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d:我的电竞十年
作者: 孙凌宇 王百臻 李大武
2021年11月7日,EDG夺冠当晚,视频博主熊小默连发了三条朋友圈,第一条表示询问,紧接着的都是祝贺。在那之前,别说玩过,他压根不知道英雄联盟是什么。
一个月后,他应一家瑞士手表品牌的邀请到海口观看LPL(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全明星周末赛,姗姗来迟地切身感受电竞的火热。作为外行,他努力消化这些信号:“冠名商里出现奔驰不奇怪,因为汽车品牌一向青睐新兴事物,但要说服瑞士山谷里的欧洲老头在中国推出价值40万的电竞联名手表,背后一定有市场分析作支撑,而不仅仅是高管个人爱玩游戏这么简单。”
早在2017年于北京鸟巢举办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赞助商除了传统的电脑硬件外设厂商外,便已出现了快消品以及汽车品牌。同年艾瑞咨询发布了《2017中国电竞生态研究报告》,称随着联盟化的到来,行业将进入黄金五年。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竞生态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用户规模达到4.3亿。
由于疫情影响,人们有了更充裕的在线娱乐时间;另一方面,众多传统体育赛事停摆,电竞赛事开启线上赛,使得电竞的观赛用户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国电竞用户规模已超5亿。也在这一年,LPL成立了首届名人堂,奖励“在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发展历程中有着杰出表现并对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选手和电竞从业者”,其中对选手提名的门槛是退役三年以上,再参考他们在国内、国际赛事中取得过的成绩以及对英雄联盟电竞做出过的贡献。
2021年获得这一荣誉的前电竞选手是被称为“电竞黄埔军校校长”的PDD(刘谋)。2011年,英雄联盟进入中国,他成为该项目的职业选手。2014年退役时,正好赶上直播热潮,成为多个游戏直播平台“一哥”。之后又自力组建电竞俱乐部,培养、输送了许多如今在赛场上大放异彩的电竞明星。其个人的发展轨迹几乎与电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重叠,他以多变的身份经历且熟悉每一个节点,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获奖当天,他一改往日的嬉笑随意,认真换上了黑皮鞋与黑色西装,出现在全明星周末赛期间举行的英雄联盟名人堂荣誉加冕仪式上。台下坐着邓亚萍、陈爱森、潘晓婷、朱芳雨等来自其他传统体育领域的颁奖嘉宾。考虑到电竞选手的平均职业寿命仅为8-10年,事后有新闻标题将这一事件形容为“远古职业选手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近几年,除了每天活跃在直播间,PDD也不时在综艺节目上露脸。在2020年底开播的《竞然如此》电竞公开课第二季中,他与邓亚萍同为首集嘉宾。节目主持人杨澜自嘲道,“有30年的主持经验,在电竞行业却成了小白。”相形之下邓亚萍要资深得多,一方面由于儿子爱玩,她需要培养共同话题,更重要的是,同在体育圈,她理解这是时代的产物。她回忆在她成长的年代,乒乓球之所以火热,是因为方便、便宜,弄个板就可以打。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电脑,自然给了电竞蓬勃发展的土壤。
2019年底,他参加了关注度更高的《吐槽大会》,经纪人宁狮狮说,“能感受到他压力蛮大的,那时他停播一年多复出,停播期间手游崛起,出现了很多新主播,其实他作为一个LOL(英雄联盟)的老主播,复出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我们当时给他的重新定位是,他已经是电竞圈的顶流了,他需要去做跨圈,就让他去上了《吐槽大会》。”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评价PDD时,宁狮狮再三提到“聪明”。“首先对于直播平台的选择以及签约年限他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其次很多别的主播习以为常的事他不会去做,比如他当时复出的时候,每天中午1点醒来就开始打排位、练手感,直到晚上8点开始直播,别人都在说为什么练习的时候不直播?不,他就是要把游戏能力练起来之后,让直播有最好的状态;还比如他不卖货,他觉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是个游戏主播,与其花费精力在研究带货上,不如提高自己的游戏能力与直播质量。”
“我觉得人的一生终局都是你自己的选择,靠你综合了所有信息后主观判断,来做出一个一个的选择。他做对了很多选择,所以才有今天的他。”她总结。

2019年宁狮狮和朋友去欧洲看球赛,观众席上几乎全是中老年人,“但在电竞赛场全是年轻人,2017年正值王者荣耀大火,北京鸟巢又举办英雄联盟S7总决赛,很多品牌像LV、奔驰、宝马、Nike都去赞助电竞赛事,在那之后整个电竞圈是非常热的。当时我的感知是,这是一个未来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扎身行业几年后再来看,她多了些实际的考量,未来如何,还得取决于是否有“许多资源和金钱来支持,或者大家开辟出更多能让这个行业更好发展的路径”;但对于从未离开、见证它从无到有的PDD而言,他对行业的认知则更为感性,十年前他刚成为电竞选手时,曾在没有空调的毛胚房里训练,也曾在上海的露天广场参加比赛,身为队长的他出跟别人打交道、介绍自己的时候,“能明显从他们的情绪里读出来两个字,就是轻视。”即便是面对这些,他也没有过丝毫的动摇,“那个时候真没有想那么多,当时想得很简单,年轻人未来接触电脑的更多了,对互联网接触得更多了,大家一定会越来越懂的,才不要跟你们这帮老头子聊。”
如今面对外界对电竞的接纳及认可,他也没有整个行业已经苦尽甘来或是天翻地覆的感慨,“因为我们一直从真正坚定看好电竞的那一天开始,到今天我们觉得一切的发展都是在预料的范围内,都是大家能够接受的,真正到爆发得不可思议的那一步还没有。这种看好并不是很客观地去分析这些赛事以后会怎么样,而是因为这个行业教育了我,让我感受到太多的东西,太多的力量,所以我坚定地相信它也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以下是PDD的口述:
我人生的前半段非常黯淡无光
我最早玩英雄联盟的时候,在网吧里还超级小众,当时国服没出来,我们都是美服玩家,每次要拿个U盘拷到电脑上。因为玩得好,有人就过来说有老板出1500一个月,不包吃,要不要去上海打职业。
当时我犹豫了一段时间,思考得最多的,就是我选择这条路会不会后悔。我人生的前半段非常黯淡无光。当时我在四川大学的一个成人教育班读雅思,那一学期基本上没怎么上课,一直在打游戏,我真的不是父母心中能好好读书、去国外留学的那么一个人。或许职业选手是我的出路。
我对于自己有游戏天赋这件事情无比自信。如果要当成职业,首先这是我喜欢的事情,其次如果拿到好的成绩——冠军,那就有前途,就这么肤浅。
决定之后就去了,去之前没有接触到老板,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也没有去打听具体的训练生活,任何长远的规划都没有。
我这个人自我管理非常差。当时谈恋爱也是初恋,女朋友跟我随队去了上海,现在听到电竞俱乐部有女朋友随队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时我们管理很松散,结果我的状态就一落千丈。经理说你这样不行,建议我们先分开,之后定期见面,问我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先休息一段时间。我第二天就带她走了,回成都了。在当时的思维里,爱情大于一切。
回成都后到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俱乐部,叫AG迅游。他们老板是做网吧的,卖我面子,免费让我上网,我就在那里做代练,很努力地在打,经常中午12点去网吧,第二天中午12点还在打,赚的钱就负责我跟我女朋友的生活起居。
在做代练的过程里面,技术又变好了,这个时候IG找到我,想让我去。他们说战队的老板是王思聪,听到这个就觉得,哇,好顶。
真正在IG这段时间,情感的问题已经变得平缓很多,自己心态各方面也调整得更好了,所以这次去就是想着真的要出成绩了。那两年里打了不下几百场比赛,到了2014年6月份,是真正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退役的选择。
对于很多选手来说,职业生涯里一定要有个S赛的冠军才算圆满。但是对于我来说,在我真正决定退役的那一天,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已经非常完整了,我经历过低谷、退出、复出,我在我的位置上曾经到过我觉得大家尊敬我、认可我的这么一个程度,我也经历过被韩国人打得完全击碎信心、技术和骄傲,再到自己想办法调整,最后在新加坡复仇,再去战胜它这么一个重新完成对自我信任的过程。
那放在我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我和我的队友,还有没有可能去拿一个世界冠军,我判断是不能。那在不能的情况下,我再执着地去做这么一件事情,我觉得不会有太好的机会。而且我当时已经23岁了,我觉得我的职业状态会开始下滑。


那个时候也正好直播平台邀请我,开出了远超俱乐部的薪水。职业生涯那几年其实没有攒下任何的经济收入,对未来也是会有恐慌。IG的工资是每月7000块,但没有一个月是拿满的,总会因为晚起或者迟到被扣钱。2013年拿过一次比较重要的比赛奖金(十多万,在当时算很高)也全捐给了雅安灾区。因此在追求不了更高成绩的情况下,那就一定是换一个新的战场,开始新的人生。
冠军梦远去
2014年退役一两个月后我就开始了直播。其实之前在打职业的时候,我和队友也会出于兴趣爱好在YY上直播给观众玩,当时看的应该有几千人,特别开心,就想要把自己的操作秀给大家看。等到第一次正式直播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定是紧张的,之前自己是玩,这是工作;第二你的身份已经从职业选手转变成了主播。那个时候没有完全不清楚自己的数据,外面好像有几百万,但哪能有几百万人看你对吧?但看观众活跃度,感觉好像还不错。
最早在战旗这个平台,当时打职业有沉淀,自然就很多观众来追随。但那一年其实我的状态是很差的,因为从来没赚那么多钱,当我赚到那些钱之后,整个人就非常飘,投入度很低,一个月60个小时的规定时长都没有办法完成,天天就想着在外面怎么喝酒,今天坐个法拉利,明天坐个兰博基尼,工作完了就放飞自我,出门一定要穿双红椰子。在面对爆发式的财富增长,以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时,人的状态是很混沌的。
当时外面认识的一帮朋友中有人对电竞很看好,觉得这未来是个不错的事情,看我又这么专业,就拉着我一起组了个战队,叫YM,是中文宇谋的缩写,我叫刘谋,我当时的合伙人名字里有个“雨”字。我们分工,他认识很多资本,负责整体以后的发展。我做的就是在我专业领域里的,去找选手,带队去打比赛。
我们在松江大学城租了一栋普通的别墅,当时十多个人1万多租金,在上海已经算很便宜了,选手的薪资也都很低,如果能够打进LPL至少值个几千万,那就起飞。那个时候我退役也没多久,跟选手们是很近的,一起在俱乐部生活,教他们玩游戏,我也在俱乐部直播。
当时觉得我刘谋PDD去带队,我肯定比其他俱乐部理解深刻,他们懂什么?一帮门外汉。然而实际上别人好像做得也不差,竞争对手也挺强的,打起来发现怎么这么能打。
到了2017年,整整三年,随着周期变长,到后面其实成本也会增加,因为行业整体的竞争加剧,薪资变得更高,但由于一直没有打进LPL,一点收入都没有。这家俱乐部我大概占股30%,到后面其他股东都撤掉了,就剩我一个人还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