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回响
作者: 薛伟堂题记:61年了,有一个人,至今被人怀念,他是党员干部的优秀楷模,他树起共产党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一种精神,就像一团不熄的火,熊熊燃烧,烛照前路,给人力量。这个人就是焦裕禄。这种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61年来,焦裕禄精神早已融于一个大党、一个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61年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强音,始终回响在历史深处,回响在神州大地。
中信重工厂区内,一条名为“焦裕禄大道”的道路纵贯厂区南北,每天,人们沿着这条大道走上各自岗位。坐落于道路一旁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参观者络绎不绝,有党员干部,有青年学生,有普通群众,大家神情肃穆,怀着崇敬之情缅怀先辈,接受灵魂的洗礼。焦裕禄铜像前,一批一批共产党人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响彻云霄,汇合成一曲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旋律。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挺拔向上、苍翠蓊郁,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还在讲述着焦裕禄的动人故事。
这里是焦裕禄曾经工作生活过9年的地方,也是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的地方。生命有限,精神永恒。虽然焦裕禄离开洛矿(今中信重工)已经63年,逝世61年,但他一直活在中信重工人心中,活在我们身边。在精神的感召下,更多的“焦裕禄”伴随时代接连涌现,成为中信重工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在栉风沐雨中一路前行的底气和动力。
一
提起焦裕禄,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兰考,想到他带着重病战风沙、除盐碱、排内涝的感天动地事迹。那么,焦裕禄与洛阳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这还要从国家“一五”计划说起。
1953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新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重要开端,社会主义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铺开。在苏联援助下,156个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拉开序幕,其中有7项落户洛阳。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党和政府抽调大批优秀地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转入工业战线。同年6月,时年31岁的焦裕禄,响应国家号召,从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任上奔赴洛阳,支援洛矿建设,直到1962年6月离开洛阳,前往尉氏、兰考任职,1964年5月14日不幸病逝。焦裕禄一生为革命工作了18年,其中整整9年在洛矿。人们常说,焦裕禄干的最久的事业是工业,工作最长的地方是工厂,打交道最多的是工人。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干劲冲天的人物。焦裕禄怀着无限的热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开始了在洛阳的工业建设与企业管理生涯。就焦裕禄的个人经历来说,焦裕禄在洛阳工作的9年正是他年富力强的阶段,是他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一生中遇到困难最多、难度最高、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他初到洛矿,主动承担并圆满完成修建临时公路的艰巨任务;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顺利通过本科预科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被评为“全厂最棒的车间主任”;主帅洛矿一金工车间,一连50多天吃住在工厂,自力更生试制出新中国首台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执掌生产调度科期间,科学调度全厂的生产管理……
9年的追求与付出,焦裕禄不仅学历提升了,职级提升了,而且能力和思想境界也得到极大提升。9年的淬炼与磨砺,焦裕禄涵养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离开洛矿时,焦裕禄已经成长为一位觉悟高、能力强、方法多的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深有感触地说:“父亲是在洛矿成长成熟的,洛矿培养了父亲。洛矿把父亲从一个小学学历的人培养成一名大学生,从一个‘拉牛尾巴’的干部,培养成科学管理型的干部。他从这里学会了严谨认真的办事态度,从洛矿到兰考工作时,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干部。在洛矿工作的9年,是他‘充电’的过程,到兰考一年多的时间,是在这里充足了电,所以在兰考才发出了光和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从来不缺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总是英模辈出。在中信重工这片蕴藏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始终是党委领导班子的重要政治任务。

扬机前合影留念。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记者穆青等人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随即,2月12日,洛矿厂党委政治部就发出“关于学习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的号召,要求全厂干部职工学习焦裕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早日把洛矿建成“大庆式”企业。洛矿人纷纷写下决心书,表示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把他的革命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以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开始在洛矿这片热土上激荡澎湃。
2022年8月16日,焦裕禄诞辰百年之际,中信重工党委书记武汉琦带领党员干部,举行瞻仰焦裕禄铜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召开座谈会、观看电影等系列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共同重温焦裕禄同志感人事迹、感悟焦裕禄同志宝贵精神,纪念焦裕禄100周年诞辰。
61年来,一代代洛矿人、中信重工人赓续焦裕禄精神,为振兴民族工业、建设制造强国接续奋斗。
二
可以告慰焦裕禄的是,焦裕禄精神代代有传人。

20世纪60年代,洛矿刘玉华带领21名车间女工组成“姑娘组”,开展劳动竞赛,搞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效率成倍增长,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集体。面对荣誉,她深情地说:“我与焦裕禄一起工作过,我的车间和他的车间只有一路之隔。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感动更让我难忘,我就是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才不断取得进步。”
20世纪90年代,洛矿铸铁厂天车工曲绍惠和她的姐妹们传承焦裕禄精神,自发组成“拣钉子小组”,在苦、热、脏、累、险的环境下,十年如一日,从旧砂中拣回再利用钉子11万斤,为企业节约资金30多万元。组长曲绍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爱厂如家、艰苦创业、精打细算的“万斤钉精神”成为传承焦裕禄精神的重要体现。
进入新世纪,中信重工人踏上二次创业的征程。这期间,企业始终将焦裕禄精神作为引领发展的路标,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被誉为“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杨奎烈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从小受到焦裕禄精神熏陶的杨奎烈,以焦裕禄为人生楷模,始终奋战在生产经营第一线,从普通职工成长为能源管理和运行的专家,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企业的发展上。尤其是担任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后,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为“新重机”工程忘我拼搏,多次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后,他仍心系工作,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奎烈与焦裕禄,同样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同样是身患肝癌,同样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同样是“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必然。
2012年以来,中信重工先后涌现出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刘新安、大国工匠杨金安、全国劳动模范孙宁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模范人物。
仿佛一个清晰的坐标,焦裕禄精神一直指引中信重工人前行的方向,激发出奋进的力量。仿佛一把燃烧的火炬,焦裕禄精神生生不息,终成燎原之势。
三
可以告慰焦裕禄的是,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声有色、有力有效的生动实践。
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我的父亲焦裕禄》全国热映。这部根据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录创作的影片,以全新的角度,运用新史料,通过更多细节,塑造了一个更加丰满的焦裕禄形象。其中,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生活9年留下的感人事迹,以故事形式在影片中艺术再现,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工业战线优秀指挥员的崭新形象。许多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感动之余禁不住感慨。因为,他们重新认识了焦裕禄,看到了焦裕禄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近年来,在焦裕禄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中信重工打造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央企形象。命名焦裕禄大道、塑立焦裕禄铜像、扩建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出版《精神的路标——焦裕禄在洛矿》书籍,2015年将焦裕禄带领员工制造的新中国首台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迎回公司安放于焦裕禄大道,2018年将以焦裕禄工作过的一金工车间等为核心物项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申报为国家工业遗产。参与创作拍摄电视剧《焦裕禄》、微电影《焦裕禄在洛矿》、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等文艺作品,特别是参与拍摄建党百年献礼影片《我的父亲焦裕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焦裕禄的九年洛阳岁月》,以不同的作品形式讲述“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的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重温焦裕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
在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的地方,中信重工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创新开展践行焦裕禄精神贯标活动,将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化于行。贯标活动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与企业现有考核体系无缝衔接,通过分层次制定可量化、可考核的对标细则,及立标、对标、践标、验标一年一周期螺旋式循环提升,推动焦裕禄精神与企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用于抓创新、跑市场、精制造、促管理,用于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形成了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切实推动焦裕禄精神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强大动力。
焦裕禄精神之于中信重工,不仅是一种红色资源,更是一个闪亮品牌。面对市场需求萎缩、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公司上下牢固树立“党建也是营销力”的理念,用足用好“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地”等红色文化品牌优势和公司独特的党建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做透客户、做透产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将党建引领转化为市场营销强大的生产力、战斗力、凝聚力,强力打造市场营销“红色引擎”。在与大客户、央企国企的合作过程中,通过邀请其前来公司洽谈、考察,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客户对公司“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地”“共和国长子企业”等红色基因和“国之重器”的品牌认知、品牌信任,签订一批重大产品、重大项目。2023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大幅增长,营销订货再创新高,首次跨上百亿营收平台。
四
可以告慰焦裕禄的是,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工业强国的梦想,正在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焦裕禄是怀着一腔热血投入工业建设的。在那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时代,焦裕禄和广大建设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提前一年零两个月建成洛阳矿山机器厂。1959年4月16日,洛阳矿山机器厂建成投产后不久,《人民画报》第8期图文并茂介绍了洛阳矿山机器厂:“这是一个为冶金和煤炭工业制造设备的工厂,它制造各种采矿、起重和选矿机械,也制造冶炼和轧钢设备……像这样具有强大生产能力和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型矿山机器厂,在全国还是第一座。”
焦裕禄曾经参与建设的洛矿,如今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发挥着“国家队”作用,肩负着“共和国工业长子企业”的使命担当。从支援密云水库建设,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天和”遨游、“北斗”组网,这些重点领域、重大工程,无不彰显中信重工坚如磐石的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