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

作者: 张璐 胡萌伟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0

新,是向上生长的力量,也是向前开拓的激情。

新,是必须担负的使命,也是共同期待的未来。

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里,年轻的身影随处可见,创业的热潮如火如荼。曾经的闲置楼宇变身科创沃土,一个个新项目、一张张新订单,为高质量发展写下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天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以产业焕新推进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以城市更新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和业态品质,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这座城市,处处闪耀更新之光,展现蓬勃的发展活力。

推动天开园高质量发展

华灯初上,红蓝相间的天开高教科创园LOGO在夜幕下格外醒目,天开广场8栋高楼的灯光纷纷亮起。

时针拨回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因资金链断裂而闲置的烂尾楼。从2022年12月29日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到2023年5月18日正式开园,仅历时7个月,闲置楼宇盘活了,天开园从规划设想转化为创新实景。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新”,之于天开园,是新机制、新模式。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天津作出高水平建设天开园的战略部署,既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又立足天津发展实际,可谓顺势而为、恰逢其时。天开园,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各取“天”“开”一字,与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相呼应,意在通过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

天开园地处市中心及环城黄金地段,寸土寸金,是名副其实的“金篮子”。“金篮子”就应该装“金鸡蛋”。在空间和功能上,天开园构建了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东西“两翼”,形成了辐射全市的发展布局。

“一核”是由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构成的核心区,占地7.14平方公里,是历史上重要科教资源的承载地,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及152个各类科研院所,是成果孵化转化、创新创业最为集中和便利、深受高校师生关切和期待的首选之地。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1

“西翼”拓展区选址西青区大学城片区,紧邻主城区,聚集了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城建大学5所市属本科高校,拥有学府工业区等一批产业基础良好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

“东翼”拓展区选址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片区,地处天津市主城区和滨海新区中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聚集了包括天津大学新校区、南开大学新校区在内的13所院校和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一子落,满盘活。

自开园以来,已经有1200余家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充满科技感、文化感、现代感的科创新城,成为天津创新创业的新热土、城市发展的新地标。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之于天开园,是科技创新的新生事物。

天开园喜讯频传,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李伟教授团队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蓖麻油生物航空煤油科研项目万吨级工业装置启动建设,距离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团队将立足天开园,生产真正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航空生物燃油。”李伟对未来充满希望。

“天大智图的中医药领域大模型‘海河·岐伯’最近正式开放内测,通过大模型真实还原古医书中记载的‘岐伯答诊’场景,为现代中医学提供新一代AI辅助工具,将成为中医药学与大语言模型融合的重要里程碑。”天大智图总经理贾勇哲兴奋地说。

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纳米纤维素在远航蔬菜保鲜试验中,保鲜期突破了100天。“纳米纤维素取自竹粉、木材等可再生天然纤维素资源,我们将力争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力量。”公司董事长刘朝辉说。

天开瑞来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创的新一代植物源抗细菌生物农林新药,目前已在多种瓜果主粮作物上示范应用,针对桃树流胶病、小麦细条病等细菌性病害效果显著,已获得国家新农药创制的重量级发明专利授权……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2
(组图)天津古文化街及城市更新项目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3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4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生产力”。之于天开园,是新动能、新的增长点。

走进天开广场的“一站式”综合智慧服务中心,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开设了24小时自助服务厅,从工商注册到专利申请,从法律支持到商业对接,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为新设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自助服务厅集成了320项基础事项、208项“跨省通办”事项和400余项智能终端事项,极大提高了园区企业办事便利度,得到创业者的交口称赞。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有“惊险一跃”,这一跃,得益于科技型服务。

借鉴北京中关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天开园着力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引育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开园以来,天开园科创强磁场效应不断显现,已引进科技服务机构95家、金融机构108家,建立了30人的创业导师队伍和289人的天津市技术经理人发展促进会,成立了天津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在海河产业基金的带动下,天开园吸引社会资本成立了12只子基金,帮助初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为帮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天开集团联合天津市12条产业链重点企业成立天开应用场景联盟,遴选具有技术先进性、应用独特性和行业创造性的“优质场景”面向园区企业进行推荐。天开集团副总经理王润田表示:“目前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小试中试、知识产权、金融等全链条的服务,帮助入驻项目尽快拿到订单。”

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在“人”。之于天开园,是创新创业的风流人物。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5
(组图)天津盘活老旧小区、厂房,建设的新民居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6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7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科学家段峰团队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取得成功后,在天开园顺利运营。段峰与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胡浩丰,都拿到了天开园高端科技人才的认定证书和100万元的奖励资金。“政策兑现的力度非常大,让我们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胡浩丰说。据了解,与段峰、胡浩丰等一同被认定为首批高端科技人才的一共 56名,均来自天开园落地企业。

天开园是天津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的强力支撑,正在将科创资源的“聚宝盆”转化为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产业焕新倒逼科技创新

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始终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和创造性应用,催生经济根本性变革并推动社会大踏步跨越。

如果说天开园承载的是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那么,津沽大地正在进行的,则是一场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产业焕新倒逼科技创新为发力点的生动实践。

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十项行动”之一。利用天津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和对接,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创造,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瘫痪患者可以用“意念”使用智能手机;无需双手操作,就可以通过“意念”回复微信……这些科幻电影中通过意念控制的情节,正在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将梦想照进现实,并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日前,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正式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国内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首张合法‘身份证’,标志着国产高性能脑机交互装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实验室成果转化部部长顾斌表示。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8
(组图)天津天开园城市新面貌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9
向“新”而行 更新之光闪耀津门10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去年正式揭牌,目前6大海河实验室全面入轨运行,聚集两院院士在内的182个国家级人才团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筹建,中科曙光牵头建设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1万家,科技创新带动力加快提升。

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天津出台升级版支持政策,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市场化、专业化科创服务能力,引育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1500家,培育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10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和上市培育机制,优选100家科技型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新增1000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