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千年古城展新姿 创新人文谱华章

作者: 新锐

南昌:千年古城展新姿 创新人文谱华章0
南昌:千年古城展新姿 创新人文谱华章1
南昌城市风光

在赣鄱大地的怀抱中,南昌,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既是历史文化的厚重载体,承载着千年的辉煌与记忆;又是现代发展的活力热土,涌动着创新与进取的浪潮。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到经济的稳健增长;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到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南昌正全方位展现出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

古今交融,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南昌在城市建设的征程中,始终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的功能与品质。城市更新,体检先行,南昌创新构建“基础指标+特色指标”体检体系,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四个维度,精准识别城市的“健康短板”。

青云谱区解放西路的1962文创园便是典型例证。当发现老厂区“风貌独特但功能单一”的问题后,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将废弃厂房改造为集文创市集、潮流运动、时尚餐饮于一体的网红园区。如今,这里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业增长30%,昔日的“工业锈带”蜕变为“生活秀带”,成为产城融合的鲜活样本。

2024年,在这种以“城市体检”发现问题为导向,从而精准施策的模式下,南昌2个老旧片区、346个老旧小区和5个老旧厂区实现蝶变;建成14个完整社区、22个嵌入式托育设施和18个“一老一小”项目,居民满意度高达99.38%;88处易涝点全部消除,内涝防治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城市韧性显著提升。

作为全国首例高速服务区转型文体产业园,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以有机更新带动产业转型,引入江西首个运动健康主题酒店、万种啤酒体验馆、专业室内马术俱乐部等十大首创项目。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项目可持续运营。如今,这片曾经荒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华丽蜕变,成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现代都市的成功样本,为城市更新贡献了“南昌方案”。2024年,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项目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面对房屋安全隐患,南昌市创新性地制定了“居民出资、政府奖补、险企运作、监测服务”机制,探索出以“综合保险+动态监测”为核心的危旧房管理新模式。目前,已有51851户危旧房住户参保,参保率接近68.53%。同时,加快推进全市统一的房屋安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全市房屋“一楼一档”管理,切实守护居民的“安居梦”。

在政策层面,《南昌市城市更新条例》现已纳入立法调研计划,将进一步用法治护航保障城市更新从规划、实施到运营维护形成闭环。同时,南昌市住建局以“真金白银”鼓励27家“五星”标识物业服务企业紧跟城市更新步伐,参与社区“微更新”,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以创新为动力,南昌城市更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27项绩效指标全部完成,其中10项指标超额完成。截至2025年2月底,全市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计划总投资为56.3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2.36亿元;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大幅度跃升,超额完成年度设定的绩效目标。

南昌:千年古城展新姿 创新人文谱华章2
南昌八一广场夜景
南昌:千年古城展新姿 创新人文谱华章3
南昌滕王阁斗拱

“一座万寿宫,千载豫章史。”万寿宫承载着南昌历史人文变迁和集体记忆。因年久失修和规划限制,曾逐渐落寞,失去往日活力。近年来,通过保护性修复和原址复建,其古建筑风貌重现,成为南昌文旅新地标。2024年,万寿宫周边的珠宝街、带子街、棉花街、船山路等区域雨污改造工程完工,道路变得平整宽敞,标识清晰,交通瓶颈得以解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又一次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在“新”的同时,万寿宫更保留了“旧”的韵味。古建修缮、古街修整,“三街五巷”迎新生;赣发绣、豫章刻瓷、样式雷、南昌泥塑等非遗技艺工作室聚集;江右商帮的故事与精神广为流传;老南昌藕片、瓦罐汤等南昌味道飘香四溢……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老南昌”的特色韵味,将万寿宫、老街巷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化语境,形成了独特的“南昌记忆”,让南昌人在这里寻找记忆、找到乡愁。

“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用温情与智慧唤醒沉睡的街区,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共生共荣。”正如中国城规院名城分院院长鞠德东所言,近年来,南昌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传承,赓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根”与“魂”。

一直以来,南昌市以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新模式,盘活保护性建筑资源, 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坚实路径。洪都夜巷中20世纪苏式老建筑、修旧如旧的街道、独特的“航空文化”;1962文创园区保留了不可移动文物原印染厂6号楼原址原貌;南昌目前有各级文保单位114处,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性地段7片,中国传统村落14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已公布和拟推荐的历史建筑近500处……这些,正是南昌城市更新中文脉传承的生动写照,展现了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珍视。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更是一项顺应民心的民生工程。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南昌市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南昌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实现了南齿社区、里洲小区等1267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高品质提升,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滕王阁作为南昌的“ 城市会客厅” , 是江西对外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项目统筹港口还建、步道联通、景观营造,打通滨江步道、联通景区与老城,居民可以更便捷地抵达赣江水岸,真切地感受到赣江之美和现代都市气质。滕王阁旅游区北扩工程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休闲空间,还更好地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正以一种实实在在的方式持续提升,成为城市更新的最美注脚。

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再攀高峰

2024年南昌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00.37亿元,同比增长4.9%,三个产业结构为3.3:41.9:5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2.81亿元,同比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6.13亿元,同比增长5.2%;海关进出口总值1090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91元。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2024年,南昌县以1401.44亿元的GDP总量领跑全省县域,南昌高新区和红谷滩区分别以1063.19亿元和931.79亿元的成绩,位居全省开发区和城区GDP总量榜首。三地协同发力,勾勒出南昌市“多点支撑、多维驱动”的县域经济发展图景。

南昌县坚定以“迎难而上、敢作善为”的拼劲,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南昌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01.44亿元,首次突破1400亿元关口,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省县域第一。南昌县以“链式跃升、数实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逻辑串联始终,“改革赋能、开放协同、城乡融合”治理智慧清晰可见。这是指引南昌县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扛稳排头兵担当”的行动指南。

南昌:千年古城展新姿 创新人文谱华章4
江西南昌滕王阁夜景

南昌县始终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近几年,依托江铃股份、江铃控股等整车的磁吸效应,吸引了日本五十铃、美国李尔、宁波华翔、经纬恒润等30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零部件企业就近上下游配套,已形成了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产品研发及销售于一体的省级汽车产业集群,零部件当地配套率达到34%,并集聚了泰豪集团、百胜智能、佳时特数控等一批优质智能装备制造企业。2024年,汽车及装备产业链累计实现产值695亿元,同比增长19%,汽车“首位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凸显。

南昌公布2025年重大重点项目计划,聚焦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统筹推进1088个重大重点项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制造业领域,南昌高新区江铜板带年产1.5万吨高精铜板带项目新建设厂房并购置先进设备,在原有3万吨产能基础上新增1.5万吨高端铜板带产能,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江西经纬恒润科技汽车电子及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年产100万套汽车电子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研发与生产流程;卓森新能源南昌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项目,建设6GW高效光伏组件、3GW高效光伏电池片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加速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包括南昌梅岭云端景区索道项目建设一条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八人吊厢式索道;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以“1+4”产业布局打造智慧交通产业链,涵盖总部商务、科技研发等五大功能区等项目,助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在农业领域,推动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产业化,包括进贤现代农业数字乡村产业园(产业提升)项目推进育苗、养殖、物流全链条升级;安义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智慧种养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区、产业综合服务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及农副产品加工区等五个区域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南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交通和水利领域,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包括南昌北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南昌市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新建设5座桥梁(特大桥2座、大桥3座)等项目;围绕水利高质量发展,包括安义县吊钟水库工程建设一座集供水、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中型水库;鄱阳湖蓄滞洪区(黄湖)安全建设项目,新建设转移道路桥梁、安全台、进退水闸等项目。

在城市更新和公共服务领域,包括英雄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南昌市高新大道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增强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包括南昌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南昌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等项目,将新增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供给,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绿色发展领域,包括江西南物循环汽车拆解中心项目、南昌市朝阳污水处理厂治理片区含蓑衣荚汇水区域污水系统整治工程等项目,推动资源循环与水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紧扣产业创新大势,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航空装备等新兴绿色制造业,并积极培育前沿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未来产业。同时,对传统产业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材料、机电装备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最后,针对服务业发展,提出要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商务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并鼓励探索智慧物流等特色服务业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