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润万家
作者: 孙士坤 王婷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有一支被老百姓亲切称作“贴心团队”的剧团——银川市凤城实验秦腔剧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剧团致力于戏曲、文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到千家万户,为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文艺助力推动移风易俗
文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社会风气转变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剧团在自治区、银川市等部门精心指导下,以文艺助力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公民文明素养,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2020年开始,剧团在上级大力支持下,深入全自治区组织“移风易俗”文艺巡演,以“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新风新貌、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演出内容精彩、形式新颖、贴近百姓生活,通过曲艺、小品、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为助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剧团创排的移风易俗小品《谈婚论“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倡导婚庆嫁娶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拒绝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曲艺说唱《都是彩礼惹的祸》告诉老百姓响应政府“低彩礼、零彩礼”号召,喜事简办随礼有度,婚俗改革为爱减负;音乐快板《文明新风扑面来》、宁夏坐唱《跪孝双亲报母恩》、数来宝《夸咱家乡宁夏川》等节目,从百姓身边的小事出发,通过活灵活现的情景演绎,既宣传了上级政策,又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巡演每到一处,都会引起现场观众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这些节目以城乡婚嫁彩礼、家庭问题等身边人身边事为主要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家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争做时代新人,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连续多年的巡演大多集中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冬闲时节,天气严寒、路况复杂,行程时间紧、跨度长,演出地多为偏远农村,尽管不利因素很多,但剧团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剧团艺术顾问王长生说,“特别是2023年年初,剧团40多名演职人员正月十五就出发了,历时25天、行程3000多公里,深入宁夏全区30多个移民村、脱贫村开展巡演30多场,观众多达5万余人。”
巡演期间,剧团创作人员坚持边演边学边创作,当好新风正气的传播者。他们利用演出间隙深入演出地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学习观摩上墙上榜的制度、移风易俗要点、村规民约和方言土语,想方设法把这些转化为具有宣传教育功能、富有乡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在贴近百姓、贴近现实的乡村文化大舞台上演出,助力乡村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推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传统文化彰显现代文明
“梅花秦韵·绽放湖城”银川市秦腔艺术节是连续举办多年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如今,只要戏迷们提起这个活动,都会自发跟踪、热情参与,给予更多点赞好评,已经成为银川市文化活动的特色亮点品牌。
秦腔作为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秦腔艺术节的举办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2015年开始,“梅花秦韵·绽放湖城”银川市秦腔艺术节每年都会邀请来自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专业秦腔院团、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齐聚一堂交流演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弘扬时代新风,为秦腔艺术节增添了更多特色和亮点。
艺术节期间,剧团将传统剧目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为戏迷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在演出剧目的选择上,除传统经典剧目外,还融入新时代主题的原创剧目,反映乡村振兴的情景剧《润丰村》,体现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眉户剧《匠心贺兰》,倡导孝老爱亲、赡养老人的秦腔小戏《墙界》,等等。这些剧目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次秦腔艺术节,剧团还专门组织小分队深入基层乡村开展公益演出,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家门口看大戏、看好戏,感受到秦腔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演出形式上,秦腔艺术节也进行了创新。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投影、灯光音响等,使秦腔演出更加现代化、立体化,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此外,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秦腔艺术走出剧院,走向网络,活动先后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宁夏新闻网、宁夏文化馆、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等公众号、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直播,每次观看直播观众10万多人,让更多的百姓随时随地欣赏到高质量的秦腔表演,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秦腔艺术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新时代的力量和使命。
观众普遍反映,这项活动切实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大家纷纷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拍手叫好、称赞喝彩。
赓续传承浸润千家万户
演出一场次,培养一批人,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是剧团在服务基层群众、繁荣乡村文化中的鲜明特征。近年来,剧团在开展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中,不仅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而且还为百姓送去了一支“带不走的文艺团队”,让更多的戏迷票友参与其中,持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城乡文明、繁荣基层文化提供支撑。
“回顾连续九届的戏曲培训班,我们认为促进振兴戏曲艺术、繁荣戏曲文化的目的不仅让人们看上戏,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氛围,培养观众兴趣、培养文化氛围、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剧团艺术总监王婷感慨地如是说。除了培养专业的演员外,剧团还注重培养更多的年轻观众和戏曲爱好者,注重发展年轻一代,让广大青少年全身心地沉浸在古老秦腔的优美世界,感受秦腔魅力,体味秦腔韵味,钟爱秦腔艺术。每次培训的结业仪式上,几百名学员们尽展才艺,各自准备了精彩的唱段。专家老师们在欣赏了学员精彩的表演后都特别激动,认为这样的培训班是发现秦腔人才,培养秦腔接班人的地方,这样的培训活动是传统文化浸润千家万户的大好事,非常值得大力支持推广。许多参训学员在谈学习感受时非常激动,平时难得一见的艺术家面对面为学员授课辅导,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大家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听得津津有味、学得有模有样。概括起来就是“非常难得、非常荣幸、非常震撼”!
十几年来,剧团坚持扎根基层、惠及百姓,面向农村、社区、工地、部队和学校,每年开展“文化惠民·四送六进”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出色地完成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推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文艺巡演,“我们的节日”银川市民文化艺术节,银川市党政机关重要节庆、公祭仪式等大型活动;坚持每年开展“文化金凤·四季欢歌”送戏下乡演出、“文化扶贫·乡村振兴”公益演出,“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美好银川·共奔小康”器乐大赛,“文化惠民·一元剧场”等惠民演出活动,年均为百姓送戏200余场(次)。2017年“文化惠民·一元剧场”,被银川市评为(银川市十大文化活动品牌)惠民文化项目,剧团连续多年保持着无违规违纪的良好信誉。
2020年11月,剧团被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表彰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基层文艺院团)。这是对他们多年来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肯定和鼓励。面对荣誉,银川市凤城实验秦腔剧团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砥砺前行,扎实举办好各类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而努力,让文明新风尚吹遍宁夏山川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