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刘天娇: 扎根山林十三载,守护龙川万亩林等
月度最美学雷锋志愿服务新闻人物
“中国好人”刘天娇:
扎根山林十三载,守护龙川万亩林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刻。然而,在龙川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与亲友团聚的机会,毅然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一方森林资源。他们,就是护林员。刘天娇,正是这群大山守望者中的一员。
“河南硬汉”
——刘大华
他曾“飙”车3公里连闯两个红灯,深夜追赶肇事逃逸司机数公里,成功挽救一个家庭,被网友深情评为“河南硬汉”。在被评为驻马店市第一届见义勇为模范、省见义勇为英雄后,他把所得奖金慷慨捐赠,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省、市级道德模范,年年慰问村里困难家庭、镇里五保老人。如今,已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他,在全省率先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见义勇为志愿者工作室,成功调解基层群众矛盾纠纷30多起……他就是上蔡县蔡沟镇东陈村前苏村农民刘大华。
两人、三餐、四季
——大瑶山里的夫妻护林员
黄通甫是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滩河保护站龙道山护林点的一名护林员,至今已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坚守了十几年。2017年,与他同龄的妻子黄日秀也加入守护大瑶山的队伍,成为保护区内唯一的女护林员。从此,夫妻二人并肩作战,排查火灾隐患、宣传护林知识、监测林区动植物、登记巡山情况……他们负责6条巡山线路,每天巡查一条,最长的线路来回需要近7个小时。近年来,随着森林管护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升,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多。这些变化,夫妻俩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一人一校三十余载 点亮瑶寨孩童求学梦
一间破旧的瓦房、一块掉漆的黑板、几张陈旧的桌椅……三十多年前,当蕉生定第一次来到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时,映入眼帘的便是这番景象。“当时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没有自来水,也不通电,条件非常艰苦。”蕉生定回忆道。每天,他都要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往返学校两次。
蕉生定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上唯一的老师,也是这里的“孩子王”。丈鸡教学点位于中越边境公母山的半山腰上,学生来自附近3个瑶族村屯,而离教学点最近的爱店镇中心小学则在4公里外。1990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蕉生定来到丈鸡教学点,成为一名老师,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
78岁老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78岁的谢鹏志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2015年,年近古稀的他开始系统搜集向东渠建设史料,并自费创办向东渠事迹展示馆。10年间,谢鹏志自费编纂5部专著、摄制8集访谈纪录片,累计开展500余场主题宣讲。
27年深情守护
熊猫家园
“啃着结冰的馍翻越雪山,在云杉年轮里见证生态轮回,这就是我的生命刻度。”在海拔3000米的原始林海中,梁春平将27载光阴镌刻成守护的图腾。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首批巡护员,他亲历了这片1963年建立的生态屏障从伐木喧嚣重归万物葳蕤的沧桑巨变。梁春平的巡护日志里详细记载着:累计徒步里程可绕赤道4.2圈,识别317种珍稀植物,成功预警12次森林火险。当谈及27年的坚守,这位55岁的"生态哨兵"抚摸着布满老茧的手掌:“每代人都该在时光长河里打下自己的界桩。我们守住的不仅是65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更是留给未来的生态密码。”
从河中救人少年到救援队领头人,
他用一生诠释“日行一善”
“我这一生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唯求心安。”在东营市广饶县众帮红十字救援服务中心,满墙锦旗无声诉说着许龙芳的善行轨迹。自15岁那年勇救落水儿童开始,跨越半个世纪的光阴,他始终冲锋在危难前沿。2021年组建的36人救援队伍恪守“有求必应”承诺,累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200余次。2024年第四季度,这位永不停歇的助人者荣登“中国好人榜”。
为她点赞!
淄博罕见病男孩董昊轩妈妈入选“中国好人榜”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D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董昊轩母亲侯敏荣登“中国好人榜”。19年如一日守护病儿成长,侯敏以坚韧母爱助力儿子突破生理极限——董昊轩凭借下颌翻页、双指执笔的特殊方式完成学业,最终考入山东大学。这位母亲用十九载春秋诠释了“生如逆旅,爱为舟楫”的生命奇迹。
“魔法爷爷”和“知心奶奶”,来了!
忻元华曾任宁波高专(现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2006年退休后,便发挥其自动化专业优势,为宁波的中小学、青少年宫以及街道社区的孩子们开展科普讲座和实验。2015年,忻元华的脚步迈出宁波,开始投身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从当初一个人,到后来和妻子滕崇同行。10年间,两人足迹遍布江西、湖南、广西、甘肃、四川等地,点燃约两万名学生的求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