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青年以创新践行“新跨越 行动计划”

作者: 李玲

国家电网青年以创新践行“新跨越    行动计划”0
2021年11月5日,中国电科院科研人员在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试验调试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今年3月,党中央作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重大部署。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公司”)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紧扣“一体四翼”发展布局,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两个行动方案,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党建+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持续创新增强动力,以全员创新激发活力,以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44万名青年,占员工总数近30%,是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有生力量,青年创新工作始终被放在公司发展重要位置。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历史传承中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彰显“大国重器”政治担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团委认真落实党组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抓青创工作,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完善机制、注重成果转化。自2015年起,国网公司围绕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成功举办六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累计吸引14万名青年、1.7万支青创团队参赛,培育出1.5万个青创项目,得到公司广大青年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通过青创赛,一大批青年创新成果成功孵化推广,一大批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得到解决。目前,青创赛已成为公司双创工作重要载体和公司青年工作靓丽名片,在鼓励青年创新、促进青年交流、提升青年技能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智刚说:“当前,随着‘双碳’进程加快和能源转型深化,新能源开发与并网规模持续扩大,电网运行机理和平衡模式出现了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把创新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努力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效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希望公司各级党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优化青年创新环境,大力培育青年创新人才,持续推动青创成果转化。公司广大青年要强化创新意识,锤炼创新本领,勇于创新攻关,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以青创赛为抓手,创新让梦想照进现实

以“创新引领未来 能源互联世界”为主题,10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第六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简称“青创赛”)优秀项目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如同路演现场一样的舞台,自信的青创团队选手,自如地展示项目创意、创新路径、市场前景……所有环节立足工作实际、面向企业需求,与往届青创赛相比,第六届青创赛不仅实现参赛项目“量的突破”,更实现青年创新“质的飞跃”。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评估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宇说:“本届青创赛项目绝大部分都应用了包括量子科技、AI视觉、物联网、云计算、云平台、5G、北斗等技术。我们看到国网青年从基层的需求出发,把这些颠覆性、突破性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好地结合起来。”

“一开始我们向大家征集创新项目,大家报上来后,再组织评委进行评选,通过这种形式开展活动固然也不错,但是我们希望进一步增强青年在创新创效中参与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团委书记赵东来是青创赛发展见证者之一。他坦言:“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青年创新创效热情,进一步提升企业青年参与度与获得感,七年来我们不断在探索中作出改变。”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团委结合单位地区分布、项目专业特点,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设置天津、江苏、四川、吉林四个赛区开展初赛,进一步加强青年创客跨区域、跨专业创新交流,为青年创客提供碰撞创新思维、提升专业能力、展示青春风采的广阔舞台。

“第六届青创赛,我们针对85后、90后青年特点,借鉴风投项目路演形式,邀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并在比赛中加入竞演展示、现场答辩等环节,让青年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更加深刻感受创新的魅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曲虹说。

说起历届青创赛的变化,曲虹认为最重要的是“实战性”更强。“每届青创赛,国网公司团委都围绕公司重点工作,确立一个主题。每年聚焦不同领域,与专业部门携手,同基层单位联动,积极发动青年投身创新实践,真正让青创赛实现从‘让你来’到‘我要来’的巨大转变。”

国家电网青年以创新践行“新跨越    行动计划”1
2020年3月5日,国网冀北检修公司青年员工在中都换流站阀厅内检查换流阀阀塔子模块

李雪任职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数据分析技术岗位,她和团队参加青创赛项目是《卖碳翁——基于“新能源云·链”融合的碳资产服务平台》。该团队率先研制“区块链+边缘计算”一体机产品精准测碳,创新开发碳资产一体化服务系统高效管碳,高效构建碳生态全场景应用移动终端APP产品便捷卖碳,推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下游企业低碳绿色发展。

回首参赛历程,“是一场青春的盛宴,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练”。一路走来,李雪深深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30余个版本发布稿、100余次视频会议,让大家完成了思维和心态的双重蜕变。团队共同努力,一路披荆斩棘,从省赛顺利晋级国网公司区域赛,最终在国网公司决赛中取得佳绩。

李雪入职快8年,虽然多次担任QC活动项目负责人,参加青创赛却是第一次,这段旅程给予她别样成长,紧张、疲惫、兴奋交织在一起,获益匪浅。“几个月奋战,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让梦想照进现实’,相信只有尝试,才更加坚定‘我行、我能、我可以’。”

李雪的感受,反映了国网公司很多青创小伙伴的心声。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创新则要从青年人抓起。要打造青年创新的有力支点,企业团组织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杨楠回忆参与承办的国网公司第六届青创赛第二赛区比赛会务工作:“当时情况比较特殊,受到疫情影响,留给我们筹备的时间十分有限。”为做好赛事组织和后勤保障,服务好来自16个单位140多支青创团队,高质量展现公司青创风采,杨楠和团队小伙伴“挂图作战”,工作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个工作人员、志愿者职责。克服重重困难,四五天大概只睡了10个小时,从氛围营造到赛事流程、从现场会务到赛事宣传,团队每个人通力协作,互相补位,最终赛事圆满举办。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很多团队成员都是‘双线作战’,一方面要筹备赛事、一方面自己也是所在单位青创项目成员。”杨楠说,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切换思维”,从项目创新点到商业模式打磨,从现场发布的演练彩排到答辩问题的积极准备。“现在回想起来很辛苦,但当时感觉没那么累。可能这就是激情,这就是对‘青创’的热爱。”

国家电网青年以创新践行“新跨越    行动计划”2
国网智研院青年科研人员在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安装±500kV柔性直流换流阀
国家电网青年以创新践行“新跨越    行动计划”3
2021年11月6日,中国电科院青年科研团队探讨电网失稳形态问题

创新氛围的营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不仅需要团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也需要协同公司专业部门,完善青创的工作机制、激励保障、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工作。团组织的优势在于离青年最近、最了解青年。今年,国网公司团委围绕高端人才引领、电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举三大工程,立足人才梯队建设,聚焦青年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切实需求,探索“传帮带”青创人才培育模式,举办4期国网公司青创训练营,培训青创项目核心成员274人,组建各级青年柔性创新团队和创客联盟1.2万个,构建专家导师技术培训、创新辅导长效机制,分级分类建强管好青年创新人才库,激励青年主动创新、积极贡献。

聚焦“小而美、小而精”,

让青创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绽放光彩

青创赛项目,都是青年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问题,要直击企业生产痛点、难点,青创赛才“创”得有价值。比如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创客联盟的年轻人,就将电费发票盖章环节研究出新思路新办法。2015年1月5日,创客联盟10名年轻人以“电费发票智能盖章机”为研究方向,针对电费盖章数量大、时间紧、长时间高强度重复枯燥劳动、且盖章质量仍有提升空间的工作实际,在国内外没有类似功能设备情况下,开始电费发票智能盖章机研制。

项目负责人李南回忆,大家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解决之后,又会欢欣鼓舞。“为了找到合适的传动马达,团队成员利用周末,自费跑遍周边几个城市所有电气市场,这种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的品质,尤其让人动情”。研制期间,团队成员时刻都在思考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研制成功后,团队编制终端操作流程和操作手册,原先营业厅人工盖章需要6人花费3天,通过这台设备,只需要1人1天时间便可完成。

在成都,国网青年干事创业的劲头又有着另一番热气腾腾的韵味。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四班成立于1956年,如今在第四任班长董青迅带领下,团队青年满怀热情,传承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研制出一项项创新成果,运用到生产一线。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缆中心,这里的青年还有一个名字,叫“电缆医生”。他们每天穿梭于成都市地下电缆隧道,从事城市高压电力电缆管理、运维、检修、监控等工作,确保城市可靠用电。为解决电缆运行中薄弱环节——电缆接头存在接地线破损放电或接头故障击穿所带来的火灾群伤、大面积停电等风险难题,电缆中心青创团队发挥创新精神,在2018年成功研发“电网动脉手术刀-高压电缆接头接地线带电修复装置”,实现接地线安全高效的不停电修复。

国家电网青年以创新践行“新跨越    行动计划”4
国网北京电科院青年创新团队开展5G赋能下的电网智能感知平台研究

电缆中心青创团队成员徐浩介绍,电网动脉手术刀是发生缺陷后一种事后抢修手段,仅能解决接地线被破坏这一种类型缺陷,难以做到电缆运行状态全息感知和综合防控。为此,团队历经两年、三次版本迭代,研发“智慧方舱-高压电缆接头数字化全息感知及综合防控装置”,针对电缆接头进水受潮、护层击穿等内外部缺陷,可以实现快速预警、定位、监控、防护,并综合图像监测模块、智能防火模块,实现输电电缆全景实时监控与数字化管控,全面提升电缆接头故障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防护能力。

“每一步突破都靠时间与精力取得”,今年夏天,团队连续几周在车城终端等多处典型环流异常段开展试验。一次天气骤变,突然暴雨如注,电缆中心青创团队仅一名女生带了遮阳伞。为保护试验设备,团队每个人都被淋成落汤鸡。“但付出都值得”,徐浩说,“我们总结出异常环流的来源,探索出新型护层缺陷定位算法,确定‘从护层消缺试验,到接地箱更换,再到接地方式改变’的措施”。助力电缆运检专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电缆医生”们始终脚踏实地、仰望星辰、创新不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