧应拓展消费场景和渠道,推动产品与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加大投入,培养行业人才,支持前瞻性研究与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并完善政策,提倡联合攻关。银发经济特点为涉及广、链条长、业态多、潜力大,应构建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及产业发展框架。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和环境优化,抓住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加速培育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发展成果和幸福晚年。
展望未来,相信在政策、科技与市场的共同驱动下,银发经济将成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