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点燃他人希望的火种
作者: 王鹰 赵丽霞
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象征着高雅纯洁,坚韧自强,充满生机和希望。这种精神,如同生命之泉,深深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之中。
赵红娣是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社长,也是上海市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市妇联支持下,她带领机构和团队弘扬雷锋精神,坚守公益、倾心服务,以心之血、情之泪,书写一幅幅大爱奉献、助人为乐的感人画卷,受到广泛赞誉,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助学
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赵红娣用十年坚守,奏响一曲曲助学旋律,温暖时光,铺就了众多贫困学生的希望之路。
2014年秋,顾晓丽的人生坠入绝望深渊。丈夫意外离世,不久她又被新找的丈夫家暴致残,无力供养儿子读书。前来看望的赵红娣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承诺:“我会资助你儿子小鑫完成学业。”
赵红娣的承诺,如同一把火种,点燃母子俩心底的希望。从此,每年9月,从上海寄往四川的3000元助学款,如同不断流淌的暖流,从未间断。小鑫每次考出好成绩,获得奖状,赵红娣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奖励,鼓励他继续努力。她的这份付出,这种坚持,成为小鑫成长的坚强后盾。2024年,小鑫如愿考上南京师范大学。整整10年,赵红娣资助小鑫近20万元。小鑫泪如雨下:“赵妈妈,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立志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2013年雅安地震救援中,赵红娣遇到屡遭磨难的小俊。15岁的小俊从小父母离异,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父亲病逝,母亲远走他乡,家境陷入贫困。赵红娣走进小俊的卧室,目光立刻被墙上贴满的奖状牢牢锁定。她一步步走近,用手指轻轻地划过每张奖状,热泪瞬间滚落。小俊刻苦自强,她毅然决定资助他完成学业。赵红娣转身紧紧地抱住小俊,俯身温柔地说:“以后,我就是你妈妈,孩子,我来帮助你完成学业。”她用母爱,为小俊打造了温馨的学习环境。暑假,她带小俊参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让他感受名校氛围,让梦想的种子在他心里扎根。4年后,小俊梦圆大学,他第一时间致信赵红娣:“在黑暗里,是您用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世界。”
2020年春,赵红娣来到新疆喀什,遇见命运坎坷的小艾。面对这个失去父亲,母亲常年患病,没钱读书的孩子,她心生怜悯,决定资助小艾完成学业。从此,她通过微信电话,将助学款、关爱和鼓励传递给小艾,犹如清泉滋润,唤醒了他心中的梦想。2023年,在她悉心帮助下,小艾以611的高分考入重庆大学。开学前夕,赵红娣亲自把他送进重大校园,并将全年助学款转给他,温和地说:“你好好学习,这4年的学费、生活费,还有回家往返车票,我来承担!”小艾紧紧地拥抱着她,泣不成声:“赵妈妈,您总是说‘没事,有我呢’,是您,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安全和自信!”
赵红娣助学的贫困孩子还有很多很多。尽管事情繁多,但她总是忙里抽身,放弃休息,走进四川大凉山的深处,踏入云南马关的遥远角落,去探望那些她用爱心滋润并日夜牵挂的孩子们。他们是否健康成长,是否学业有成,是否生活无忧?为让这些未来的花朵在艰难中如期绽放,她一次次助学捐款,累计捐出近300万元,资助100多个孩子圆梦学业。她的善举,不仅为孩子们点燃求知的火焰,更如母亲般呵护他们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孩子们最需要时,赵红娣毫不犹豫倾其所有,但她对自己,却节俭到近乎苛刻。在网上购买几十元的衣物,她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在孩子们心中,赵红娣不仅是资助者,更是永远温暖、永远坚强的母亲。每当他们遇到学业难题,碰到挫折失败,感到困惑迷茫,他们都会想到赵妈妈的挚爱和信任。这让他们重振精神,继续坚持,最终将所有难题逐一攻克。是赵妈妈引导他们学会坚强,增强自信,懂得感恩。他们写给赵红娣的信,字字句句饱含感激的泪水,撼动人心:“赵妈妈,您的爱,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之光。”“我曾怀疑过人间真情,是您用大爱感动了我,我要将这份爱传承下去。”“我曾以为生活冷酷无情,但您用爱温暖了我,我也要成为他人的光明。”
助教
公益培训百校千师
随着时间推移,赵红娣的助人理念和公益行动开始拓展,她将助学延伸到助教。最初,她自己出资10多万元,邀请心理专家,深入云南山区为当地班主任开展心理技能培训,但她深感个人力量有限。在国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春风吹拂下,她成立了上海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并担任院长,毅然启动公益助教培训。为筹集助教资金,赵红娣四处奔走,凝聚专家智慧,获得国泰君安基金会的强劲助力。2023年夏初,她准备到云南文山州,正式拉开“百校千师”公益培训的序幕。
启程之前,赵红娣不慎摔倒,造成膝盖粉碎性骨折。手术不久,她就要带队奔赴云南。家人和朋友们连连劝阻:“你刚做完手术,需要静养,还是不要去了。”她却执意前往:“我必须到现场,只有看到这些孩子们,我心里才觉得踏实。”于是,她拄着拐棍上了飞机。漫长的高空颠簸,使她刚手术后的膝盖疼痛难忍。下飞机,又乘坐巴士,4小时山道飞驰,她不断地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双腿。到驻地后,她膝盖僵硬麻木,拄着拐棍慢慢地下了车。
在云南教体局大力支持下,首届“心灵园丁”公益培训成功举行,初战告捷。将近400位教师骨干亲临现场,获得心理疏导专业培训。同时,多达100万师生及家长在线聆听,线上线下“同上一堂心理课。”这场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盛宴,其影响力之大,认可度之高,远超预期。
2024年隆冬季节,赵红娣带领专家团队再次奔赴云南,继续开展“心灵园丁”公益培训。
在勐腊县,年近七旬的赵红娣长途跋涉近10小时后,腰酸背痛,疲惫至极。但是,当她看到当地分管教育的领导到来时立刻精神抖擞,疾步向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说道:“咱们马上召开座谈会。”“你们一路辛苦,先休息一下吧。”面对对方的关心,赵红娣眼神坚定:“明天培训开始,咱们要事先碰个头。”于是,她带领专家团队立即召开座谈会,倾听对方需求,针对性地调整课件,让培训更加有效……那晚,赵红娣的住处彻夜灯火通明。
在勐海、勐腊及澜沧3县,公益培训和捐书活动,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600多名班主任的心。赵红娣深情地说:“2024年,我们已举办10多场免费培训,受益班主任达2000人,捐赠《班主任工作手册》超过3000册。这是我们对国家号召的响应,也是对孩子们未来的承诺!”
助人
温暖每个需要关怀的灵魂
金兰平,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80后独生女,本应顺风顺水,却因房屋拆迁和母亲离世,让她命运陡转。悲痛和不公使她心理失衡,她放弃工作和婚姻,沉溺于为母亲讨回公道的漩涡中。8年挣扎,使她孤独而憔悴。
面对金兰平的遭遇,赵红娣心生惋惜,决定用爱心去唤醒她的灵魂。一次次交流,一回回谈心,赵红娣用心倾听,用爱呵护。那天,金兰平声泪俱下:“8年了,我的青春、婚姻、前途、精神,一切都毁了!”赵红娣深情地回应:“我理解你对妈妈的思念。你所承受的,是许多人无法承受的。你曾有过梦想和追求,我愿尽我所能帮助你。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新的生活!”
赵红娣巧妙运用心理介入法,将正确的人生观悄无声息地植入金兰平的心灵。她还让金兰平接触心理学,为她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师培训机会。赵红娣用爱心,点燃她心中希望的火花,使她放下执念,开始积极生活。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后,金兰平泪眼模糊地写道:“赵老师,感谢你用母亲般的温暖陪伴我走过黑暗。”
赵红娣还时刻牵挂着那些膝下无子女,老来孤寂的失独家庭。
马先生的独生女,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却被查出癌症晚期。真是晴天霹雳!瞬间,马先生和妻子精神崩溃。赵红娣立刻帮忙联系医院,带头捐助3万元。在她的感召下,居民们纷纷跟随,一份份爱心汇聚成爱的暖流,温暖了马先生夫妇。失去独生女,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每逢佳节,马先生夫妇便默默垂泪。这时,赵红娣总会带着礼物和关爱前来看望。她的笑容温暖如春,“我们一起过节”,让马先生夫妇在哀伤中感受到人间真情。
赵红娣常说:“助人为乐,既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快乐的源泉。”多年来,她倾心帮扶弱势群体,对失独家庭、家暴受害者、癌症患者、单亲妈妈、自闭症儿童,只要他们有难,她都援手相助,温暖了无数颗冰冷的心。
每当国家发生自然灾害,赵红娣总是身先士卒,带队第一时间参与救援。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5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赵红娣带领志愿者,每次都是率先奔赴灾区,用爱心和坚持,以专业与温情,给悲痛的家属送去温暖,为生命筑起一道防线。
2013年春,上海市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诞生,赵红娣出任社长。12年来,她带领200多名志愿者,致力于为妇幼、家庭和弱势群体撑起一把温暖的伞。服务社以卓越的服务,铸就一座座荣誉的丰碑: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维权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全国学雷锋四个100优秀项目奖”“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