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荆楚大地 感受文化脉动
作者: 刘学正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承载着数千年厚重历史,交织着多元文化脉络。作家张建伟所著《寻迹湖北》一书,从黄鹤楼上极目远眺江景,到神农架原始森林的神秘雾霭;从武当山金顶熠熠晨光,到恩施大峡谷磅礴地缝,山川湖泊、古迹名胜,皆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用脚步丈量荆楚大地,作者把个体感受与璀璨文化巧妙相融,以亲身游历的细腻感触为丝线,串联起湖北各地胜景,让文化不再是典籍里的冰冷记录,而化作可触可感、直击人心的温热力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家喻户晓的诗句,早已把黄鹤楼的传奇故事嵌入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站在武汉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前,作者与友人驻足仰望,“金黄色的主楼给人一种飞扬上升的感觉。踏着前人的脚步,似乎回到了黄鹤楼过去一千多年前的江南盛景之中。”凭栏而望时,江面上烟波浩渺无垠,一桥飞架,气势壮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而登临木兰山,悠长的鼓声穿破时光,遥遥传来,震荡岁月的回响,似在唤醒沉睡的英魂。山峦间,一石一景、一草一木尽染古韵,蕴藏着木兰将军的动人传说,处处皆可触碰“忠、孝、勇、烈”木兰精神的滚烫温度。
在作者眼中,恩施大峡谷“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土家族少女,在你没有看过她的容貌前,永远也不会懂得她的神韵……”这里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踏入其间,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莹澈可鉴的清江、千姿百态的溶洞纷至沓来。信步前行,两侧崖壁陡峭,谷底清泉潺潺,仿佛误入桃源画卷。“一炷香”石,孤峰独立,尽显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鞠躬”松,姿态独特,宛如彬彬有礼的雅士躬身相迎。走进恩施土司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错落有致,“门楼看上去庄重华丽,在建筑上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土家族精湛的传统建筑工艺,悠扬的山歌,民族风情浓郁醇厚,为恩施之行增添了一抹别致且诱人的色彩。
悠悠荆楚,岁月长河里沉淀着无数故事。漫步荆州古城,作者“情不自禁地抚摸着苍老、古朴的青砖,从城墙的斑驳的记忆中,读到了春秋的烽火、秦汉的硝烟、隋唐的沧桑、明清的沉沦”。凭着城墙砖石、城门楼雕饰,他串起楚国霸业的起伏荣枯、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千古憾事,让古城由静态遗存化身为动态历史的鲜活见证者。谈及三国文化,赤壁古战场自是浓墨重彩,至今留存诸多遗迹供后人追思凭吊。赤壁摩崖石刻、凤雏庵、周瑜雕像、拜风台等景致,为那段历史添上了厚重深沉的韵味,“目睹此景,如置身赤壁之战,见将士们鼓槌齐落,闻呐喊声震彻九霄”。在此处,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能体悟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雄浑气魄与磅礴伟力。
每一处胜景都是岁月的馈赠,每一段历史都是民族的记忆,它们共同构成了湖北独特而迷人的文化长廊。介绍完一座城市的景点,作者还不忘于文后对诸多地方美食加以简述,如武汉热干面的醇厚芝麻香,荆州皮蛋瘦肉粥的温润滋养,宜昌三峡鱼的鲜嫩肥美等。借由这些美食,湖北饮食风俗卷轴徐徐铺展,撩拨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与热切向往。
合上《寻迹湖北》,思绪仍在荆楚大地的山川古迹中徘徊。荆楚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的瑰宝,更是中华多元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听凭朔风卷尘,唯见中华文化屹立,风雨不动安如山,其正以昂扬之姿焕发新活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