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遭遇枪击折射美国内部极化加剧

特朗普遭遇枪击折射美国内部极化加剧0

新闻事实:

美国媒体13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天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现场发生枪击事件,特朗普被特勤局人员护送离开。一名涉案枪手已被特勤局击毙,另有1名集会参与者死亡。视频显示,当枪声响起时,特朗普和其他集会参与者迅速卧倒。特朗普的右脸和耳朵上有血迹。当特工护送他离开时,特朗普高举拳头向支持者致意。

点评:

随着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上的这一声枪响,特朗普面带血迹,在斜垂的星条旗下挥拳高呼“战斗”的照片,瞬间传遍了全世界。虽然这一事件为特朗普的选情加分不少,但不少舆论认为,在美国大选年背景下,这起“糟糕事件”表明美国政治极化正不断加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自身的多重裂痕,包括党际、城乡、代际、州际、种族等维度的分歧与决裂愈演愈烈。与之相应的是,美国政客的主张越来越激进。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后在种族方面的诸多言论和行动,被许多反对者定性为反移民、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特朗普2020年败选后,一大批不认可大选结果的示威者在2021年1月6日冲击、占领国会大厦,造成了令美国国内震惊的“1·6冲击国会事件”,成为“美国内战论”发展的新标志。在那场选举中,特朗普拿下了7000多万张选票,比2016年首次当选时多出了近1000万张选票。但更多的选民不愿意看到川普连任,政治参与度突然暴涨,结果就是支持拜登的选票则达到了8000多万张。

特朗普此番卷土重来并秋风扫落叶般赢得美国共和党的初选也表明,政治极化以及其导致的“冷内战”将作为美国社会政治文化基本状态继续存在,并波浪式起伏演进。政治极化的一个后果,就是决定选举胜负的,已经不是中间派选民,而是支持者的投票率。这也是此次遇袭事件引发诸多阴谋论猜想的重要原因。

支持“自导自演”的论调的人认为,枪击事件能让支持共和党与特朗普的基本盘同仇敌忾,更加狂热,投票率大幅增加,票仓转化为真实的选票。而支持民主党要对此负责的人则认为,在美国政坛、媒体、坊间流传的全盘改造美国政府体系的共和党版“2025计划”,会将美国推向权威主义、非民主化。拜登由于在与特朗普的电视辩论中表现得十分拉胯,很难承担阻挡特朗普重返白宫的重任。美国特勤局在安保方面的失误,也面临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的问题以及舆论的质疑。毕竟,老百姓可以合法拥枪而且有着暗杀政治名人的传统,才是类似《纸牌屋》剧情的现实来源。而反对特朗普的人,无论是极左翼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即将被驱逐的拉丁裔非法移民、因为堕胎受限被伤害者、乌克兰的同情与支持者、和军工联合体有深度利益捆绑的势力,都有可能“冒出”极端分子。

新的消息是,拜登宣布退出大选并支持现任副总统哈里斯参选,但民主党内各个派系对此尚未形成共识。毕竟,哈里斯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很难服众。不过,和关于本届总统大选的占星预言——“两个白头翁,一陨一落空。戴上皇冠者,女王坐最中”——联系起来看,特朗普仍需提防第二次暗杀。只有预言成真,仓促出战的哈里斯才有胜出的可能。

(本栏供稿:典冰

责任编辑:吴维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