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家国情怀
作者: 田梦瑶 田园庆
在走访慰问部队时,官兵们口中的“老战友”“老兵”,是黑龙江省集贤县建兴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全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全。他其实没当过兵。从小怀揣当兵梦的张志全由于种种原因与梦想擦肩而过。“民兵也是兵,把当好民兵、学好雷锋作为一辈子孜孜以求的梦想,作为事业取得成功的途径。”张志全时常这样勉励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张志全在事业成功之后,以践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为己任,30多年来始终奔走在志愿服务、拥军优属的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先后获得集贤县道德模范、双鸭山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最美拥军人物、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全国最美河湖卫士等荣誉称号。
奉献爱心,他事无巨细
张志全出生于双鸭山市集贤县的福利镇福利屯,靠着吃苦耐劳和一点一点打拼,慢慢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充满了艰辛的创业路上,张志全常说,没有国家的和平发展环境,没有党委政府的纾困解难帮助扶持,没有乡亲们的理解支持,也就没有他和企业取得成功的今天。因此,他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社会,当具备一定条件之后便开始反哺社会回馈乡亲,担当起一个爱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有一次,他发现镇里有条乡道因下雨致路面塌陷,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便第一时间安排人带上钩机、铲车和石料等建筑材料,连夜把道路修好,保证了人们的顺利出行。还有一次,有户人家家中遭遇火灾,连房带屋还有准备的年货被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面对塌天般的灾难,他第一时间赶到对方家里看望慰问,在送去米面油的同时还帮助这家人修缮房屋,保证了受灾群众像往年一样过上了幸福祥和的新春佳节。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少熟悉他的人都说,张志全每天都很忙,因为他不是在做好事,就是在做好事的路上。
这些年来,张志全的帮助既有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双鸭山市尖山区居民冯振海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和脑梗,多年来一直卧病在床不能自理。得知情况后,张志全很快便找上门了解情况,主动认亲,不仅逢年过节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找人帮助老冯检查诊疗,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感动得一家人见人就说:“都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可张总对我们的帮助却是贯穿了从2007年至今的整整18个年头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每当看到学校外墙上这句口号,张志全就觉得像是提醒他:“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才是对一个家庭最好的帮扶。”为此,除了开学季、升学季、高考季等关键时间节点走进校园奉献爱心外,他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订了短期、中期、长期帮扶计划,有的一两个学期,有的长达好几年,帮助多名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能够在家门口找到赚钱的机会,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员工老李说,企业有很多和他一样年龄偏大的员工,以前不仅找工作难,还经常面临着干完活拿不到钱的窘境。张志全得知这种情况后,便优先安排家里经济困难、年龄偏大不好就业的人员进厂,一下子就解决了100多人就业。在他看来,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才算真正的富裕。
3年疫情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但张志全在此期间却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他们带来了安慰和希望。他不仅亲自带领员工们走向防疫一线、执勤卡点日夜坚守,冬冒严寒、夏顶酷暑奋斗在疫情防控战场上,还累计捐款捐物达40余万元,为战胜疫情作出了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贡献。
保护环境,他履职尽责
“从小我就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长大后也希望能像他那样为保护家乡的‘母亲河’做点事情。”站在纵贯双鸭山市、集贤县、桦川县3个市、县的安邦河河岸上,张志全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为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守护母亲河的河清海晏,安澜无虞,前几年,他通过申请成为“民间河长”后,便开始了服务“母亲河”的新长征。
为了“履好职、参好谋、管好水、护好河”,张志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下发的河长制有关文件,以及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等水生态保护相关知识,从全流域、全过程、全气候的角度了解安邦河的历史和现实,并积极向专家、学者请教,慢慢积累了丰富的护河治河经验。
巡河,是“民间河长”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查看河道、观察水情、发现问题的基本手段。每天一大早,张志全都是从踏上巡河路开始的。不管夏日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也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双脚一步一个脚印丈量着他负责的每一寸河道,哪里堆着垃圾、哪里需要绿化、哪里需要疏通,巡河中发现的问题,他都会详细记录下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汇报,直到立行立改跟踪问效有了结果才算完事。
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说,张志全在发挥共产党员积极主动、率先垂范和忠诚履职尽责精神的同时,还深入沿河各乡镇、村屯进行爱河护河宣传,让广大群众真正地了解爱护河流、保护河湖的重要性,推动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并带领广大志愿者一起组织护河公益宣传、捡拾河道垃圾等公益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叠加效应和效仿效应。
小小河长不简单,殚精竭虑为安澜。虽然只是任职安邦河城区段“民间河长”,但现实中张志全所做的服务却并不局限于这一段河流、这一条河流。有一年由于连续强降雨,河道水位上涨迅猛,集贤县福利镇一条乡道及桥梁被长时间冲刷造成损毁,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他闻讯后马上组织公司的钩机、铲车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修路桥,确保了老百姓的顺利出行。
2019年8月,宝清县遭遇重大汛情,导致挠力河水位迅速上涨,严重危及全县群众的安危。作为民兵连长,张志全天天严阵以待,确保公司全部机械设备、抢险车辆都充好电、加满油、无故障,人员更是24小时处于临战待命状态。8月16日,接到第一道指令后,张志全第一时间带着由公司3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民兵抗洪救灾分队,驾驶公司的10台四驱皮卡,载着1.5万条抗洪抢险用编织袋,冲上宝清县防汛一线。在三天两夜的抗洪抢险战斗中,他们坚守长林岛,顶着洪峰干,为夺取抗洪救灾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拥军优属,他始终在路上
一座七星山,半部抗联史。
海拔852.7米的七星山是完达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三江平原的制高点。抗战期间,位于张志全老家集贤县的七星山由于山高林密、虎狼出没、人迹罕至,曾是东北抗日联军最大的后勤基地之一,也是抗联第三、四、五、六、八、十一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小时候我经常听村里老人讲述东北抗日联军在七星山打鬼子的故事,从那时起心里就埋下了长大后当兵报国的种子。”张志全兴奋地说道。
从小就有当兵、当英雄梦想的张志全,由于各种原因与梦想擦肩而过,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了人生另外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创业改变家人和家乡的贫困面貌。好在,有梦想的人命运不会差,付出的人总会得到回报。
创业的同时,张志全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没有当上兵我就去当民兵。”“民兵也是兵,一样可以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道路上冲锋。”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最初加入民兵队伍成为普通一兵到成长为民兵队伍里的骨干,从奉命在企业建立民兵队伍到成长为民兵连长,这位怀揣军人梦想的企业家穿迷彩服的时间比很多现役军人的年头还长,对“老兵”这个称谓的感情比很多退役军人还要深。
作为双鸭山军分区领导机关亲自点将并抽组组建的应急营工程连的民兵连长,张志全在带队投身抢险救灾、应急支援保障的同时,不仅亲身体验到了军人的艰辛和不易,更涌起了潮水般的拥军优属情感。有国才有家,军强国才安。他认为,双拥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党委、政府和部队的事,民营企业家同样可以大有作为;没有当上兵我就拥好军,同样是为国防事业作贡献。为此,他立足黑龙江,放眼各省市,按照家乡驻军常慰问、他乡军营勤联系、英模部队常走动方式,先后走访慰问了100多个基层一线连队。
从走访革命圣地延安的忠诚卫士到看望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从深入林海雪原座座军营到走进南国深山哨卡,从慰问“狼牙山五壮士连”“杨根思连”到“南京路上好八连”“南海前哨钢八连”……多年来,张志全先后行程数万公里,看望慰问数万官兵,捐赠各种纪念品、生活用品数万份,被很多官兵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老战友”。那一刻,张志全的军人情结得到完美绽放,军人作风也在他身上得到了弘扬和展现。
“看,我们的‘老战友’又来看望我们来了。”2025年新春佳节期间,张志全再一次踏上拥军的征程,每到一座军营一处部队,官兵们都像迎接亲人一样欢迎他的到来,有的主动邀请他参观荣誉馆、军史馆,有的主动展开光荣战旗与他合影留念。当赠送慰问品看到官兵向自己敬礼表示感谢时,张志全感慨:“我们的战士真可爱,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更坚定了我爱国拥军学雷锋的朴素情怀。”
拥军不忘优属,优属也是拥军,凡是对部队建设有帮助的事,张志全总是倾力而为。有一年,双鸭山市友谊县兴隆镇吴乃文家的房子遭遇火灾,没来得及卖掉的玉米和生活物资全部化为灰烬。得知情况后,尤其了解到对方还是军属,张志全第一时间赶到家里进行慰问,并现场掏出一万元现金给老人家解决燃眉之急,还当场承诺组织人手和建材帮助修缮房屋,感动得老两口马上给在部队当兵的儿子打去电话,嘱咐孩子:“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家里的事政府和好心人都想着呢。”
长期照顾生活困难老军人,不间断吸纳退伍军人来公司就业,带领民兵连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组建百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常年服务社会……张志全,这位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人,在支援军队建设、拥军优属、修路建桥、救灾抢险、扶贫帮困等爱心善举中,先后捐款捐物近500万元,用赤心善举赢得了部队官兵和军人家属、各界群众及广大网友的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