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企业家刘宝民和他的红色文化展览馆
作者: 齐斐斐 杨静然
日前,由河北省沧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沧州日报社、任丘市人武部联合主办的一场以“家国共济担使命 军民同心铸荣光”为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在河北省任丘市“如磐”红色文化展览馆开启。
锈迹斑斑的刺刀、八路军使用过的发报机、土地革命时期使用的钱币、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料……观看着丰富的展品,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们仿佛被带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时空。
这个红色展览馆的创建者是刘宝民,一位从事环保行业的爱心企业家,也是一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刘宝民所在的任丘是革命老区,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早在上小学的时候,刘宝民就知道,任丘市三杰村是以英雄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三兄弟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学校每逢清明节都会组织他们到任丘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革命英烈。每每站在烈士塔下,仰望“牛氏三杰光荣不朽”的碑塔题词和两侧的碑文,他都会被那誓死不渝、舍身为国的精神所感动。上中学的时候,刘宝民读了一篇《纪念我们英勇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牛氏三兄弟》的一篇文章,到现在他还记得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牛氏兄弟那慷慨赴难、临危不惧的精神,那艰苦卓绝、奋斗到底的毅力,那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阶级气节,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写成了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这些可歌可泣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刘宝民坚定了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志向。中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继续求学,走进军营。
退役后,回到家乡的刘宝民意识到,现在一些年轻人对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得并不多,也不深刻。特别是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青年对革命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缺乏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深感自己有责任将这些红色记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于是,刘宝民萌生了自费创办国防红色文化展馆的想法。
刘宝民的这个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有人说,这是一项投入巨大、回报未知的事情,你一个人怎么能承担得起?也有人说,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人们都忙着追求物质生活,谁还会关注这些历史?……但刘宝民没有被这些质疑所动摇。
刘宝民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要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打造一个立体的展示空间,让后人铭记历史,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让人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从内心深处激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敬仰。
“留下历史,激励后人”成为刘宝民建红色文化展馆的源动力。2015开始,刘宝民就四处奔波,收集红色文物和资料。一有时间就深入到村庄,走访老红军、老战士。收集红色文物和资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文物都散落在民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他走访了许多革命老区,拜访了无数的老战士和他们的家属,听他们讲述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收集他们珍藏多年的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刘宝民决心加快展馆建设,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厚重的历史尽快立体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了筹集资金,他每年都会从公司的利润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展馆建设。
2017年,“如磐”红色文化展览馆终于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虽然展览馆面积不大,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物和资料,每一件展品都见证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开馆以来,展览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有中小学生、有现役军人、有退役军人、有高校学子、有机关干部、有普通市民。看着他们在展馆里认真参观,听着他们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和赞叹,他感到无比欣慰。到目前累计有4000余人次前来参观。
有一次,一群小学生来到展馆参观。他们围在展品旁边,好奇地问这问那。当刘宝民给他们讲述每件红色文物、红色展品的故事和蕴含的历史时,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充满了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之情。那一刻,刘宝民深深地感受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
讲述着一段段红色故事,刘宝民也坚定地说:“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展览馆的内容,拓展深度与厚度,提升展馆的影响力。希望通过这个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