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

作者: 逸峰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0
赛里木湖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有一片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净土——赛里木湖。这里,湖水清澈见底,雪山巍峨耸立,草原广袤无垠,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赛里木湖,不仅以其绝美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

古丝路旁的“净海”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古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湖泊东西最长29.6公里,南北最宽25.7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湖面海拔约2073米,湖水平均矿化度为2.8‰,属冷水微咸湖。人们用“海”来形容它,是因为它足够波澜壮阔、足够深不可测、足够湛蓝一片。遥想古时,在人迹稀少、缺水少雨的亚欧腹地,居然有这么一片辽阔的水域,难怪人们会将它喻作海。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穆桂金介绍,赛里木湖位于北天山西段,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是一个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构造断陷湖泊,岩层断裂陷落形成一个四边形的洼地,湖面和盆地周围的水汇聚形成湖泊。由于赛里木湖是一个断陷湖,因此湖泊较深。

数据显示,赛里木湖平均水深46.4米,最深处有92米。湖的总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相当于太湖的5倍,面积却只有太湖的五分之一。

尽管西北气候暖湿化趋势已被众多学者证实,但依然无法改变新疆气候干旱的现状。在这样一个干旱区,为何会有一个储水量如此巨大、湖面和水量终年稳定的湖泊?

研究发现,赛里木湖湖水来源一部分是周围高山上历史储存的冰雪融水,但主要还是湖盆及周围山地的大气降水。来自博州气象局的数据表明,赛里木湖周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50毫米左右,而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如此充沛的降水从哪里来?

穆桂金解释,新疆地处北半球西风环流带上,来自大西洋的大量暖湿水汽,经地中海、黑海、里海、咸海等一路往东,跨越中亚地区,到达我国西北部的天山山脉,受地形抬升影响,水汽上升冷却凝结,最终形成降水。这股暖湿气流一路奔波散失,到达赛里木湖所在区位已是水汽输送的尾闾。

不仅如此,科研人员还发现,近30年,赛里木湖湖泊面积总体有扩大趋势。数据显示,赛里木湖湖泊面积在1993年~1998年和2001年~2005年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2005年之后缓慢上升;湖泊在每年4~12月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其中6~8月达到最大。

“湖泊面积增大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形成。” 穆桂金说,由于赛里木湖没有人类灌溉引水等活动,因此,它的水面变化可能与气候变化更紧密。该地区气温和降水在近30年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降水的增幅要高于气温增幅,各个时段内湖泊扩张速度与降水变化关系密切。 因此,湖泊在近30年的扩张很好地显示了气候由干冷到暖湿的变化。

站在湖边,远眺湖面,那一抹令人心醉的蓝映入眼帘。湖水清澈透明,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如同无数细碎的银子在跳跃,又似无数颗星星在闪烁。这蓝,深邃而纯净,不同于大海的壮阔,也不同于河流的湍急,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人沉醉其中。

赛里木湖四周,是被白雪覆盖的天山山脉。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宛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山上的雪,白得纯净,白得耀眼,与湖水的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山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茂盛,绿意盎然,为这寒冷的山区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偶尔,一两只鸟儿掠过湖面,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叫,更显得这方天地的空灵与悠远。

四季绝美画卷

赛里木湖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四季更迭中的变化万千。每一个季节,赛里木湖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1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2
(组图)赛里木湖

春天,当万物复苏,赛里木湖也迎来了它最美的季节。湖面上,冰块逐渐融化,湖水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湖边的草地上,嫩绿的小草悄悄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世界。远处,山峦上的雪也开始慢慢融化,露出了一片片裸露的岩石和土地。然而,正是这些看似荒凉的岩石和土地,孕育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春天的赛里木湖,是生机勃勃的。湖畔的野花竞相开放,黄的、紫的、红的……五彩斑斓,争奇斗艳。微风吹过,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其中。此时,如果漫步在湖边的小径上,一定会被这份美丽所打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而温暖。

夏天,赛里木湖更是成为避暑的天堂。湖面上,凉风习习,吹得人心旷神怡。湖水中,各种鱼类欢快地游弋着,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片片水花。这些鱼儿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为这片湖泊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夏天的赛里木湖,是宁静而祥和的。游客们或漫步在湖边的小径上,或骑行在环湖公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凉和宁静。他们或驻足观赏湖光山色,或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份美好。夜晚,星空璀璨,银河横跨天际,仿佛触手可及。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跳舞,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3

赛里木湖树林

秋天,赛里木湖则变成了一幅金色的画卷。山上的树叶开始变黄变红,层层叠叠,色彩斑斓。湖面上,倒映着山峦和树木的影子,宛如一幅精美的油画。此时,湖边的草地上也长满了各种野花,虽然已经过了盛花期,但依然稀落而美丽。

秋天的赛里木湖,是斑斓而多彩的。走在湖边的小径上,你会被这份美丽所震撼。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人目不暇接。此时,如果乘坐在游船上,欣赏着湖光山色,一定会感到无比惬意和满足。

冬天,赛里木湖则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晶莹剔透,宛如一块巨大的白玉。山峦上,白雪皑皑,分外妖娆。此时,虽然湖面已经冰封,但湖下的生命却在悄然孕育着新的希望。

冬天的赛里木湖,是神秘而壮丽的。阳光斜洒在湖面上,冰层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宛如无数颗璀璨的钻石在轻轻闪烁。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与近处的冰湖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冬日美景。漫步在湖边,寒风拂面,却带着一种别样的清新与凛冽。脚下的雪地发出“吱吱”的声响,如同大自然的乐章,为这寂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4
冬季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是我国水体透明度最高的湖泊之一,湖水透明度可达水深10米以上。在地理学上,这种罕见的透明与水中的含氧量和水体的补给来源有关。首先是赛里木湖水中的高溶解氧。溶解氧是反映湖体内有机物含量和湖水自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赛里木湖水中溶解氧平均高达8.9毫克每升。这是由于湖四周高山环绕,雪岭云杉层层叠叠,水草茂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湖水中的氧含量增高,水体具有了良好的自净能力。因赛里木湖周边草原底部全部是卵砾质,雪水雨水渗入地下经沙砾层过滤后进入湖中,就形成了透明度高达10~12米的纯净水体。站立湖边,能清晰地看清深水底部的石头,湖面也整洁到没有任何漂浮体。过去,赛里木湖“水至清无鱼”,直到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金鳟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也使其发展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赛里木湖之所以呈现出如此迷人的蓝色,主要是因为湖水透明度高,这样的高透明度使得湖水能够吸收和反射更多光线中的蓝色部分,从而使湖泊呈现出深邃的蓝色。由于湖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解物质较少,光线在湖水中传播时,散射作用较弱。而蓝色光波的波长较短,更容易被水体散射和反射,因此在视觉上更容易感知到这种蓝色。

用湖泊的名字命名一种“蓝”,这样的待遇和殊荣非赛里木湖莫属。赛里木湖景区公众号曾推出“赛湖的11种蓝”投票活动,总结出“赛里木湖蓝”包括宝蓝、湖蓝、靛蓝、钴蓝,到海军蓝、帝释青、云水蓝等中外色谱中对蓝色的命名。

赛里木湖的传说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5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6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7
(组图)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不仅风景如画,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商队和旅人的来来往往。湖畔的草原上,曾经有过游牧民族的帐篷和炊烟;山间的古道上,曾经留下过行人的足迹和马蹄声。这些历史的痕迹,如今都化作了赛里木湖的一部分,成为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赛里木湖畔,还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没有水源,没有生命。后来,一位美丽的仙女降临到这里,她用自己的泪水化作了这片湖泊,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从此,赛里木湖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吸引着无数人来此寻梦、祈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这种说法为赛里木湖增添了神秘的自然色彩,也让人们更加向往这片神秘的湖泊。

赛里木湖:以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心灵的归宿8
赛里木湖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为赛里木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和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忧虑,让心灵得到真正地放松和净化。

赛里木湖不仅仅是一片水域,它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不妨来到赛里木湖,开始一场心灵栖息之旅。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湖边的小径上,感受着那一份宁静和祥和;你可以骑行在环湖公路上,欣赏着湖光山色;你可以乘坐在游船上,与湖水亲密接触。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会让你感受到赛里木湖的无穷魅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