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 绘出和美新画卷

作者: 郝朝峰

兴水惠民 绘出和美新画卷0
宏伟壮观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这座新兴工业城市崛起于黄河之滨。它东临河洛、西扼关中,南接宛地、北望晋峰;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厚重。

三门峡守护着河南“西大门”,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它又是一座水资源较匮乏的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78.9毫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7.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三分之一,明显低于人均1700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黄河战略为统领,扎实推动三门峡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片新城,处处皆美景;崤函沃野,千里尽风流。崤函大地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优美画卷,这是三门峡“水利人”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用“情怀”书写的时代答卷。

人民至上 民生水利润心田

·乡村振兴——让153万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本条件之一。

为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地开花”,三门峡市积极筹措,累计投入4亿元项目资金“哺育”全市605个行政村群众饮水安全。实行饮水工程“动态管理”,并在全省率先建立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基金。

一手抓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为饮水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一手抓管理,确保工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三门峡做法”,赢得了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周霁的充分肯定。

截至2023年底,三门峡市先后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113处,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81%,自来水入户率达93.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世世代代困扰崤函儿女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

三门峡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宗杰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门峡市水利局和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水利局获得河南省水利厅“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三门峡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李苏宏、农村水利科长李建峰等9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22年6月,市水利局被三门峡市政府表彰为全市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立三等功。

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拐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江红,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贡献奖、三门峡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移民搬迁——一定要把移民的事情办好

三门峡是河南省移民大市,19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远离故土开始新生活。 “一定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振兴,新时代移民工作实现新突破。

坚持党建+规划引领,促产业发展。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优化基层治理,党建和移民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强基赋能。提前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占全市“十四五”规划资金的60%,为后期扶持项目补短板、练内功、增后劲。渑池县发挥“两椒一药”产业优势规划一批项目,拉长链条、增加就业,为移民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党建+项目建设,促经济增长。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捆绑发展、项目共建、运营共商、收益共享,从6方面布局,跨界优化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卢氏库区范里、东明两个镇11个移民村,大力发展连翘种植及深加工、蜂产业等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提升幸福感;“九曲黄河、大美东寨”等一批融黄河观景基地、摄影写生基地、露营基地为一体的美好移民村,打造了三门峡市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升级版”。

坚持党建+实体运作,促移民增收。提思想、聚合力、强履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移民资金投入,创新“输血”“造血”“活血”工作方式,跑出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发展“加速度”。6万多平方米的义马市狂口移民产业园,招商引资7237万元,利用水库移民资金3763万元,建设10个项目。目前,已项目建成年收益380万元,提供680名移民就业。义马市狂口社区先后荣获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综治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兴水惠民 绘出和美新画卷1
小水库

2020年10月22—23日,水利部北方片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座谈会在三门峡市召开,破解了全国其他部分地区在后期扶持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为全国“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提出新思路;2021年三门峡市参加全国移民后期扶持会议作交流发言,其经验被全国推广。

·城市引水工程——30万市民饮用的“天然源泉”

西起灵宝市卫家磨水库,东到三门峡市第三水厂,全长81公里的卫家磨水库城市饮水工程引“清泉”入城,让30万城市居民告别饮用黄河水历史。15年来,作为十大民心工程,连续供水3.3亿立方米。

·槐扒黄河提水工程——充满时代气息的富民工程

解决多年困扰渑池、义马的用水难题,槐扒黄河提水工程20多年来持续供水超过2.5亿立方米,为三门峡东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大石涧水库——城市发展的后备水源工程

作为重要骨干水源工程,大石涧水库供水范围涉及陕州区四个乡镇区域,建成后有效解决了10万余亩农田灌溉和三门峡城区30余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大石涧水库工程在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考核中名列前茅,为河南省获得全国A等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河南省2017年度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荣誉称号;三门峡市水利局、大石涧水库建设管理处获省水利厅通报表彰。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高效集约

全市15处灌区,农田灌溉98万亩,全市唯一大型灌区——灵宝窄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5.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灌区现有总干渠1条,长32.33公里;干渠4条,长46.98公里;支渠29条,长136.93公里;水工建筑物900余座,成为全省高效节水型灌区,为三门峡市保障粮食安全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插上“金色”翅膀。

·小水电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能源”

建成小水电站88座,总装机55795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1030万千瓦时,创建卢氏、灵宝两个全国农村电气试点县,卢氏县曲里、石墙根、火炎被水利部命名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成为河南省黄河一级支流新时代水电发展典范。

·青龙涧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青龙涧河全长45公里。实施城市生态水系连通工程,青龙涧河209国道桥至高速公路引桥段长10.7公里,建设橡胶坝8座,河道水面平均宽度约120余米,形成水域约126万 平方米 ,绿地约14万 平方米 ,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治水惠民新气象,打开群众生活新方式。

兴水惠民 绘出和美新画卷2
黄河湿地

2021年开工建设的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黄河支流生态修复成效的安全廊道、体验天鹅城山水诗意生活的人文水岸、吸引未来新业态新经济聚集的服务轴带,成为极具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客厅”和“滨水舞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命至上 守牢防汛“金标准”

·防汛抗旱——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三门峡市有水库88座、3107条河道、65座淤地坝,星罗棋布,1158处、涉及1.41万户5.9万人的山洪灾害危险点,历来都是防汛工作重点。实践证明,三门峡市创新科学有效的“五抓三落实”防汛工作法,已成为防汛工作的“金标准”。

“五抓三落实”防汛工作法,即“五抓”:抓预案、抓预报、抓预警、抓预演、抓培训;“三落实”: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措施,实现“三个确保一个不发生”的防汛“金标准”。

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扛稳防汛抗洪使命责任,汛前细致周密准备,做足“绣花功夫”;汛期精准科学调度,准确拦洪削峰;关键时刻及早预报预警,安全转移群众,没有发生一起水库垮坝、河道决堤及人员伤亡事故。

2020年,三门峡市有效抗御13次较大降水过程、1次较长时间干旱过程。特别是2021年7月23日卢氏洛河县城段特大洪水,洪水流量2610立方米/秒(历史最大),全市无一人死亡,水库无一垮坝、河道无一决口,供水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连续多年夺取防汛抗洪斗争全面胜利。

三门峡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清君获得“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力有为”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三门峡市有大小河流3107条、河长2900公里,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8条,河长制全覆盖,“有名有实”“有力有为”。

2023年,1118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累计巡河17.76万余次26.64万余公里,解决问题2307个,完成河流划界长度2120公里,打击非法采砂51处,刑事拘留16名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合法采砂场所(点)14个。

兴水惠民 绘出和美新画卷3
三门峡天鹅湖

探索建立“检察长+河长”新机制,排查销号黄河流域四乱问题53个,河湖恢复原貌,生态变美,黄河“清四乱”工作走在全国沿黄8个城市前列。

三门峡市与周边山西省运城市、陕西省渭南市、陕西省商洛市等地区所有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已实现全部建立,形成了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一体联动工作合力,纵深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 转变,跨界河湖管理机制为破解跨界河流管护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三省四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创新建立“河长+警长”管河机制,分级配备344名警长“当好河长助手”,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黄河战略,紧盯“五大”突破,河湖生态实现“五大”变化。

紧盯重点难点案件抓突破,全市“守卫河湖”综合整治行动、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为期一年的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力度空前,震慑有效。

紧盯妨碍行洪安全抓突破,全市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共排查并解决突出问题27处,投入资金936万元,出动人员917人次,机械设备974台班次,守牢安全底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