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西部陆海新通道青年突击队:“朝八晚十”,用青春书写“中国速度”

作者: 陈晰 李菡丹 赵汉琪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西部陆海新通道青年突击队:“朝八晚十”,用青春书写“中国速度”0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部青年

2021年4月28日,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研讨会上,举行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第1万列发车仪式,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延强现场连线钦州集装箱中心站,宣布班列发车。

这一列从钦州港东站驶向重庆团结村站,满载3687吨大米、氧化镁、石英砂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今年开行的第1818列班列,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

2017年9月,钦州港东站开出“渝桂新”常态化运行班列,至此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为节点,向南经海路连接新加坡及其他东盟国家,向北经铁路衔接中欧班列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式形成。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成为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贸易大通道。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北部湾港北海铁山港码头时强调,要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2019年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要提升北部湾港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的地位,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组建青年突击队,主动扛起服务国家战略大旗,着力凝聚高效护航新通道建设青年力量。

北部湾港集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企唯一一个2020年共青团中央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广西)试点单位,积极选拔了基层团干、一线骨干、扶贫队员等20名青年作为学员。西部陆海新通道青年突击队正是北部湾港集团以这些青年骨干为核心,整合其下属北港股份公司自动化码头项目部、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调度中心技术青年组建的一支年轻化、专业化、有闯劲的攻坚团队。青年突击队现有成员177人,团队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71%。他们立足本职,团结奋进,勇挑急、难、新、险、重任务,在深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扬帆起航。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智慧港口新样板,打造广西新名片

广西北部湾钦州港内,车来船往。在这里,来自泰国、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下船即上车”,运往中国内陆;来自我国西部地区的货物“下车即上船”,运往海外。

作为智慧港口建设标志性项目,北部湾港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流”重要嘱托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和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重要举措。

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以青年技术骨干为核心,组建一支攻坚团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部,他们是北部湾港智慧港口建设的开拓者和最强“前锋军”。

建设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对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空白的青年突击队来说无疑是“一根难啃的骨头”。信息化生态建设刚起步,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经验一片空白、专业人才缺乏……项目部每名成员都面临巨大考验。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西部陆海新通道青年突击队:“朝八晚十”,用青春书写“中国速度”1
朱光远(左)在工作中

为尽快填补知识空缺,项目部成员多次赴上海港、青岛港等自动化码头先进港口调研学习,前往全国各地与先进技术厂家交流学习,引进专家团队、专业公司交流探讨,深入港口基层,厘清自动化码头技术要求与特点,进一步掌握关键问题、难点及解决办法……

回忆起那段“朝八晚十”、几乎全年无休的日子,项目部“元老”、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部工程师朱光远仍然记忆犹新。“除了要精通本职的机械设备,还要涉猎公司运营管理、软件信息化、码头业务运营等多方面知识。”海量信息迎面而来,朱光远和同事们像填鸭一般,疯狂学习,力求项目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回想起来,他觉得,那时的自己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心无旁骛,只想全力攻坚克难。

“这个方案不行,重来。”“功能还不够完善,重来!”在一次又一次不断重来中,项目部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协作,连续几个月不休息,坚守岗位一线。通过深入分析建设环节中的技术难点、钦州港区优势和特点,经过数百次研讨论证、对比分析,最终确立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体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形成一套符合钦州港发展实际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及项目管理方法,以“投资更省、运营成本更低、智能化水平更强”优势特点,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提供独特的“北部湾方案”。

5月28日夜,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7、8号泊位灯火通明,从上海振华重工南通制造基地发运的“振华32号”轮,运载着首批6台自动化集装箱轨道吊顺利安全靠泊钦州港,标志着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进入关键的现场安装调试阶段。

“从开始建造到交货,该批设备制造工期仅用了6个多月,创造国内自动化轨道吊制造周期新纪录。”事实上,从自动化码头项目开工至今,这个平均年龄31岁的团队克服技术和工期多项挑战,屡创佳绩。

凝聚团队成员最多心血的,是项目部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创造性设计出的“U”型工艺方案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朱光远介绍,这是我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同时“U”型工艺方案更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应用。

谈起团队技术创新和攻关,朱光远滔滔不绝。他介绍,基于全新的“U”型工艺布局,自动化码头项目部主导研发了新型“智能操作系统+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并通过全国首创岸桥智能滑轨OCR系统、智能闸口系统,以及AR智能安防系统等技术加持,配合岸边自动化双小车岸桥、场内自动化双悬臂轨道吊及智能导引运输车,联合实现码头生产作业设备智能协同调度。“高效、经济、安全”是U型工艺方案的特点,既实现设备装卸、生产组织自动化,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投资省、运营成本低的目标。

在项目建设攻坚期,项目部团队发展壮大至40余人,来自机电设备、土建工程、操作运营、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港口各专业的青年,全天候待命,克服时间短任务重、技术实施复杂性高的困难,放弃假期,奋战在岗位。“有时候真撑不下去了,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朱光远坦言,“转念一想,这就跟十月怀胎一样,都努力这么久了,一定要坚持下来,看到这个‘孩子’顺利出生”。

在北部湾港集团党委关怀和团委支持下,自动化码头项目部青年艰苦付出,项目顺利实施。目前,一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泊位已完成工程改造,正开展联调联试工作,计划2022年6月实现投产运营。二期新建的两个20万吨级泊位,计划2023年实现投产运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海铁联运优势、全球首次应用U型工艺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的又一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支攻坚团队,更是成功将“北部湾港方案”打造成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示范标杆,并获评2020年度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智慧交通)。

从无到有,从“一窍不通”到充满无限可能,他们凭借的是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在朱光远眼中,自动化码头项目部青年就像北部湾港智慧港口建设的“拓荒小牛”。未来,他们会继续合力攻坚、顽强作战,快速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智慧港口新样板,打造广西新名片。

精准调度,船舶不停航、生产不间断

远洋巨轮踏浪而来,集装箱鳞次栉比,岸吊起落装卸繁忙,拖车在堆场码头间来回穿梭……清晨的钦州港码头,一片繁忙景象。

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简称“钦州码头”)总调度室副主任陈日亮介绍:“北部湾港钦州片区作为钦州港唯一国有公共码头,我们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始终秉承‘船舶不停航、生产不间断’宗旨,服务广大到港货主,服务好临港和腹地企业。”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西部陆海新通道青年突击队:“朝八晚十”,用青春书写“中国速度”2
陈日亮(后排右一)参加公司与钦州海事局联合成立的服务集装箱船舶VTS专席

钦州码头现管理泊位2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其中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4个、7万吨级滚装泊位1个。目前,挂靠钦州港的集装箱航线48条,其中外贸26条(远洋航线3条),内贸22条,基本实现国内主要港口和东南亚、东北亚主要港口全覆盖,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港口。

2010年6月,从武汉理工大学海事管理专业毕业的陈日亮回到家乡广西,加入钦州码头,先后担任安全员、调度员、副主管,现任总调度室副主任。

作为北部湾港钦州片区船舶进出港、靠离泊“总指挥”,所有货轮的进出港和靠离泊都由总调度室统一调度安排。每天24小时电话保持畅通,有时三更半夜也要起来调度,陈日亮说,他早已习惯这种工作节奏,并乐此不疲,只因为“船舶不停航、生产不间断”这句承诺,也是誓言。

陈日亮记得,2020年8月初,他接到代理公司求救电话,公司代理的一艘装载临港企业进口大豆的重载船舶由于主机故障,在拖轮的拖带下,预计8月底抵达钦州港,需拖带进港靠泊卸货后,再到本港修船基地维修。“这是钦州港建港以来首次遇到的情况,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所以我们感觉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为保证船舶安全拖带进港靠泊,避免临港企业生产断料风险,陈日亮和同事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克服航道施工、疫情影响等多重困难,精准施策,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可行的船舶靠离泊及抢卸作业方案,最终圆满完成这艘7万吨级无动力重载船舶拖带进港靠泊作业。陈日亮有些兴奋:“去年,我们完成了4艘次1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港靠泊作业,这是钦州港有史以来第一次,为钦州港常态化靠泊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提供了‘北部湾方案’。”

随着北部湾港钦州码头航线的增加,为保障集装箱船舶安全、高效航行、全力提升船舶通航效率,青年突击队与钦州海事局联合创立VTS(船舶交通服务)专席小组,开创政企联动融合先例。对于专席值班员来说,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在线,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即使是春节,也很难休一个完整的假期。他们重复着每天的工作,一句口令一天之内或许要说上百遍,但每一次都不容有失,要凭借自己的专业和经验迅速对船舶调度做出判断,给出指令。为船舶航行“掌灯”,是他们的坚守与担当。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疫情防控严格,“再加上我们码头泊位改造、钦州港东航道施工等原因,打乱了港口正常生产节奏,也给完成北部湾港500万标箱年度目标带来巨大挑战,”陈日亮说。

面对这样的困境,疫情防控突击队迅速集结,陈日亮被任命为队长。为抗疫情、保生产,他们充分发挥青年肯吃苦、能战斗的作风,24小时轮流值守,到中马高速收费站开展信息收集、车辆疏导等工作,保证煤炭、粮食、集装箱等民生物资畅通。他们发布行动倡议、畅通青年联系、细化防控措施,通过无线电通信对锚地待进港船舶人员进行疫情防控、靠泊前检测……“请报告你船人员体温,有无咳嗽、头晕等情况”成为他们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最终,产量不断刷新,助力完成北部湾港500万标箱年度任务目标,做到疫情防控和码头生产两不误。

时至今日,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陈日亮说,他们从思想上、措施上都做好了长期抗疫准备,“港口航运防疫重点是国际航行船舶的靠港及卸货的安全,我们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入境船舶认真排查,严守梯口监护,非必要不登轮,登轮作业人员严格进行隔离管控,严防死守船岸疫情传播的最后防线,确保疫情防控和码头生产双赢”。

“立志、明德、成才,才能担大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部湾港寄予厚望,给了我们青年突击队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信心,也坚定了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陈日亮说,“‘强港必定有我’是我们的座右铭,在北部湾港这艘巨轮指引下,我们一定奋勇当先,在打造北部湾港‘千万标箱’大港宏图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