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永不谢幕
作者: 刘超
六十甲子雷锋情,相聚时难别亦难。4月8日,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圆满闭幕,对于雷锋展主办方、赞助企业和藏友来说,既有不舍和怀念,更有振奋和期待。
此次展览历时15天,约20万北京市民口口相传,自发前往参观;企事业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师生更是组团到雷锋展打卡;边参观边过党日的各类社团,让民族文化宫门前的空地,成为青年们宣示绽放青春誓言的舞台;小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引导,聆听雷锋叔叔的故事;台港澳两岸四地青年学生,展览期间在主厅内倾情交流自己心中的雷锋精神;党政领导干部、部队官兵高度赞扬,“这是一场应该让更多人看到的展览”……
人们不禁要问,“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展”为何悄然走红?走红的背后,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众人拾柴火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物质基础支撑。本次展览的特点之一,便是社会组织主办与社会力量筹办的民间性和公益性,筹展资金主要靠募集捐赠。十几家爱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才共同缔造了这场精神文明的盛宴。
筹展前期,组委会启动资金迟迟无法到位,深圳银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毅然决然地捐赠了第一笔10万元筹展资金,为组委会筹展提供了办公场地并调派了工作人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募集捐赠资金一度遇到瓶颈,筹展工作搁浅,深圳银创知难而进,动员合作伙伴瀚墨(深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筹展资金。
3月29日,当听说组委会为延展资金不足发愁时,深圳银创当即决定再次捐赠15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募集捐赠筹展资金过程中,深圳银创并不孤单,其中兴华会计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人)捐赠40万元、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捐赠20万元、北京市亿世界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北京政诚餐饮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北京兆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4万元、北京丰汇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捐赠3万元、北京丰汇盛不动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捐赠3万元。募集捐赠筹展资金共计135万元。中华慈善总会雷锋专项基金也提供了全力支持,另有企业捐赠了实物支持展览筹备,如北京厚德福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捐赠了价值8万元的茶叶。
此外,筹展志愿者团队北京大唐万邦复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惠程美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云画星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担着本次展览和文创的设计制作任务。从筹展前期至开展之前,这几家企业一直为筹展垫付资金,并在保证筹展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
作为雷锋精神宣传的主阵地,《雷锋》杂志也倾尽全力,除配合布展提供大量翔实珍贵的资料,还积极组织协调举办雷锋精神专场参观和座谈会。
正是凭恃这些企业的无私捐款和支持,才保证了主题展览如期顺利地与社会和广大观众见面。
藏友化身讲解员
在此次筹展过程中,主办方得到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辽宁、吉林、新疆、陕西、安徽、江西等地从事雷锋文化专项收藏的藏友协助和支持。为了筹办好雷锋文化专题收藏展,藏友们纷纷将多年收藏的珍品或孤品推荐给组委会,并积极出谋划策,提出不少好建议。让人更为感动是,有个北京藏友为协助组委会办好展览,两次与家人商定调整老母亲安葬日期。
主办方从各地征集的上千件雷锋专项收藏品中,遴选出具有时代印记和鲜为人知故事的入展藏品,重点展示60年学雷锋活动中雷锋专项收藏文化的积淀和对弘扬雷锋精神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弘扬雷锋精神与传承雷锋文化相得益彰。
与其他展览有所不同的是,本次展览并没有设置专职讲解员,而是由展品收藏者兼任志愿讲解员,这也成了此次雷锋展的一大亮点。展览开幕以来,藏友们十分珍惜本次展览机会,服从组委会安排和管理,自觉地轮流到展览现场值班,热情耐心地为一批批观众讲解藏品与雷锋的故事,中午在现场吃完工作餐,顾不上休息又投入了接待讲解。
展览延期赶上清明节,大多数藏友志愿留下来,无怨无悔,不计报酬地当好宣传雷锋精神的志愿者。他们身穿印有“首都志愿者”的蓝色马甲,成了展览现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雷锋“圈粉”进行时
15天展期,约20万人次观展,无论老幼、不分中外,从观众诚挚的眼神中不难看出民众对雷锋的崇敬之情,说展览就是一个大型的“圈粉”现场也不为过。而之所以在新时代的今天雷锋依然能够“圈粉”无数,是因为他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品质、一种事业。
“原来雷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万分努力地在奋斗”。
“成功、优秀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雷锋真正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到了极致”。
“认真生活的人才是最帅的”。
“我也要做雷锋”。
“我虽然当不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但是为了这次月考,我要把每一道错题当成敌人,逐个消灭掉。”
……
成千上万条留言,被参观者用心地写在留言墙和留言簿上,以至于留言簿用了整整20大本,每条留言都表达了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深深倾慕和眷恋。
4月1日,央视网、中青网、中国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对海峡两岸青年参观雷锋展并开展雷锋精神主题座谈活动进行报道后,大量北京的大中小学生趁着节假日前往参观。
来自宏庙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们,在展览参观结束后,还采访到同在现场参加活动的“北京榜样”蒋蕴香、梁惠兰、王志强和带着小孙女一起参观学习的中国当代文学家王宏甲,现场感受当代雷锋榜样的力量。
60年,人们记住雷锋,因其真实。雷锋生前只是部队中一名普通的战士,他出身贫苦,却有着一颗对生活、对战友、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火热赤诚之心。他曾说过,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句话简单朴实,却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真实的雷锋。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却有着如此先进的思想和深刻的认知。他活得真实而精彩,不加粉饰的人生更是让人记忆深刻。
雷锋精神永不谢幕!
(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