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质效
作者: 华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当今,思政课承担着培塑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使命,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当前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平台和创新空间,充分用好用活这一活动平台,不仅能深化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体悟理解,更能让思政课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针对性实效性更强。
构建“课堂+实践”平台,增强教学驱动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践行雷锋精神与服务社会有机融合提供了现实而生动的实践场。搭建“课堂+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让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在参与社区、支教等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能够切身感悟雷锋精神、切实体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加深对思政课上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
把握“思政+德育”方向,激活教学创新力。以服务人民、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雷锋精神,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目的一脉相承、高度契合。把握“思政+德育”的方向,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融合思政课程与德育教育,从而推动教学创新,使得思政课内容更具实践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思政教育除了依托思政课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系统灌输,也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滋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让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刻领悟道德教育的实际意义,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培养服务他人的能力和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搭建“评价+反馈”标准,厚植教学支持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为思政课质效提供更实际有效的“评价+反馈”标准,从而帮助教师和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体而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任务和服务对象,学生在其过程中的表现成为评价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依据,在观察学生在志愿活动中的态度、行为和贡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思政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践行情况,基于实践的评价标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避免了单纯依赖考试成绩或作业反馈的局限性。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通常会通过心得体会、总结报告等形式进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内容。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反馈机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实际需求,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这种平台,思政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所学知识。未来,高校需要通过丰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打造更加生动、互动的思政教育模式,为学生全面成长筑基护航。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