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美景更须践行文明
作者: 归涛
攀踩文物古迹、长时间霸占最佳拍摄位、在博物馆任由孩子嬉笑打闹、乱喂动物……近日,有媒体开设“你出门旅游遇到过哪些不文明行为?”话题,游客的诸多失德行为受到网友诟病。这警醒我们,出游更应注重文明言行,莫让自己成为别人“最讨厌”的人。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而文明是旅游最美的底色。文明旅游不仅事关个人形象,也关乎他人体验,更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人文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文明和谐的旅游氛围,游客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若只图一时痛快,损害的就是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如此“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实不可取。
基于长期以来的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文明旅游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能文明出游,自觉把互相尊重、保护文物、爱护花草树木等作为行为准则。然而,旅游不文明行为依旧花样百出,可见,文明旅游仍是每个人都应重视的“必修课”。况且,随着出境游持续火热,每位出境游客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名片”,怎能不以文明旅游展示“中国好形象”?!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近年来,各方面推出了许多整治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管理办法。例如,《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破坏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行为的惩戒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给我们的旅游行为划定了边界,每位游客都应好好学习,做到明事理、知戒惧、行有止。
除了法律惩戒,不少旅游资源不可逆的特点决定了“治未病”的事前引导劝诫也很重要。有关部门也应把关口前移、强化监管,并持续加强教育宣传、合理引导,坚持约束激励并举、服务引导并重,通过兼顾管理要求与游客心理的柔性管理方法,提升人们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涵养文明习惯。
奔赴美景更须践行文明。人人都从细节着手,从点滴做起,以更高标准要求、约束自己,我们就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