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希望的田野

作者: 胡晓霞

爱,在希望的田野0

“脚沾泥土,手执教鞭,传播知识与大爱”,是孙有新乡村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

孙有新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云周街道社门村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民家庭。亲人及周边人艰苦的生活状态,让逐渐成熟的他深深懂得知识对于农家子弟个人成长、对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

孙有新是瑞安五中95届毕业生。迄今,他已在瑞安五中学习、工作27个年头。从教24年来,他反哺母校培育,多次放弃远走高飞机遇,扎根乡村,践行“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初心,用知识、智慧和大爱为乡村教育,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班集体里,生日烛光照亮未来

“小云,生日快乐!”教室里一片欢呼。班主任孙有新老师手捧精美礼物和一封厚厚的贺信,健步走向小云说:“小云,祝你快乐永远!”随即,孙老师大声宣读小云妈妈的“生日贺信”。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和未来,妈妈远在异地辛苦赚钱,累病了也毫无怨言,反而在信中请求女儿的理解。听到这,小云怎么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热泪,感恩的种子已在心底悄然萌芽、开花……从此,自卑、厌学、叛逆的小云,变得自信、好学,母女关系也变得空前融洽亲密。

自1999年从教开始,孙有新坚持为班里的每位学生庆祝生日,坚持给每位过生日的学生亲笔写贺信,谆谆教诲他们向上向善,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至今,孙有新给学生写的生日贺信,总字数已逾70万。

此外,他还在班级QQ群、微信群发送生日祝福,引导同学用祝福传递幸福,用烛光照亮未来,用大爱诠释青春。孙有新不断扩大庆生范围,以各种别有意义的方式,给任课老师、历届学生庆祝生日。

敬老院里,孤寡老人暖意融融

2001年9月,孙有新带的班级第一次成为学校的“青年志愿者班”。至今,孙有新已经当了九届“青年志愿者班”的班主任。“青年志愿者班”长期与飞云敬老院结对。在结对的日子里,每周或每逢重大节日、老人们的生日,孙有新总是带着学生,带上礼物,去飞云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们庆祝生日、打扫卫生,陪着聊天。

师生的到来,让老人喜出望外,他们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全都拿出来,硬塞给孩子们。每当师生离开时,老人们总是倚在门框上不停地挥手,偷偷地抹泪。那依依不舍、暖意融融的情景,让人不禁赞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此,飞云敬老院多次给孙有新任教的班级送来锦旗、牌匾,上面写着“情系孤老,胜似亲人”等字样。

孙有新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曾勇救躺在马路中间的醉汉,他是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禁毒宣传、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和学校心理辅导站义务辅导员。他带领学生参加由瑞安日报社与瑞安市残联联合开展的“阳光行动——志愿者助残活动”;与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对,携手瑞安市星儿爱心服务社会工作中心,开展“陪你长大·星儿周末陪护”;他亲自带头并组织学生为“长江林”“温州林”捐款,为印度洋沿岸受海啸袭击国家捐款……

泰顺南院,山区孩子受益匪浅

1997年暑假,孙有新作为温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来到泰顺县南院乡中心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从此与南院学生结下了深情厚谊。

在泰顺南院的25个日日夜夜里,孙有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每天早起督促、陪伴学生早读。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一有空,他就去教室到学生中间坐坐,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晚上,他依旧到教室里跟班,督促学生学习、辅导作业。山区学生的居住地十分分散,但每个双休日,孙有新都坚持去家访。

最让孙有新刻骨铭心的,是支教活动结束离开泰顺时的情景——那天,学生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带着水果等当地特产,一定要老师收下,还情不自禁地围着老师哭。老师要上车了,孩子们就站在车窗外,有道不完的别。汽车启动,车窗外的孩子们个个哭成了泪人儿……忽然,孩子们用颤抖的声音,自发地含泪齐唱:“祝你平安,祝你平安……”汽车徐徐离开,一些学生还追着汽车跑了很远的一段路。

车轮滚滚,载不走孙有新对南院乡中心学校280多名学生的惦记和思念。就在返校途中,孙有新作出了人生最重要决定:放弃“通过考研、跳出教育”的想法,“把一生献给自己热爱的乡村教育事业”。

支教回来后,孙有新和南院孩子一直保持联系,还和学生小兰(化名)结下了永久的情谊。

小兰家境贫寒,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孙有新就资助她,每年汇去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200元钱,直至小兰大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那时,孙有新的工资才1000元多一点。200元,于小兰而言,也非一笔小数目,她在《25天师生,一生情谊》文章中这样回忆:“我对孙老师说:‘老师,我以后还给你。’孙老师说:‘不用你还,将来你有能力,就像我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里。工作后一直想着怎么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段支教经历,成就了跨越20多年仍历久弥新的师生情谊,改变了孙有新的人生轨迹,坚定了他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孙有新深有感触地说:“我不忘当年在南院树立的教育初心,立志做一辈子的班主任,传播并践行‘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幸福理念,将幸福传递给学生们,并引领他们将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幸福学生,同时成就幸福的自己。”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长年累月的点滴付出,让孙有新成为五中教师的一面旗帜,获全国“百佳班主任”、全国“十佳好老师”、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新时代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等20多项县级以上荣誉。他在全国作报告130多场,两登“中国班主任大会”讲坛,先进事迹被教育部新闻办官微、《中国教育报》等70多家媒体报道,被温州电视台拍成专题片……

孙有新明白,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教育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教育振兴靠人才,人才还须扎下根。在乡村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孙有新孜孜不倦地播撒着幸福的种子,幸福着学生们的幸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诠释了一个乡村教育者的社会担当;他以自己的知识和大爱,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振兴乡村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陈运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