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最美学雷锋志愿服务新闻人物

巴南刘水廷入选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名单

刘水廷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巴南区一品小学退休教师,曾获得“重庆好人”荣誉称号。刘水廷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被学生们称为“爸爸校长”。2006年,学生彭远桃因家庭悲剧成为孤儿,刘水廷主动请缨当“代理爸爸”。整整17年,他对彭远桃视如己出。在这期间,刘水廷还陆续成为其他6个不幸孩子的“代理爸爸”,如今孩子们都顺利完成学业。

78岁老人坚持照顾瘫痪邻居22年

今年78岁的沈金香,有一件事已坚持了22年——照顾瘫痪的邻居盛月仙。说是邻居,其实她们之间隔着100米的距离,这100米说远不远,但寒来暑往,极其考验毅力与恒心,沈金香做到了,并且无怨无悔。沈金香的事迹为乡邻所称道,也登上了中央文明办的“中国好人榜”。但沈金香依然维持着纯粹的初衷:“22年了,有感情了,也不图什么回报。趁我还有力气,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未来的日子怎么办?沈金香没有想过太多,她说:“现在我身体好得很,还能动,就每天去看看她。”

社区里来了劳模义工队

75岁的“中国好人”施探薇带着仙居县劳模义工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专程赶到市桥社区,给这里的老人们发放老花眼镜,并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他们不仅带来了老花眼镜,还给老人们发了大红的“福”字,并开展免费理发、健康检查等服务,深受老人们欢迎。

杨清艳:黄土高原深处的“探路人”

庄子峁地处黄土高原深处,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的一个自然组,距离县城28公里。5年间,在返乡创业能人杨清艳的带动下,这里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9年的不足0.6万元,增加到2023年年底的1.8万元,乡亲们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成为现实,该村也从一个“贫困村”蜕变为乡村振兴的“模范村”。同时杨清艳也登上了2024年第二季度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榜”。

宁波的七旬“老娘舅”:用“三十六计”巧解千千结

在浙江宁波,有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娘舅”,他的名字在百姓心中几乎成了“调解”的代名词。他,就是潘明杰,以其名字命名的“老潘联调工作室”是宁波首家以调解员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2022年8月,潘明杰荣登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三十六计”,在宁波这片热土上,巧解千千结,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梁海磊:宣讲要让人听得懂 记得住 用得上

作为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15年来带领宣讲团队,坚持深入一线,组织“小课堂”,利用“小阵地”,开展“小宣讲”,充分发挥了“理论直通车”和“理论轻骑兵”的作用,架起了党的创新理论直通基层的“桥梁”,形成了理论服务群众的纽带,广受群众欢迎。

薛美丽:以爱之名 守护一片湿地的美丽

2021年9月,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棉凫被记录;同年12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现身湿地公园被记录;2022年3月,鹤鹬首次在湿地公园被记录……这一切难得的瞬间,都是海南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好人”薛美丽用镜头精心捕捉的湿地公园“稀客”风采,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为海南的绿色发展贡献了宝贵力量。

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彭家沟小学位于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腹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长期承载着周边5个村、300多户家庭的基础教育重任。1996年,师范毕业的彭玉生放弃进城考试,选择回到家乡彭家沟小学任教,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里。近年来,随着库区移民搬迁和城镇化工作推进,彭家沟小学学生由4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3个年级10多名学生。2014年至今,彭家沟小学先后有15名优秀年轻老师调走。彭玉生也有很多机会走出去,但他选择了留下来。彭玉生说:“农村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因为热爱,所以快乐。我的命运因知识而改变,我希望坚持到最后一刻,用知识的力量去点亮更多山里孩子的未来。”

吕东:播撒阳光 传递温暖

他热心奉献,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楼栋,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把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一个退伍老兵无私为民的高尚情操发挥到极致,带动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弘扬文明风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他就是吕东,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退休工人,也是湖北省黄石市文明宣导总队队长。

李振华:一生执一事,一生践一诺

“我不会让自己停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抓紧时间在我能动的时候,力求把事情做得越多越好……”说这句话的是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的一位87岁退休教师李振华。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李振华就拿出工资的1/4资助困难学生。从2009年开始,他每月只留500元钱作为生活费。71年,他个人累计捐款170余万元,资助了2000多名困难学生。

上一篇: 我的阿勒泰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