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讲述64载传承故事
作者: 徐俊斌
“这是1960年6月由5名渔家女组成的第一代‘三八女炮班’,这是我母亲杨金荣”“她是我姑姑,装填手魏传琴”“我就是在炮场上长大的,穿花衣服的女孩是3岁时的我,这就是当年的‘阵地托儿所’”……2024年9月1日,在位于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镇的“三八女炮班”展示馆,第五代“三八女炮班”瞄准手魏淑娟满脸欣喜地在展板上寻找着熟悉的身影,“我妈是第一代女炮班成员,我二姐是第四代,我和大姐是第五代。”站在老照片前,魏淑娟激动地告诉笔者,左边织网的女孩正是她,中间蹲着的是魏传枝,右边的炮长在45岁时去世了。提到离世的好姐妹好战友,她眼含热泪,哽咽难言。
2024年9月1日,由辽宁省军区与辽宁省政府共同推动建设的海洋岛“三八女炮班”展示馆在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镇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在海洋岛“三八女炮班”展示馆举行的开馆仪式上,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镇相关人员到现场见证。展示馆总投资近400万元,馆内建筑面积251平方米,园区面积1800平方米,“三八女炮班”综合楼面积160平方米。展馆内设有展柜30个、图板200块、实物展品210余件,主要展示了炮班的成立、成长以及海洋岛军民爱岛、守岛、建岛的发展历程。
“炮后集合!”随着第14代女炮班班长牟苹丽的旗语,发电、压弹、瞄准、射击,各项操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开馆仪式现场,“三八女炮班”进行了操炮表演,这样的动作每天都在重复。仪式现场特别邀请到历代女炮班成员代表,这些拥有渔家女和民兵双重身份的女性,在展馆内寻找着珍贵的记忆,对每一张老照片如数家珍。“我妈已经89岁了,腿脚不好。我一定要推着轮椅带她来看看。”魏淑娟拿出手机,一边录着展览内容一边说,妈妈身上有典型的“三八女炮班”精神,做事从来不求回报,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苦不苦,想想红军,没什么不能克服的”。
海洋岛位于外长山列岛东南端,以“黄海前哨”闻名。从1960年6月5名渔家女组成第一代“三八女炮班”开始,64年来,14代女炮班92名成员矢志奋斗薪火相传,与驻岛官兵同守共建,接力守护黄海最前端,守卫蓝色国门,被誉为“海上花木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动员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边海防先进工作单位”和辽宁“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曾先后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023年7月,“三八女炮班”被评为辽宁省“时代楷模”,省委宣传部发出向“三八女炮班”学习的号召。
“三八女炮班”“代”的划分,以班长更替为标志。成员中,很多是母传女、姐传妹、嫂传姑。魏淑娟的母亲、大姐、二姐,还有4个堂姑都曾是女炮班成员。64年来,14代92名女炮班成员,都经历过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军事训练、农业生产、家务劳动、技能学习的4重考验。展板上,女炮班留下的影像由黑白到彩色,着装由粗布劳动服到军绿迷彩服。新时代的“三八女炮班”与之前的女炮班有了很大不同,成员中,有机关干部、医院护士、幼儿园老师,还有个体工商户。变化的是妆容,是学历,是职业;不变的是“海上花木兰”的英雄基因,是扎根海防、卫国戍边的热血与忠诚。“展示馆的开馆,将为大家回顾历史、了解女炮班故事、感悟海岛红色精神提供一个新的平台。”牟苹丽说。
未来,海洋岛“三八女炮班”展示馆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爱国主义题材的主题展览,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到展示馆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