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溢出效应放大
作者: 李莉 郝一蓓
自第六届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办展起,对于上海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回归和重新亮相。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正在发生。六年进博会,“开放”二字一以贯之,这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的大合唱。
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商品的展示盛宴,更是一次前瞻性的对话,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提供了合作平台。外资企业通过进博会,从展品到展商,再成长为投资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
无论是“6+365买全球”(注:在进博会6天展期之后,为进博好物提供365天的展销机遇)的便利,还是提前申报、转口贸易、离岸贸易、保税展示交易的通路创新服务,在开放的大舞台上相向而行、相互成就,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承诺,也是众多知名跨国企业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市场的原因之一。
跨国公司米其林以“我们追逐”为主题,打造了逾500平方米的“米其林赛道乐园”主题展区,展示米其林多元的可持续创新成果,包括63%可持续材料轮胎、UPTIS免充气轮胎、两轮轮胎业务、驰加、全新ResiCare业务和米其林指南业务等,传递米其林集团一切皆可持续的愿景,以及与所有人共同追逐美好移动生活的承诺和信心。
米其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先生表示:“‘赛道’不仅是米其林无数创新的起点,更凝聚着米其林对美好移动生活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逐。百余年来,米其林从未停止过追逐与创新的脚步。在中国市场34年间,米其林除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与众多伙伴同行达成了一系列合作。这得益于米其林的创新产品,更重要的是米其林致力于为人们提供独特卓越的移动生活体验。进博会是一个推动对话、促进合作的平台,我们会继续分享‘一切皆可持续’的愿景,并与更多人携手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Brother(兄弟)六赴进博之约,通过 “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展示”、“价值升华” 四个部分,传递出助力品质生活,带来效率提升这一产品理念。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负责人佐佐木一郎先生,携集团在华各销售、服务公司的领导共临现场。
展位更大: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
今年,3486家参展企业“各显神通”,在14个展馆内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数万名观展者流连驻足。其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美食自然是食客们的心头好。
“挪威出口到中国的第一条鱼,是挪威北极鳕鱼做成的鱼干……”11月7日中午,在2.2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内,一场特别的直播正在进行。挪威海产局中国区负责人童安睿以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观众们讲解着来自挪威的海产品。
童安睿身边,一位美食博主以挪威特色的青花鱼、三文鱼、北极鳕鱼和甜虾为原材料,现场制作了四道美食。正值饭点,人们循着香气聚集在展位周边,把展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这是童安睿第二次带着挪威海产局参加进博会,但其实他早已是进博会的“老朋友”。在2021年加入挪威海产局之前,童安睿曾以挪威某跨国企业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过三次进博会。
“五年前我首次参加进博会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中国客户对进博会非常重视,并持续鼓励我们参与进博会。这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意识到挪威海产必须要参与进博并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童安睿说。

前前后后参加的五次进博会中,童安睿对一家挪威的中小企业记忆深刻:“它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挪威海产企业,他们的代表不远万里从挪威飞来中国参加进博。历经两周的隔离,还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他还是带着坚定的决心来到了进博会,并且在进博会现场与客户达成了签约。”
在童安睿看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可以从挪威海产局展位的变化窥见端倪。继去年进博会首展首秀,今年挪威海产局升级了参展规模,展台面积比去年增加30%。作为组展机构,挪威海产局本次携手12家挪威海产出口商共同参展,较去年提高50%。
尽管网络和跨境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世界贸易效率的提升,线下博览会对于企业来说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本届进博会的国家综合展中,法国农产品馆是吸引了众多观众。

近年来,中法贸易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自 2021 年以来,法国重新确立了其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法国还在中国乳制品、谷物和肉类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法国农业食品馆——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投资处组织,以 "Taste France "品味法兰西标识展馆。它见证了中法贸易的紧密合作以及法国农业食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整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法国农业食品馆组织了一系列推广法国美食的高质量活动:葡萄酒、香槟和烈酒品鉴,现场直播介绍美食产品等等。
六年来,进博会的展览面积呈增长态势,从第一届的27万平方米大跨步地扩大到了第六届的36.7万平方米。
在参展企业数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出现近1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增长,说明企业的平均展览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不少企业通过扩大进博会的展台面积,来更好地展示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曝光度、提升影响力。
事实上,每一届进博会的参展企业数量规模都十分庞大而稳定,尤其是第六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数量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还有约200家企业连续6年签约参展,这进一步说明进博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同时也凸显了进博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商更强:展会的首次和美国的首次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进博会致信,重申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对进博会“三大定位”提出新要求,也为进博会“越办越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当天,来自世界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政商学等各界代表约1500人出席开幕式,习近平主席的致信引发中外嘉宾热烈反响,各方纷纷表示从中感受到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信心和决心。
《世界开放报告2023》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开放指数,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相较于2021年下降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表示,这一状态,是收紧开放的力量同扩大开放的力量相互交织和缠斗的结果。尽管世界开放指数延续了下降走势,“寒意”犹浓,但开放动力“破冰”有望。


报告指出,2008年至2022年,金砖国家开放指数增长7.4%,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涨5.3%。金砖国家开放指数增幅显著大于G7国家。
在今年,美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展进博会并设立了美国食品与农业馆。新华社评论称,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交往多点开花,双边关系出现止跌企稳的势头,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好消息。
在2.2展馆,4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汇集了来自美国州政府、农产品协会、农产品出口商、食品制造和包装企业等17家参展商,商品品类包括肉类、坚果、奶酪、葡萄酒、保健品等。
国际知名酱料品牌李锦记,已连续六年参与这一国际盛会。现场展示多款经典蚝油产品,向海内外广大采购商、供应商、消费者等推广李锦记的企业文化与品牌理念,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李锦记展位设于1.1馆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香港食品区”,在此展示了:殿堂级的“旧庄蚝油”、深受海内外市场欢迎的“财神蚝油”及“熊猫牌鲜味蚝油”等。李锦记熊猫亦在进博会现场亮相,与广大海内外来宾互动。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表示:“李锦记已连续参与了六届进博会,借助这个国际性盛会,为李锦记搭建了更广阔的海内外交流平台,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并向世界传播‘中国味道’。李锦记也将继续秉承‘思利及人、永远创业精神’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增进各国饮食文化交流而不懈努力!”
据官方数据,在本届进博会期间,美国食品与农业展馆参展企业和江苏、福建、深圳等地采购商签署谅解备忘录,签约金额达5.05亿美元。
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会长)何迈可将美国此举称之为“回归”时刻。何迈可介绍,本届进博会,除美国派出的参展团外,还有众多美国在华企业开设了大型展台,并派出了高级别代表参会。“中国在吸引投资方面做得非常棒,企业有着持续参与中国市场的意愿。数年来,让中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市场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持久并且清晰的政策。”
“美国食品与农业馆的成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表示,事实证明,进博会是展示美国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在本届进博会上,美国参展企业超200家,是进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参展团。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指出,中国发展仍然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中国将以自身稳定发展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带来宝贵的确定性。
本次国家展也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增进交流、促进合作、互利共赢提供重要平台,受到参展各国高度赞赏。

本届德国国家馆和德国展团重点展示德国在智能制造、工业4.0、医疗健康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同时,消费品和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也有不少优秀企业,现场展示最新科技、产品、专业服务以及开展各种活动,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推广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优秀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