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瑞:投身中国高端农机发展浪潮

作者: 王碧清

张海瑞:投身中国高端农机发展浪潮0

自2021年1月18日正式赴新疆工作,担任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起,张海瑞负责农机产业板块的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工作,工作日程以小时计。每一天雷打不动的生产碰头会、每一周的生产计划和物资保供例会,从天光微明,到漫天云霞,他的工作时间表精确高效。宿舍、办公区域、生产车间都建在一处,他笑言,“很方便”。

“精诚实干,创想成真”,为实现“铁建重工亚克西”,张海瑞与团队青年扎根新疆,作为新时代“铁道兵”,夜以继日、接续奋斗,打造出一台又一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端智能农机——采棉机、青贮收获机等,一举打破国外品牌在国内高端农机市场垄断,奋楫破浪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到新疆去

2020年10月,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建”)举办“青马工程”首期培训班。“为中国铁建培养和输送一批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建工作、青年群众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青年政治骨干和优秀青年干部人才”,中国铁建团委书记史昌盛介绍。

经过层层筛选,时任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铁建重工”)工会工作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张海瑞成为首批学员之一。那时的他还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轨迹将发生改变。

铁建重工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矢志打造“国之重器”,在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等领域为业内翘楚,尤其集团生产的大直径盾构机,是中国制造业中璀璨的明珠。

2015年7月,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简称“新疆公司”)成立。铁建重工下设多家研究院,科研力量雄厚。为扎根新疆、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铁建重工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成立高端农机研究设计院,隶属新疆公司管理。新疆公司逐步踏上高端农机发展之路,致力于推动国家智慧农业建设,成为中国铁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具体行动。

2013年,张海瑞来到铁建重工工作,担任计划生产部计划管理员、总调度中心生产管理员,后又在工会、团组织工作中,积累了生产经营管理“经”,也成为一名接地气的80后青年“友”。

张海瑞来到北京参加中国铁建“青马工程”首期班,还参加了铁建重工举办的“菁英计划”培训。“菁英计划侧重于管理知识培训,而青马工程更注重思想教育,以及如何在具体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聆听《共产党宣言》导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导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的专家解读等,张海瑞思想觉悟“有质的飞跃”。他心中渐渐澎湃起波澜,如同诗中所描写,“胸中有一朵花儿隐藏,它在静夜里火一样开放”。

了解到铁建重工将高端农机作为新兴产业板块,而新疆公司农机发展正需要青年力量,张海瑞想要到新疆去,“自己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在公司发展需要的时刻,要体现出一名党员的作为和青年干部的担当”。不过,他唯一的犹豫,是孩子还比较小。与家人寥寥几句提起,同样事业心很强的妻子支持他的选择。心中顾虑被抚平,他迅速将主战场从长沙移到乌鲁木齐。

张海瑞:投身中国高端农机发展浪潮1
张海瑞正在查看六行采棉打包机打包器装配调试情况

在机场候机时,时任铁建重工一级咨询员和新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的刘海华与张海瑞讨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上半年抓进度,下半年抓质量”,刘海华提纲挈领,张海瑞更加坚定信心。

齐心破局

采棉机是大型高端农机,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国外采棉机在品牌、技术、性能等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是新疆地区的主流采棉机。

如今,在铁建重工青年奋力攻关下,新疆棉田中,开始行驶中国制造的采棉机。2018年9月7日,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台高端智能六行箱式采棉机(4MZ-6)在新疆公司成功下线,具有采棉、一键卸棉、故障监测预警、消防喷淋、倒车影像等智能功能,打破国外品牌对该领域装备技术长达数十年的垄断,也开启铁建重工勇扛高端农机产业发展责任的序幕。经过两个月、千余亩棉花试验田实地采摘作业后,4MZ-6顺利通过产品定型鉴定,吸引了越来越多客户群体,并获得2019年中国创新“好设计”金奖。

2020年12月,新疆公司成功下线另一款打包采棉机(4MZD-6),采收环节实现可视化,机主可在手机上随时查看棉花采收情况。该机型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在采净率、智能化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这两款采棉机进入量产阶段,新疆公司面临的生产任务、经营目标成倍增加。2020年底,新疆公司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迎来管理变革和转型升级,作为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和产业板块,自负盈亏。

2021年1月18日,甫一上任,张海瑞感受到新疆公司的运营难度。新疆疫情管控严格,进入新疆的物资,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杀、核酸检测等环节之后,再进入生产线。加之运输距离长,生产计划和物资采购都必须周密安排,生产组织要与时间赛跑。另外,当地高水平的外协配套资源较少,这对量产的质量保障和交付时间都是挑战。

既要熟悉人员,又要完善制度流程;既要开展成熟产品的批量生产和维保机的技术升级,还要完成新产品的试制,工作千头万绪,要快速抓住工作中主要矛盾。马上就要过年,横亘在张海瑞眼前第一个紧急任务,就是马上要发工资和年终奖,同时铁建重工要求技能员工的工资制度要进行改革。

腊月二十九,专题会召开。听到管理团队计划将“计时制”改为“计件制”,车间员工提出不同意见,“一月和二月拿到手的工资比之前的还要低”,“不稳定”。具体到测算环节,管理团队结合行业情况和实际调研,再根据原有工资水平、工种特点和2021年生产规模等,向铁建重工提交分析报告。

既有来自员工的不理解,也有铁建重工提出的合理疑问,张海瑞继续提供更加全面的测算报告,并将短期测算改为整个年度收入水平的测算评估。“一二月份工资肯定会略低,但全年工资水平是较去年高的”。张海瑞和员工们交心,最常讲的就是“工资制度改革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工作,也是公司农机产业发展的必要工作,要对公司有信心”,“要打破一碗水端平,鼓励多劳多得,更要鼓励干得好多得”。在铁建重工批复同意后,新的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员工们心里有了底,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春节过后,新疆公司团队迅速投入到经营、研发、采购和生产等重要工作。张海瑞对于生产组织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在人手紧张、场地有限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有效组织人员、合理配置资源、开展工艺布局规划、提升供应商零部件质量,推进生产计划顺利实施。

张海瑞:投身中国高端农机发展浪潮2
铁建重工新疆公司2021年交付的第一台六行打包采棉机新机试采,可调节棉包直径,最大棉包重量约为2.2吨

张海瑞积极开拓外部资源渠道,寻求外协合作,“把乌鲁木齐翻了个遍”。一些员工心里打鼓,他鼓励道:“必须要有信心,只要有信心、想去干,天道酬勤,总会有办法”。他带队走访新疆当地企业,登门洽谈合作。在与当地纺织企业负责人沟通时,铁建重工的责任与担当打动了对方,在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中得到有效支持,并由此建立长期合作。他以计划和问题为导向,开展敏捷供应链建设,对于质量和保供能力较弱的供应商,组织公司工艺和质量部门到现场实地考察、主动进行帮扶,有效提升供应商响应速度和质量管理水平。

同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乌鲁木齐市工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政策扶持、产业配套支持下,许多外省的配套企业受邀来到新疆开展交流活动,从最初的陌生、不了解,到达成合作意向。在生产高峰期,新疆公司忙中有序,生产现场热火朝天。

精诚实干

2021年3月,中国铁建微博上传一则“在新疆采棉花很累么?国产采棉机第一个不答应”小视频,不仅登上微博热搜,还获得10万+转发、上亿阅读量。网友们纷纷赞叹:“这就吐出这么大一卷棉花,变魔术一样”,“如果没有这次,我还真不知道新疆采棉是那么的高科技”,“基建狂魔名不虚传”……

这样的自信和底气,是铁建儿女奋斗出来的。通常农机生产周期为:第一年研发,第二年试制,第三年进行批量生产。打包采棉机质量要求和技术复杂程度高,为了给中国农机、民族产业和新疆棉花争口气,新疆公司团队继承和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达到一种极致的工作状态,研发和管理人员采取5+2、白加黑工作模式,车间员工三班倒,生产线基本不停工,将试制到量产之间的时间不断缩短。每天一次的生产碰头会,经营、研发、工艺和质量部门主要负责人员悉数参加,面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君子和而不同,我们今天即使有争论,但能够把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避免重复发生,就是对产品和客户最大的负责”,张海瑞说。

压力总伴随沉甸甸的责任、“争一口气”的豪情,以及“时不我待”的决心。张海瑞常常明确要求员工:“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岗位,熟悉当天生产任务和图纸,做好每个班之间的交接。”大家最常听到他讲的就是,“哪怕每天多干半个小时,一个月也能多干好多活,多加工出几件产品”,“事在人为”,“不要有畏难情绪”,“我们必须要比别人再快一点,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优势”。

棉花采收季节性特别强,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严苛,作为农机生产方,要尽全力将问题解决在厂内。在2021年第一台打包机调试阶段,空载测试时,发生打包器皮带位置偏移。要打包的棉花,每一包约两吨重,微小的偏移会严重影响打包质量和磨损皮带。如果在棉田里,产品内部的摩擦会导致温度过高,还可能引起火灾。为解决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张海瑞紧盯在生产现场,组织协调研发、设计、工艺、装配和采购等各部门同事和有关领导召开专题会,讨论分析问题,还邀请外部客户专家提出建议。经过调整,完成初步打包调试,接下来是在户外的打包试验。

张海瑞:投身中国高端农机发展浪潮3
张海瑞(右二)查看新产品国产首台六米割幅青贮机装配情况

6月,打包试验需要手动填充棉花,正逢初夏,新疆当地日照强烈,生产人员和负责调试的人员、管理人员守在现场,忍着高温和酷暑,确保每天可以成功打包六个棉花包。一个半月后,所有调试和打包试验完成,正式进入量产。“我们要快速处理问题,问题不能过夜,每次有小的问题都及时改动。大家很辛苦,但都没有怨言,每个部门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张海瑞回忆。

6月29日,2021年生产下线的第一台采棉打包机缓缓打出第一个棉花包,接着第二个,“非常完美”!张海瑞和青年团队兴奋欢呼。“我们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张海瑞说。

试验、量产和新产品试制同时进行,新疆公司团队一路快马加鞭。所有人的感受,就是“快”,“周期非常紧凑”,“不断压缩吃饭时间”。每一天的生产碰头会,各类产品进度清晰明了。“我们都非常努力”,简单几个字,扎实有力。

新疆棉花种植户过去多采用进口采棉机,单价630余万元,同时需要一同购买近100万元的配件。如今,新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最新款打包采棉机,售价比国外品牌低了约30%,为广大客户大大节约购买成本。其中,箱式采棉机各项性能指标均与国外品牌持平或略高。张海瑞介绍:“据2020年数据,铁建重工采棉机单台最高采收亩数达1.7万亩,优于进口品牌机器的1.1万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